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陌鷹萊
9月 29,2012
給26歲政黨的話
話說民進黨成立26週年了。想當時幼年衝動與感動,竟也是那晚在金華國中等待「事變」的一份子。9月28日是政黨創黨紀念日,但究竟是該慶祝什麼? 誰該去祝賀反對在野黨的黨慶?最該避免的,當然是執政黨的高層人等。 那麼就是自己囉!多年來儘管花招眾多推陳出新,但慶祝這模式,總括來說,好像都老套了。有的招術和台詞老到引不起外圍新生代的注意和關注。敲敲打打,如儀行禮,就是應景一番,...
書評書介
陳耀昌
9月 30,2012
書介:從《婆娑之島》一窺「平路式幽默」
書名:婆娑之島 作者:平路 出版社:商周出版 作者簡介 平路 本名路平。當代最卓越的作家之一:無論創作的技巧、文字的錘鍊、形式的多元、題材的縱深,都深具出入時空開疆拓土的成就。 重要著作包括 長篇小說《行道天涯》、《何日君再來》、《椿哥》、《東方之東》 短篇小說集《百齡箋》、《凝脂溫泉》、《玉米田之死》、《五印封緘》、《禁書啟示錄》、《蒙妮卡日記》等。...
司法人權
汪融
10 月 01,2012
選擇當台勞,因為我青春-青年勞動力全球流動的新樣態
前陣子《今周刊》「清大學生淪為澳洲屠夫」的報導,引發社會嘩然,這則報導之所以吸晴,固有當前經濟困局等社會成因,究其緣由,「名校學生淪為台勞而引發社會關注」的現象,反應出台灣社會對於「名校」的迷思、對於「勞」的歧視,而無視於當前青年勞動力全球流動的新樣態。 「一名年輕人願努力以勞力換取報酬」,如果我們把「清大」這塊招牌拿掉,再把「澳洲屠夫」的印象拿掉,...
媒體觀察
呂東熹
10 月 02,2012
記者更加沉默 媒體工會更加式微
近月來,因為旺旺《中時》併購中嘉事件相關效應,引發新聞界在9月1日記者節發起大規模遊行。這是繼18年前,因《自立》經營權移轉之後,新聞界再次走上街頭,而且規模更甚18年前。 緊接著,香港《壹傳媒》集團在9月3日宣佈,正與第三方洽談台灣壹傳媒集團灣三家平面印刷之購買事宜。10月1日下午,壹電視宣布易主,由有線電視系統台三大霸主之一,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接手。這兩起事件,...
蘇正平
10 月 02,2012
兼併壟斷聲中 新聞專業如風中之燭 (上)
解嚴之後,台灣開始有政黨競爭,媒體也群起爭鳴。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這幾年都把台灣列為亞洲享有充分新聞自由的國家,但是最近眾所關注的「旺中案」卻讓人擔心,這裡所說的新聞自由會不會只是報老闆的新聞自由。 新聞圈內的人大多有聽聞,這期間電視台絕少,或完全避掉「旺中」的負面新聞,是因為有與旺中相關的人打電話關切。他們這麼聽話,是因為電視頻道的生計,掌握在已形成壟斷的系統商手裡。...
蘇正平
10 月 03,2012
兼併壟斷聲中 新聞專業如風中之燭(下)
無論如何,私營媒體總是會面臨私利與公益的衝突,為了處理或避免這樣的衝突,除了訴諸新聞專業的傳統之外,有的歐美報業也會從制度上發展出不同處理方式。 從政治上著手,讓某些媒體公共化是一條途徑。法國的法新社是公共性質的新聞通訊社,歐洲國家有強大的公共廣電媒體,但公共的報業則幾乎沒有聽說。 可是歐洲國家有一些著名的報紙,是由非營利的基金會持有的,例如英國的衛報和德國的法蘭克福廣訊報。...
主權兩岸
端木榮
10 月 03,2012
現代官場現形記的序言
自從2000年以來,各方對於我國和平實現政黨輪替都給予高度肯定與讚揚,也成為台灣人面對包括中國大陸的世界各國人民時,最值得推介的「台灣經驗」。 幾曾何時,2000年以來執政者給台灣人民的滿意度都難以維持一定的高度,甚至每況愈下,我們發現,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和許多高階的政務官已經產生一個習慣性,也就是爭功諉過。 爭功者,在遇到重要政績時就急著壟斷和獨佔資訊,...
盧斯達
10 月 03,2012
香港海難,黨國體制浮出水面
十月一日是共產中國的國慶日。官方有官方的普天同慶,民間有民間的厭倦怠對。十五年來次次如是的國慶煙花匯演依然萬紫千紅粉飾太平。煙花開始之前,一艘電力公司船隻卻跟另一艘小輪相撞,上百名香港市民墮海,三十八個市民命喪大海。 香港是個小地方,也將人命看得重要。一起三十多人死亡的意外,是天大的喪事。然而在各方人員搶救人命的同時,國慶煙花照樣開場。死了人又如何?The show must ...
司法人權
釋昭慧
10 月 04,2012
談「情」說「愛」話「清涼」
開學以來,似乎老是繞著「同志」主題在作演講,可能與暑期主持一場同志佛化婚禮有關。上週至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演講,本週在玄奘大學清涼禪學社演講,下個月則是清華大學彩虹祭講座,信箱裡還有一份世新大學的邀約,目前尚未得暇回函。我遲疑未覆的原因是:再這樣「不務正業」下去,我的系所評鑑得開天窗,訪評委員一定會把我「死當」。 在玄大清涼禪學社的演講,題目是:「談情說愛話清涼」。...
媒體觀察
佛國喬
10 月 04,2012
台灣媒體裏的中國幽魂
戰後以來,除了少許敢與中國國民黨對立的媒體之外,中國民族認同一直是台灣媒體界最核心的工作宗旨,余紀忠、蔡衍明都不諱言對於台灣被中國併吞的期待,王效蘭則直說「別叫我台灣人」、「你們台灣人真可惡」(後者指尖閣諸島爭議);認同本身無可厚非,但支撐該認同的權力機制如何運作,就值得大大檢討了。 《戒嚴遺產》 在兩蔣時期,這類媒體一直與國民教育洗腦工程互相支援,並且憑著「...
‹
…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