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亮亮醫師
3 月 29,2014
【時事想想】台灣人,解放你的奴性吧!
在台灣人的血液中,根深蒂固、比膽固醇還要更牢牢黏滯在血管中的,是一種隱形但效力強大的物質,麻醉又昏迷了大家幾十年。這種物質的名字叫做「奴性」。 奴性,就是「甘心為奴隸」。 奴性這種東西是很可怕的,徹底摧毀一個人的自由意志,光是要這些奴隸們起身反抗主人(政府與財團),很多人就寧願安於被奴役,因為至少可以溫飽又平安,並不認為自由有什麼重要的。...
Sizka
10 月 06,2014
【得獎作品】如果我是國魂里里長
關於國魂里 國魂里以延平街、商校街、花東鐵路及花蓮市主要交通樞紐─中山路為界;北邊緊鄰花蓮商校、花蓮郵政總局與舊監獄改建的自由廣場,花蓮農校、明義國小博愛分校在南邊五分鐘車程便可抵達的範圍。從房地產的觀點來說,全區位處於教育學區的優質地段。依目前的使用分區而言,則是個外動內靜的慢活社區。 關於本里名稱的由來,資料已不可考,詢問長輩也無從得知。不過本里在花蓮開發史上還有別的名稱,...
教育文化
李昱德
12 月 04,2014
西方學界唾棄華生,台灣學界如何對待江宜樺?
台灣人民在2014九合一大選中對國民黨投下不信任票以後,行政院長江宜樺於12月1日率領行政院閣員總辭。江宜樺辭職後是否回台大政治系任教則備受關注。一方面,由台大政治系畢業生所號召的「反對江宜樺先生回台大政治學系任教」的連署活動,短短兩天即有超過16,000人連署,表達對這位施政失敗、令民主蒙羞的教授可能回鍋台大政治系執教鞭感到憂心;一方面,也有中研院學者指出,這樣的活動雖然本意可能良善,...
電影戲劇
Mattel
2 月 16,2015
【島嶼邊緣】Boys, be ambitious! 史明的革命進行式
有一個小男孩,在1920年代常在台灣國父蔣渭水的大安醫院玩耍,蔣渭水的革命戀人陳甜在當時總是將這個男孩摟抱在懷中,而這個小男孩名字叫做史明。一段好似百年前的大稻埕場景,景象中的歷史人物竟然會有我們熟悉的史明歐吉桑。歷史總是延續的,史明歐吉桑日後的故事,就像蔣渭水與陳甜從事的志業一樣,為台灣前途而奮鬥。 史明本名施朝暉(從母姓),父親是台灣文化協會成員,在父親的影響下,...
文化研究
萬宗綸
10 月 16,2015
〈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的語言意識形態
最近中國網路上一篇由鄭子寧所寫的〈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廣為流傳,由於文章帶有明顯的口音歧視,使得台灣網友簡直無法忍受文章論調,但這些歷時性的資料爬梳,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不過作者直接忽略日本留下的殖民遺緒,而選擇將台灣腔的「陰柔」歸諸於儒家傳承,洩漏出作者玩弄語言意識形態的矛盾之處,在希望扣合中國法統的同時,卻是讓儒家扣連上了「娘」的帽子。簡單來說,〈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是在書寫語言的語域化...
文化研究
吳學儒
11 月 15,2018
【男人想想】「受到壓迫的既得利益者」?男同志可以如何自省
近來性別意識逐漸受到重視,無論是提升女性權益、擊破兩性的傳統框架、看見男性沉默下背負的沉重包袱,以及多元性別族群應得到的平等與尊重,皆走上街頭提出各項平權訴求。在追求性別平等的過程中,有些人認為若硬是以身分來劃分,多元性別族群比起異性戀女性,應該更具有性別意識;異性戀女性比起異性戀男性,似乎又對性別有更友善的態度。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筆者須先澄清,上述說法與分類非常粗糙,...
音樂藝術
Join
1 月 28,2019
【聽那些女孩唱歌】永遠的女神──凱特.布希Kate Bush
冬氛凜冽,寒風透骨,此時此刻,用凱特.布希那悠轉於天堂和地獄之間,迷離卻又清澈的嗓音伴一杯熱茶,再合適不過了。 很多五、六年級生或許都記得,自己是從一則汽車廣告開始認識凱特.布希的。 那跨三個八度、高亢陰柔的女聲,悠揚邈遠、天蒼地窮的旋律,那首”Moving”,宛如長了翅膀、飄離塵世;即使還是個孩子,即使記不得是什麼車款(一說是裕隆吉利青鳥,也有一說是尖兵),...
歷史書寫
馬非白
10 月 13,2019
【被遺忘的歷史】禁唱〈收酒矸〉掀起戕害台語歌曲惡風
中國國民黨政權為了在台灣遂行獨裁統治,除政治上的專制恐怖手段之外,還壟斷整個經濟資源的支配權和宰制人民的文化生活。這三個層面的影響以文化生活為最深、最廣、最長遠,造成台灣文化的長期被壓制、扭曲。 極權政權對台灣文化的壓迫,從戰後接收台灣起就開始了,最早是下令全面停止報紙上的日文版,徹底切斷台灣人接受資訊、表達情感的文字工具;繼而強制實施所謂的「國語政策」,採取一連串禁講日語、...
陳佩儀
11 月 28,2019
【男人想想】一位女跨男的自敘:我的「pass」之路
2019年10月25日,同志遊行的前夕,一場夜間的遊行點亮了台北街道──一群跨性別朋友、支持跨性別的朋友們走上街頭。跨性別者渴望被「看見」,不再隱身於LGBT的歸類中,而是將自己顯現出來,讓粉藍旗飄揚的夜晚,越夜越美麗。 台灣第一屆跨性別遊行:你認識他們了嗎?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於今年舉辦第一屆跨性別遊行,期待社會能夠理解跨性別者不平凡的生命;同性戀者、...
黃建龍
8 月 05,2013
沒文化的台灣文創產業
在台灣,「文創」變成了髒字。也就是說一個沒有文化想像的國家,談文創產業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長久以來統治者為了治理,將人民擁有思考、邏輯能力視為大敵,50年來施與奴化的文化教育,建構出一個以中國為母國的台灣文化史觀,以背誦替代批判思考為根基,建構出一個去政治化「乾淨純潔」的文化領域;所以國民黨政府官派的公視董事長(前新聞局長邵玉銘)會要求要一個「清純的」公共電視,而大多數號稱正統的「...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