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藍弋丰
12 月 18,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六):直流電再戰交流電
在第一回中,我們提到電業數十年來長久不變,但是在電業開始發展的1880年代,狀況可不是如此,電業才開始起步,就先展開一場後世稱之為「電流大戰」的猛烈商業競爭,由愛迪生所主導的直流電,大戰歐洲與西屋陣營主導的交流電,這場大戰不但牽涉到現在的兩大複合工業龍頭奇異與西屋,也牽扯到愛迪生與不世出的天才特斯拉,因此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這場大戰的起因,是愛迪生主打直流電,...
社會安全
黃昱凱
1 月 09,2015
台北遊民生活考:貧民也該擁有這座城市
之前去了萬華龍山寺,參與一個特色導覽團,這個團有趣之處,是其導遊是個本地遊民,透過社會團體的輔助,成為導覽員。龍山寺前公園與遊民的連結眾所皆知,甚至到了汙名化的程度,如2011年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在艋舺公園潑水驅逐遊民的新聞,相對地,許多社福機構也因而在此生根。 遊民聚集於艋舺公園,已有200年歷史。一群理應居無定所的行遊者,為何會在此駐留生根如此之久?台北城景快速變遷,...
社會安全
陳亮甫、程羿
8 月 31,2015
兩個月後,還記得八仙塵爆當天的急診室嗎?
八仙塵爆第一時間造成500多名緊急傷病患,嚴重威脅原已人力不足、壅塞的緊急醫療系統。事發至今已逾兩個月,幸賴醫護人員日以繼夜的照護,傷亡人數逐漸穩定。塵爆事件乍似告一段落,媒體熱度也消退許多,但事實真如此海闊天空嗎?近兩年來造成大量傷亡的天災人禍越來越頻繁,整個台灣社會、政府是否有從中獲得警惕? 緊急醫療不能只是仰賴條件拮据的應急,應該平時就做好可能有意外事故的準備。然而,...
環境經濟
艾瑪
6 月 06,2016
【時事想想】民進黨落實週休二日 全國放假日一致
向來以照顧勞工權益為原則執政的民進黨,卻在2016年重返執政後,在放假日的議題上慘遭抨擊。民進黨在2000-2008年執政其間,完成修正勞動基準法、定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制定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制定兩性工作平等法、制定就業保險法、制定大量解雇勞工保護法、制定勞工退休金條例、修正就業服務法 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等等,每一項都是為了勞工的權益。 更具體的,例如,2001年放寬勞保老年給付要件...
音樂藝術
張肇烜
7 月 26,2016
【人心人術】我畫的花不會謝!台灣畫荷大師:張杰
「荷代表了我,我就是荷。」 ──張杰 台灣畫荷大師張杰先生日前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95歲。張杰的人生態度充滿正面,一生創作題材眾多,但是最出名的就是荷花,他曾說:「荷代表了我,我就是荷。」 張杰(1921-2016)出生於上海,畢業於江蘇正則藝專,擅長書法和繪畫,特別是水彩和水墨畫。畢業後,他跨海來到台灣,到中學擔任美術老師。 張杰曾任教於彰化高中、...
電影戲劇
根雨屋
2 月 18,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好好看電影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現在看電影是非常愉快、放鬆的休閒活動,不過在1990年代以前,看電影前必須肅立、聆聽國歌演奏,30幾歲的讀者應該有印象,當年去看「侏儸紀公園」、「獅子王」時,還要唱國歌。 大家都琅琅上口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這首國歌,...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Nam Quốc Văn
6 月 10,2019
【越南想想】蛤!?端午節源頭來自越南
很多人都以為端午節源自中國,其實端午節最早源自南方的百越民族。而越南則是目前僅存具有獨立國家地位的百越民族後代,因此可說越南是端午節的原始起源國也不過分。 古代中國是起源自北方黃河流域的華夏民族。當華夏民族接觸到南方的百越民族後,將南方的端午節民俗傳到北方,華夏民族才開始有端午節的習俗。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華夏民族逐漸往南方征戰並消滅或同化百越各民族。...
音樂藝術
Join
10 月 03,2019
【聽那些女孩唱歌】 愛與和平的夢想,耽溺與毀滅的青春-The Mamas & the Papas
The Mamas And The Papas -California Dreamin' 在1994年王家衛導演的《重慶森林》之前,「媽媽與爸爸合唱團」(The Mamas & the Papas)其實也不過就只是「另一個60年代的流行樂團」,通俗、悅耳、有點甜、有點軟,和整個60年代搖滾光景中澎派激昂、風起雲湧的激昂的反文化青年運動關係似乎不深;...
音樂藝術
Join
2 月 04,2020
【聽那些女孩唱歌】宛如酒紅天鵝絨般的時尚女神——Sade
遙想當初首次聽到莎黛(Sade)的名曲”Smooth Operator”時仍是懵懂青少年,心之所好的是更青春活潑的流行歌曲或叛逆的鏗鏘搖滾,對莎黛這散發濃厚酒精醺人氣息、滿盈爵士調調與優雅氣息的Sophisti-Pop(雅緻流行樂),雖覺頗有特色,但始終沒有太大的興趣,對那紙醉金迷的浮華世界也毫無嚮往;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首歌曲卻成為回首年少時忘不掉的洗腦旋律之一,...
文化研究
陳怡秀
3 月 11,2020
【日本想想】武漢疫情的5個新聞日語單字課:瀨戶際、自肅是什麼?
武漢肺炎持續影響日本,將日本國內、大型郵輪鑽石公主號上的乘客船員、撤僑專機的乘客等確診人數加起來,已超過千人。而佔據新聞大部分版面的,當然也是武漢肺炎的疫情現況與政府對策了。以下就介紹五個近期在日本新聞上常見的日語單字「瀨戶際」、「水際對策」、「不急不要」、「自肅」與「デマ」,各是什麼意思,以及這些單字背後隱藏的文化意義。 #瀬戸際(せとぎわ,se-do-gi-wa)...
‹
…
4
5
6
7
8
9
10
11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