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休閒育樂
阿圖賽
10 月 17,2016
【縮影人間】球來就打:台灣人近20年的野球記憶
台灣職棒的例行季賽才剛結束,不過美國與日本的職棒都已經進入季後賽階段了。每一個球季的總冠軍產生後,就是球迷棒球記憶累積的開始。只是,台灣的季後賽還沒開打,總冠軍也尚未出爐,台灣球迷的記憶似乎已經開始堆疊。 2016年10月14日,台灣的中華職棒大聯盟最後一場季賽中信兄弟vs. Lamigo結束,也象徵著陳金鋒的球季已經正式落幕。這個球季,雖然是砲聲隆隆但外界質疑用球聲浪不斷的球季,固然如此...
音樂藝術
張肇烜
10 月 18,2016
【人心人術】高雄第一位畫家:張啟華
張啟華是「高雄第一位畫家」,1910年出生在高雄前鎮,那時仍是日本時代。張啟華出身地方首富之家,從小生活不虞匱乏。然而,八歲時遭逢父親病逝,對他造成很大的打擊。上小學後,祖父相繼過世,使他明白「縱使家大業大,都遠遠比不上親情來的可貴。」 日本時代台灣人讀公學校、日本人讀小學校,張啟華在讀公學校時接觸到許多現代化的學科,他最感興趣的就是美術課了,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屢屢獲得第一名,...
書評書介
陳唐山
11 月 03,2016
【書摘】陳唐山回憶錄:黑名單與外交部長
書名:陳唐山回憶錄:黑名單與外交部長 作者:陳唐山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4 第二章 第二個二十九年 CAT東京航班 一九六四年我搭乘CAT飛東京航班,展開了我的留學生涯。 目睹二二八事件和成長過程的總總經驗,讓我感受到外來統治者對台灣人的歧視。我和同年代許多大學畢業生一樣,自覺留在台灣有志難伸,...
歷史書寫
張焜傑
11 月 22,2016
【荷事生非】「皇家之翼」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的百年奮鬥──從步兵軍官到皇家航空
「天空聯結了我們所有人。」(The ocean of the air connects us all.) 這句口頭禪出自於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的總裁暨共同創辦人艾伯特.普雷斯曼(Albert Plesman)。 荷蘭皇家航空公司(KLM),這個創立於1919年、至今即將100年的荷蘭之翼,見證了人類的飛行史:從木造飛機到大膽採用噴射機、從原本只能短程往來倫敦與阿姆斯特丹,...
C.J.
12 月 05,2016
遺忘法律後的幸福感
巴布狄倫的名句「想生活於法律之外,你就得誠實點」(註一),在西方六零年代青年反主流的文化中,這流行語看似要去打造一個沒有法律約束的無政府烏托邦。但很可能地,狄倫只是自己對一個簡單生活的渴望。經過了這麼多年,我們也該發現狄倫從來就不是大家所期待或認為是的激進份子,狄倫只是在發掘自己的過程中,逐步地成為大眾文化界的傳奇。 在巴布狄倫的早期名曲「時代已在改變中」中,...
電影戲劇
林唯莉
12 月 14,2016
「再見瓦城」之變蟲記─回不到曼德勒
再見瓦城(The Road to Mandalay),英文名即「回到曼德勒」。曼德勒是緬甸末代王朝─雍笈牙王朝都城所在地,曼德勒的巴利語名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即「多寶之城」。旅緬華僑稱其為瓦城,是緬甸華人聚集城市。這個多寶之城是許多歸緬子弟的返鄉中繼站,那裏承載著年輕人出外打拚的夢,每一個從家鄉出去的孩子,懷抱淘金夢回首道再見;每一個在異鄉的遊子,在公用電話銅板下墜的聲響中,數算著歸鄉的日子...
全球脈動
徐子軒
12 月 18,2016
燭光革命後的韓國
12月9日韓國國會通過對於總統朴槿惠的彈劾案,正式確立後朴時代來臨。現在朴槿惠被迫暫停職權,送交憲法法院審理,由總理黃教安擔任總統權力代行,隔日首爾街頭再度聚集群眾慶賀彈劾通過,數場大型集會推倒朴政府,因此又被稱為燭光革命。雖然國會以壓倒性多數表決回應民意,不過最終決定朴槿惠去留的還是在於大法官,故外界仍舊屏息以待在未來180天內所產生的憲法判決。 假設憲法法庭裁決朴槿惠應該解職,...
林楷翔
12 月 25,2016
【時事想想】扮演納粹事件中的轉型正義啟示
新竹市光復高中校慶活動中一場以歷史人物為主題的變裝秀,因為有班級學生集體裝扮為納粹軍團而引起了軒然大波。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以及德國在台協會皆發聲明表達了譴責、遺憾;多數台灣民眾亦批評這樣的行為;藍綠立委齊聲撻伐;教育部與總統府表示要追究責任,而教育部長潘文忠更代表道歉。或許是學生的無心之舉、教師的疏忽,但在國際社會中納粹本來就是個嚴肅的歷史議題,更不容許以此來開玩笑。...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晏山農
1 月 05,2017
【山農說書】反省之艱難──納粹‧灣生的雙連爆
從2016歲末跨入2017之初,台灣社會因為新竹光復中學的扮裝納粹事件,以及田中實加(陳宣儒)盜畫、偽飾灣生後代的鬧劇,猶如接續的強震,讓這社會再形裂解,空洞、淺碟、內耗…無所遁形。 兩件事分開談,都可侃侃而論且直探核心;但雙箭齊發,輿論也好、鄉民也罷很快就形塑出某種共識──本國歷史教育失職、失敗!但問題真的祇是歷史教育的問題嗎?沒有責任與解放胸襟的公民意識,是撐不起堅實的歷史教育...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陳廷豪
1 月 10,2017
318事件出庭前夕:激情縱遠去 驕傲依舊在
1月11日早上,將要再次為了318佔領立法院事件出庭。 算一算時間,太陽花運動至今也快要三年了。做為曾經參與在其中的運動者,坦白說,是已經有點抓不到那晚,之所以要選擇「衝進去」的那種激情與憤慨。 因此,我覺得,若只是重述中國國民黨多麼可惡,時任總統的馬英九是多麼悖離民意,還有當時的張慶忠立委是怎樣地違法亂紀等,那些眾所皆知的事,好像又只是停留在「那時候」而已。 當然,...
‹
…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