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南台灣翻天覆地藍變綠 華山記要(五)

友善列印版本

為什麼北藍南綠?通常理直氣壯的直捷反應是:還不簡單,南部是農業地區,台灣人,本省人比例高,很台獨,這就是所謂南方世界的基本盤。

所謂基本盤就是幾十年,甚至永遠都不會變盤的意思。

其實認定天龍國超藍就是因為天龍國超不台獨固然是一個天大的誤會;(【華山論劍】顛覆天龍國論述—誰蓋高尚?)認為本省人比例超高所以南綠是自古以來的天經地義的基本盤,也是個同樣大的誤會。

天龍國住民中外省人的確超高,佔了 21.7%,相對的超綠的 臺南縣市只有8.7%。雙方差了一倍還多,差距13%。

大體上外省人長期以來,投票時對藍營都特別死忠,有80%~90%的票在國,親,新中流動,但都跑不出藍色的大圈圈。因此,看看下面2012國會大選分處南北兩地的台北市和台南市的藍綠選票的比較,你可能會說,的確不錯,北藍南綠的理由儘在這裡了:        

 

圖一:2012台北,台南兩市藍綠得票率及外省人佔人口比例

  台北市 臺南市
57.3% 39.7%
37.9% 55.8%
藍-綠 19.4% -16.1%
外省人 21.7% 8.7%
假設外省全投藍,扣掉外省人,藍-綠 -2.3%  

但是且慢就様下結論,因為台北市藍多於綠高達19.4% ,假設佔人口21.7%的外省人一票都不漏地投藍,那麼把這些扣掉,綠的確就贏了,但只贏2.3%,只可以說算是平手,遠遠趕不上台南市綠大贏16.1%;何況台南市如果也同樣扣掉外省人再計算的話,綠將可能大贏 24.8%。可見南部的綠,族群雖然是重要原因,但是只是一部分的原因而已。

其實只要在1990年代關心台灣的民主運動的人都不致於認為南部農村地區外省少所以基本盤註定綠的,更不會認為民進黨天生是鄉村黨,因為過去台灣的民主運動是崛起於都市而不是鄕村;興盛於北方而不是南部。

例如1993選舉,民進黨贏得5席縣市長,其中北部佔了3席,南部只有兩席;1997年更神奇,許信良當主席時,在23個縣市的選舉中,民主進步黨贏得了12個縣市的執政權,其中8個縣市在中、北部,加上原來台北市由陳水扁當市長以及南投是泛綠的彭百顯當選,苗栗國民黨提名的何智輝輸給無黨的傅學鵬,台灣濁水溪以北國民黨全倒,只剩下化一個縣,北台灣幾乎是清一色驚人的綠;對比今天除了宜蘭外清一色藍,今昔比起來,直是天地顛倒翻。

再看看立法委員的選舉,1990年代,南部地方根本比台北市還藍得多,南方,綠是弱到非常可憐的程度,如外省人最稀少的雲嘉1992得票率率竟只有25.4%,不到藍56.6%約半數,台灣南部竟然比天龍國更加深藍。南部地方一片綠是要到2000之後才有的事。

 

圖三:1992 立委選舉得票率

  北市 雲嘉 屏東
39.2 56.6 54.9
35.9 25.4 34.9

 

現在把台灣北中南各區從1992~2012歷次立委藍綠得票率畫成如下的趨勢圖讓大家看看,先看的是整個台灣總體的趨勢:

1992年,立委第一次全面改選,台灣掙脫戒嚴體制,綠營得到比較公平的競爭條件,從此,得票率形成一個長期的緩慢上升趨勢;相反的藍營長期呈現微幅下跌趨勢,雙方落差逐漸拉近,直到2012年仍舊是藍大於綠,但落差從20%多已經縮小到不到10%。

總體雖然如此,不過不同地區變化的差別非常巨大。基本上,只有中部地區和總體趨勢最同步調,藍從60.2%落到51.9%;綠從31.0%上升到42.6%,差距從29.8%之多拉近到9.7%。

很意外的,北部地區反而愈來愈藍,和總體大勢相逆:

在20年中,台灣其他各地區,綠都上升了超過10%多到20%以上;但北部地區只上升6.3%;另一方面,藍在各地區都大幅下滑,但北部地區反而上升10.9%之多,真不愧是天龍之國。

接下來的雲嘉和大南部變化就非常精彩了:

把雲嘉和大南部分開討論,是因為雲嘉和台南高雄比,是更典型的農業地區。雲嘉綠從以不可思議的大幅度落後到2001年突然間拉平,到了2012,20年間藍從領先31.2%之多變成落後11.5%,由全台各地最領先變成最落後,農民政黨認同的變化真戲劇性!

再看大南部:

1992大南部藍遠大於綠,是50.3%比37.1%落差13.2%,1995變成53.5%比36.3%,落差擴大到17.2%,但是到了2001逆轉成藍輸綠8.4%,2008民進黨全國大敗,大南部藍輸綠剩2.4%,到了2012又擴大成10.8%。

雲嘉和大南部地區從藍大幅領先變成大幅落後。前後變化巨大,翻天覆地,根本顛覆政治學界及民眾認為台灣有的一個長期穩定的藍綠基本盤的傳統印象。

這變化,族群和統獨認同都是理由,但都是不夠充分的理由。這個天地顛倒翻的現象令人既振奮又好奇了,毫無疑問的,值得進一步好好地深入探討,去找出什麼是這當中的達文西秘碼。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