作者出生於高雄哈瑪星,目前是學生,興趣是攝影、發呆跟喝青茶。
日前傳出台鐵即將重新招商高雄港站都更計畫,屆時將剷除站場全區以作為觀光、居住及文創之都更用地,以「加速都市更新再開發,進而帶動哈瑪星地區發展、振興地方經濟」。
可是台鐵,哈瑪星就是濱海鐵路,如果哈瑪星沒了鐵路,還能叫做哈瑪星嗎?
哈瑪星,一個高雄曾經繁榮,80年代沒落的舊市區。他位於南鼓山一帶(哨船頭以東,鐵道以西,五福四路平交道以南),其名由來是因為日治時代,當地有條濱海鐵路通往漁市場及碼頭,日語稱為「濱線」(はません,Hamasen),本地人就以台語稱其為哈瑪星。
從日治時期的高港開港,到80年代海港貿易蓬勃發展,哈瑪星伴隨了高雄最風光的歲月。但後來二港開港、經貿及漁業中心轉移,哈瑪星開始進入了蕭條,逐漸走向衰落。
近年來湧入西子灣的觀光客遽增,讓在旁一度沉睡的哈瑪星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但由於觀光發展,都市更新的腳步也逐漸加快中,讓人漸漸無法察覺歷史在他身上的痕跡。
而所謂為哈瑪星帶來再次繁榮的觀光客及遊覽車,只是單純出入西子灣的「過客」,不但沒有造就觀光效益,遊覽車所造成的壅擠及汙染,只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
除了幾棟具有特殊象徵的建物,舊市區房舍多數已遭改建,很難再看出哈瑪星的百年風華。
而具有哈瑪星生命線之稱的高雄港站全區,此刻卻面臨被拆除都更的危機。
高雄港站,日治時期曾為「打狗停車場」、「打狗驛」、「高雄驛」及「高雄港驛」。
在1941年建於大港埔的新驛營運前(現今日高雄車站處,旁邊「高」字型帝冠式建築即為1941年所興建之高雄驛,現作為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設於哈瑪星的高雄港站就是當時高雄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核心,為當時縱貫線終點站。
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代管台灣。由於都市核心轉移,客運量逐漸減少,到後來高雄港站轉為專辦貨運業務之場站,以應付日益蓬勃的港務。
但好景不常,隨著哈瑪星沒落,加上鐵路貨運不敵公路貨運的發達,站場業務每況愈下;最後一班列車於2008年11月9日下午5點30分自高雄港站駛離後,遂停止營運。
從此,這個有115年歷史的車站,便開始遭蹂躪。
先是2002年高雄港站南號誌樓因捷運工程而遭拆除;接著於2010年通車的臨海新路,更是硬生生的將高雄港站橫切過去,名義上是提供哈瑪星居民更便捷的交通,實際上只是為載滿中國遊客的遊覽車闢出一條方便出入的道路。
更有甚者,便是要把高雄港站完全摧毀,來都更興建商業大樓。
今年底交通部將「高雄市台鐵高雄港站及臨港沿線」都市更新列入今年底重點招商項目。稍微研究一下,便發現地主台鐵計畫將高雄港站全區剷除,並在上面蓋飯店、商場及集合式住宅。且此次招商中外資不設限,豈有公共文化資產轉移成私產,甚至成為中外資的囊中物的道理!
一個載滿高雄豐富記憶的文化資產,此刻卻面臨被財團瓜分的慘狀,我無法坐以待斃,眼睜睜看著文化在我們面前崩解。
因為我無法想像,哈瑪星沒有了鐵道,還能叫哈瑪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