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李拓梓
8 月 11,2013
【週日想想】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
蔣經國一生講過有道理的話不多,但面臨解嚴的關鍵時刻,這句「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在變」確實影響了後來台灣的方向。很多「唯蔣是從」的人都很愛引用這句話來突顯蔣經國對台灣民主化的重要性,但這些引用的人,卻總是最無法參悟這句話的人。只要有改革的機會,他們一定要站在時代、環境與潮流的對立面。國會改選,不行。總統直選,不行。廢除監院,不行。精簡台灣省,不行。公民投票,不行。軍務改革,國軍士氣會受影響...
音樂藝術
梁衍彤
8 月 22,2013
〈你敢有聽著咱的歌〉與台灣社會現狀
因為洪仲丘事件,8月3日,25萬人群集凱達格蘭大道齊唱〈你敢有聽著咱的歌〉,一時間,這首歌在台灣成為風行的名曲,也引起華納國際提出侵權警告。 會注意到這首台語填詞的歌,是某一天在臉書上看到在台北市讀書的同學留言中提到一句「聽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旋律」。〈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在悲慘世界音樂劇〈Les...
胡元輝
9月 05,2013
【時事想想】降薪可以,但不要把公視也弱化了
報載,文化部已擬出最新的公共電視法修正案,擬將公視董事長薪資調整為無給職,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個個人薪資的調整,實質上卻可能牽動公視的治理機制。此種改變若無完整的公視治理政策作為基礎,不僅毫無實質意義,甚至可能危及公視的獨立性,不可不慎。 現行公視法規定,董事長為專任有給職,董事為無給職,開會時支給出席費。換言之,整個董事會只有一人為專任,但董事會的功能與職責卻不可謂不重,...
中國問題
Chenglap
9月 07,2013
建立香港右派的陳雲
從臺灣人的口中,我聽過一個說法,說臺灣兩大黨都是右翼,左翼的影響過微。如果我們把這看成事實,則香港與臺灣可謂相映成趣,香港的情況是相反的,本來左右翼已是很含糊的詞語,遇上香港的政治環境,就更含糊。 在香港,主流的政治派別分為兩派,粗估可區分為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主要意識形態的建制派,和至少表面上跟建制派對立的泛民主派, 先說建制派,建制派遠源是成立在國共內戰時期,...
電影戲劇
Mattel
9月 09,2013
【週一想想】記錄台灣:拔一條河:與生命的拔河
媽媽說:抓住繩子,一定要抓緊、抓緊了、就會知道,那條河不能帶走一切…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惡水,沖毀了家園。甲仙鄉,一夕間成為了汪洋中的孤島;災情最慘重的甲仙鄉小林村,總共有169戶、398人遭活埋。災後的重建或許容易,但甲仙鄉民的心理重建艱辛困難。 一部紀錄片,「拔一條河」,記錄了甲仙社區心靈重建的過程,也記錄了他們與生命拔河的故事。...
文化研究
楊虔豪
9月 21,2013
【首爾想想】韓國─追求比較與競爭的殘酷社會
還是大學生時,一位寒假來台學華語的韓國學生和我成為語言交換同伴。剛退伍的他先自學了四個月,所以已經會簡單地認字與對話。也因為比起其他韓國交換生,他已有些基礎,加上正式授課後,每晚我都帶他複習上課內容,一字一句帶他朗讀與模擬對話,要求像早期的三台主播一樣標準發音,他竟也能接受我的疲勞轟炸式練習,進步神速。 一天,經由朋友介紹,我們和一位在友系交換的韓國學生見面。...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
休閒育樂
林勝韋
9月 25,2013
流行音樂可否傳達社會正義價值?──由五月天〈入陣曲〉談起(下)
以音樂作為思想武器,五月天想達到的目的有四: 1.讓最多人聽到、看到。 2.讓不關心這些議題的廣大歌迷能開始關心(這應該是最重要也最實際的目的)。 3.當被指控的時候,能夠在歌詞裡找到足以擺脫的解釋空間(也就是蝙蝠俠與蘭陵王的故事背景)。 4.為關心議題的人出一口怨氣,並由此擴大閱聽群,作為下階段傳播思想的群眾基礎。 為了讓更多人聽到、看到,「寄身」...
主權兩岸
洪榮一
10 月 12,2013
房裡的大象:台灣的戰略重要性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任處長司徒文 ( William A. Stanton) 2013年10月11日在台北以〈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Taiwan)〉為題發表公開演說。 除了耳熟能詳的經濟發展與民主轉型,司徒文由地緣戰略 (Geo-strategy) 的視角再出發,針對台灣位於第一島鏈中間的特殊戰略位置,重新描繪了「...
林琮盛
10 月 30,2013
【中東想想】為生活而憤怒的以色列人
30歲的Ady說,他年底要去日本和印度工作了。 這位道地的以色列年輕人,學的是舞蹈。日本人和印度人需要他把舞蹈和表演專案結合為一。這點,Ady帶著以色列人普遍的自信口吻說:「這就是我的工作」。 「我不想繼續待在以色列了」,說到理由,Ady卻搖著頭抱怨,只要有機會,以色列年輕人絕不放棄出國工作的機會,哪怕打工也好。 「玩樂嗎?」,坦白說,我的問題很「白目」。 「不、不、不,...
王詩涵
11 月 01,2013
【時事想想】電影《露西》及台灣行銷
11/1下午,盧貝松離台記者會新聞連結: 《露西》殺青 盧貝松:台北很上相 感受熱情 盧貝松:超愛台灣人 盧貝松大導演和女星史卡莉喬韓森受不了媒體窮追猛打,一度傳出要退出,引起全國譁然,媒體的素養又再度被拿來檢視,話題性十足。不過,盧貝松在台取景的部分已經殺青,這時候更是檢討國際大導演選擇台灣拍攝影片的動機與契機,大家也應該關心這樣的電影印象能帶給台灣什麼影響。...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