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新一
11 月 07,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工業垃圾」級神人馬邦伯:話說「廢五金再進口」
2008年,馬邦伯勝選之後,英文的「新聞週刊」(Newsweek)刊登一篇政治評論文章,將馬邦伯的當選視為是當時亞洲一系列政治變天潮的一環,亦即亞洲人民想從沈重的內部政治爭議逃逸,並轉向擁抱「務實懷舊」的「拼經濟」老路。 原以為馬邦伯的「經濟懷舊」,只是重拾過去國民黨利用發展主義,以延緩對其統治有傷之政治與民主議題的改革,因此,馬邦伯的當選,可預期的勢必會讓台灣民主政改停滯甚至倒退...
國防外交
賴怡忠
11 月 16,2013
【時事想想】甘比亞棄台戳破活路外交謊言(上)
甘比亞日前發佈與台灣斷交的訊息引發震撼。台灣過去不是沒有斷交的前例,但此事發展實在不尋常,可能預示新一波的斷交潮。 甘比亞斷交事件也反應出了馬政府這五年來活路外交導致台灣國際處境的真實狀況。活路外交絕對是走不通的路線,這個事件也迫使台灣對於著重現實主義外交場域中,要對於對外關係的品質與價值有個全新的審視。 甘比亞斷交但也沒與中國建交,沒講一中政策、沒對台灣口出惡言...
Quý Miêu
11 月 29,2013
“Are you Han ?” —— 外行人試論台灣人與印尼人的人種關係
應該很多台灣人會從椅子上跌下來:台灣人跟印尼人有人種起源上的共同點? 典型反應應該會是:「那些人不是『番』嗎?。我台灣人才不是番!」或者「印尼?那不是一個很落後的地方嗎?外傭不都是那裡來的?我們怎麼會跟人家有共同祖先呢?」。 讓我這個外行人試著整理一下,為什麼台灣人也與印尼人流著(部分)共同血液。 是這樣的—— 昨日學術會議後的晚宴時刻,...
媒體觀察
李蔚
1 月 16,2014
一場媒體論壇 三齣現形記
一場「 海峽兩岸媒體前瞻論壇」,中國明擺著要用六點「共同倡議」操作「以民逼官」的氛圍,衝撞馬政府現行政策。這讓側身論壇的台灣公共媒體首長,公視董事長邵玉銘和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頓時從新聞工作者成了新聞當事人;加上文化部長龍應台。各自在公眾面前被好好的檢驗了一次! 1.龍應台 在藍營,準確的說應該是「馬陣營」中,龍應台的確是異數:她是唯一在兩岸事務上,不依靠「九二共識」...
許建榮
2 月 24,2014
時代在進步,傳統文化是否也要跟著進步?
「爆竹一聲除舊歲」!春節期間,很多人都在放鞭炮(爆竹)慶祝,相信各位小朋友都可以感受到熱鬧的氣氛。爆竹,顧名思義是古代人燃燒竹節,使得竹節爆裂發出聲音,現在則是演變為有殺傷力與污染的鞭炮。爆竹可說是華人慶典特有產物,現在台灣的農曆新年、廟會甚至迎娶等場合,也都會燃放鞭炮。 (香港媒體人捍衛新聞自由。圖:網路) 在美國、澳洲的唐人街,春節都是舞龍舞獅、...
盧斯達
2 月 27,2014
【時事想想】港媒喋血記
香港明報前總編劉進圖今早被電單車刀手伏擊﹐身中多刀,兇徒下手之後逃去無蹤,劉被送進東區醫院。據主診醫生透露,劉身中6刀,背部最長的傷口達16公分。 事件震動中外傳媒。紐約時報、CNN、路透社、衛報等傳媒皆作出報導,其中CNN對此事的新聞標題是「Hong Kong newspaper editor Kevin Lau fights for life after stabbing.」...
盧斯達
4 月 03,2014
【時事想想】台灣姓龍的,香港姓梁的,都過時了
台灣反服貿抗爭膠著半個月,文化部的龍應台撲出來評論,先譽後毀,說學生行動一百分,但思想自相矛盾,沒想透。龍應台說,學生應該盡快結束佔領立法院,其中一個理據是:反服貿民眾反對黑廂作業,談程序正義,但佔領立法院也是非常手段,不見得合乎程序正義云云。 (圖:新頭殼) 首先要說的是,龍應台將事情聚焦於程序正義,本身就是愚蠢,...
史努比
6 月 08,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台灣人真的__ __嗎?
要將一個民族以簡單的幾句話定性,其實很不容易,或許也很不公平,許多時候這樣子的說法,更帶著岐視性的意味,例如大家都知道、在民間普遍流傳的,對原住民、外省人和中國人乃至日本人的形容。 那麼,台灣人自己又是什麼樣子?日治時代的臺灣民報記者黃旺成(1888-1978),曾歸納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1857-1929,民政長官任期為1898-1906)的「治台三策」,...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史努比
7 月 20,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宥勝談蘭嶼小七的另類視角
蘭嶼小七的新聞最近鬧翻了天,如果我沒搞錯,藝人宥勝和作家劉克襄分別在個人部落格和報紙專欄發表意見之後,這件事才躍上頭條新聞,如雪球般愈滾愈大。非正式的觀察,贊成由當地住民自行決定的比例,遠高於如宥勝和劉克襄等民眾對蘭嶼開設7-11的憂慮。於是,憂慮者反而變成公共輿論砲轟的對象。 先說個人立場,關於這件事確有值得憂慮的理由,但因為對住民自決的支持,我贊成由當地人決定。不過,...
政黨政治
Mattel
8 月 17,2014
【島嶼邊緣】黨證是幸福的保證
高雄石化氣爆造成慘重傷亡與財產損失,高雄尋求馬政府協助19億救災款項,但馬政府卻只會修理高雄不願意給錢。相較之下,2001年納莉水災隔天(9月18日),民進黨政府毫不猶豫宣布撥款6.5億給很富裕的台北市救災。此外,就在高雄氣爆不久後,馬政府毫不猶豫立即救援接管可能賠千億元的國寶人壽與幸福人壽;原來,幸福人壽原來是國民黨營企業,有過半數的保險戶是國民黨員。 根據壽險業評估,國寶、...
‹
…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