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歷史書寫
馬非白
7 月 22,2021
【被遺忘的歷史】曾經用機關槍來防疫的國民黨
中國武漢肺炎侵襲肆虐全球,一年多來,多國因疫情嚴峻而實施「封城」措施,國內數家網路媒體轉載筆者多年撰寫的〈機槍封鎖布袋鎮的傷人事件〉,說明台灣七十四年前也曾封城;連《維基百科》也引用拙文建立〈布袋事件〉條目。因為撰寫該文當時資料太少,以及受限於報紙篇幅,只能在1500字內,以致難免疏漏。 筆者近年又蒐集了一些資料,有關事發日期、涉及人士、相關情節,都必須增修、增補;另外,從資料中發現美國、...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10 月 19,2021
【影像內外】因為「辱華」無法在台灣上映的好萊塢電影
近年來,中國政府動輒因禁止「辱華」的好萊塢電影上映。辱華的理由說來有千百項,但唯一要項就是根植於民族主義的不爽。 翻開台灣電影史,整個戒嚴時期,電影審查對電影的禁映與刪減,有著各式各樣荒謬的理由,其中,好萊塢電影在台灣也有因辱華無法上映的情況,從1958年的《六福客棧》(The Inn of the Six Happies )、1963年的《北京五十五天》(55 Days at...
歷史書寫
Will Lu
12 月 13,2021
【戰地眺望】古都、防空地、市場:一趟台南聚落空間之考察
台南市區聚落發展淵遠流長,每每漫步其間,總是可以在街道紋理找到不同時代的味道:從台南火車站放射出來的幾條大路和接壤的圓環,是1911年都市計畫下產生,因此沿途可以走在騎樓下,欣賞一排排整齊的日本時代商店街屋。轉進小路進入街區內,就回到了遇到蜿蜒的清代巷弄,可見殘存的紅磚老屋;從中正路望向西邊,可以看到台江內海的的高低差,在一些蜿蜒的小徑,或許可以觀察到河流的痕跡……,身為一個歷史迷,...
社會安全
黃義筌
12 月 27,2021
【勵馨想想】男孩的性教育與情感教育
迥異的四位男孩 阿明最近跟學妹交往了36天,對他來說,這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他總是說自己很愛學妹女友。 阿亮長期在網路上認識比他稍長的女生,他說他現在有五個同時在「曖昧」的對象,都上過床,但都不算交往、不算女朋友。 阿青沒有交往過伴侶,有喜歡的女孩,喜歡好多年了,朋友同學都知道,女孩也知道,但沒有進一步的認識或發展,只是一直持續的喜歡。 阿傑是這群男孩中年紀比較長一點的,...
音樂藝術
Join
2 月 10,2022
【聽那些女孩唱歌】那條閃爍著七彩寶石光芒的溯流之河──恩雅
霪雨霏霏的初春,不知為何特別容易想起恩雅(Enya)。不知已是多少年前的苦悶中學生涯,斗室中一方書桌、一疊又一疊的講義與自修、昏黃的40W檯燈,便是夜復一夜無法逃脫的牢籠;唯有視若生命至寶的卡帶隨身聽,以及上面附帶的FM收音機,才是慘綠青春期的唯一出口。猶記得這段時光裡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余光先生每天晚上十點左右在警廣的《青春之歌》節目,夜夜幾乎都是懷著虔敬的心情打開收音機收聽;而節目的開場曲,...
音樂藝術
,
全球脈動
Join
3 月 09,2022
【聽那些女孩唱歌】花兒哪裡去了?──反戰女歌
遠方傳來砲火聲響。建築物正在倒塌,有生靈正在塗炭,春天遲遲不來,一切都是因為戰爭,今年的冬天特別漫長,也特別寒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事件,註定要在人類歷史上留下又一抹陰影;經歷了無數次戰爭,人類卻始終無法擺脫貪婪、野心、瘋狂、權力等慾望,當權者一聲令下,無數生命與夢想便在戰場上折損、犧牲。 歌曲,在民族情感的傳承、在社會運動發生、甚至是戰爭的當下,都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歌以明志,...
音樂藝術
Join
10 月 09,2022
【聽那些女孩唱歌】在世界的頂端,依然靦腆地微笑──木匠兄妹The Carpenters
不可否認地,在搖滾樂類型百花齊放、風起雲湧的時代,由理查.林恩.卡本特(Richard Lynn Carpenter,1946年10月15日生)以及凱倫.安.卡本特(Karen Anne Carpenter ,1950年3月2日生)這對兄妹所組成的「木匠兄妹」合唱團,清新、簡單、柔軟、流行的抒情曲風,很容易便被認為缺乏文化與社會意識、不痛不癢、左耳進右耳出的消費型音樂;但事實上多年以來,...
運動休閒
阿宏叔叔
7 月 12,2023
【野球人生】棒球強權的起點:從強大的投手開始(四)
其實,這個系列的第三集寫好之後不久,本集的內容也已經完成過半,但遲遲沒有完成,因為阿宏寫著寫著就陷入沉思,所寫的內容現實上不太可能實現,要怎麼寫才能更有建設性?其實很難。最後,阿宏相信,本文只要有第一線帶球隊的教練看了之後認同並實行,一個也好,兩個也好,總是能慢慢產生正面的影響。 上一集我們談到,目前台灣在培養投手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好投手整年都在投球」,近年來,...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環境經濟
陳清池
8 月 11,2012
台灣消失的感恩文化
在台灣話裡有個道地而古老的詞彙「Lo lat」(勞力),即使對台語而言,「勞力」之美就有如夏威夷語的「Aloha」一般,但在今日的台灣年輕一代當中卻不幸失落了。 事實上,我再也想不出任何比「勞力」更具代表性的台語詞彙了。 「勞力」在二戰後國民黨接收台灣之前曾在台灣廣泛地使用,其漢字「勞力」,一如當時台灣的農業社會,「勞力」是最基本的要素。早年的台灣農人並不僱用農工,...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
司法人權
林宗弘
8 月 13,2012
崩世代來臨,誰能力挽狂瀾?
2011年初,總統大選前,我們出版了《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一書,這本書雖然說是要搭上選戰風潮,要求兩黨政治人物對書中認為即將到來的社會危機做出回應,但是所引發的民間迴響,卻遠在我們的意料之外。 當時,筆者與一群關心台灣勞動權益的學者與社運工作者,在台灣勞工陣線的協助下,組了一個寫作團隊,一起寫了這本書。竟然在短短一個月內二刷,...
‹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