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書評書介
書評書介
周婉窈
3 月 23,2017
【書摘】《島嶼的愛和向望》──關於「轉型正義」的補充說明及其他
書名:島嶼的愛和向望 作者:周婉窈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轉型正義」英文稱為「transitional justice」,這是一九八○年代以來,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面臨且必須努力落實的工作。首先,我們先要了解這個名詞的含意。為什麼叫作「轉型」?二十世紀,尤其是二戰之後,很多國家都遭受專制獨裁的統治,但這些國家在二十世紀八○年代逐漸走向民主化,以自由...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吉村弘
3 月 21,2017
【書摘】《最會說故事的日本史》:大改革為何能成功?
書名:最會說故事的日本史:不必死記年代、人名,翻到哪讀到哪,課本沒講的、日劇沒演的,一看全明白。(ポケット図解 教科書とはひと味違う日本史のだいごみ) 作者:吉村弘 譯者:洪玉樹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23 大改革為何能成功?——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沒錢的政府 明治政府一開始想把首都設在大阪,結果卻把江戶城改名為東京當作首都。...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納維德・克爾瑪尼
3 月 19,2017
【書摘】緊急狀態 :十個衝突之地,印巴地區、阿拉伯世界、歐洲邊境的生活日常
書名:緊急狀態:十個衝突之地,印巴地區、阿拉伯世界、歐洲邊境的生活日常(Ausnahmezustand - Reisen in eine beunruhigte Welt) 原文作者:納維德・克爾瑪尼(Navid Kermani) 譯者:王榮輝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3/04 我們同樣熱愛生命 巴勒斯坦,二○○五年四月...
書評書介
李冠霈
3 月 16,2017
【書評書介】就這麼《走過》一回:從台籍老兵的故事談主體混雜認同與能動性
書名:走過:一個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 作者:巴代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0/06/01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71087 前言 我們穿過了先前走過的幾戶人家,繼續往裡走些,更裡面的村子還有些住戶留下來。一見到我們出現,有些老人家都上來求饒,說這幾天好些單位輪流來翻箱倒櫃找吃的,...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日暮吉延
3 月 14,2017
【書摘】《東京審判》──「文明的審判」論與「勝者的審判」論
書名:東京審判 作者:日暮吉延 譯者:黃耀進、熊紹惟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08 「文明的審判」論與「勝者的審判」論 ◎無法止息的對立 從東京審判一開始,「文明的審判」論(肯定論)與「勝者的審判」論(否定論)便正面衝突著,至今仍是東京審判論的基本結構。(日暮吉延《東京審判的國際關係》)「文明的審判」論指的是:透過「文明的」...
書評書介
Huang yu qin(黃郁欽)
3 月 13,2017
【書摘】我家在這裡
書名:我家在這裡 作者:黃郁欽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時間:2017/03/01 【後記】 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我是一個從來沒有住過鹿港的鹿港人。雖然出生於南投的竹山鎮,但在最早的記憶當中,家已經搬到了台灣的中心點,埔里。 因為父親在郵局工作,隨著勤務的調動,總是四處搬移,而我的三哥也因此而唸過五個小學和三個國中。我是幸運的,...
書評書介
陳翠蓮
3 月 09,2017
【書摘】《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請兵/欺瞞兩線並進(下)
書名: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作者:陳翠蓮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7/02/24 蔣介石派赴臺灣的軍隊數量編制,與柯遠芬〈事變十日記〉所稱請求步兵一團、追加憲兵一營,顯示蔣介石對陳儀所請必應的信任態度。事件過程中,陳儀親信、招商局總經理徐學禹一直與他保持密切聯繫。他向陳儀通風報信,...
書評書介
陳翠蓮
3 月 08,2017
【書摘】《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請兵/欺瞞兩線並進(上)
書名: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作者:陳翠蓮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7/02/24 第六章 國府當局的考量與對策 三、請兵/欺瞞兩線並進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島內只有五千餘兵力,警備總部本部直接可資調度運用兵員僅七百餘名。事件當時在臺的中央社記者張任飛指出,二二八發生是陳儀絕未想到的,「這次事變中,他先主張殺人,部下因為兵力不夠,...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莊政霖
2 月 22,2017
【書摘】《有聲畫作無聲詩:陳庭詩的十個生命片段》──陳庭詩與二二八
書名:有聲畫作無聲詩:陳庭詩的十個生命片段 作者:莊政霖 出版社:有故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1/18 【本書背景】陳庭詩(1913~2002)原籍福建,1946年來臺,終其一生以質量驚人的創作貢獻臺灣當代藝術。陳庭詩在國際美術年鑑《二十世紀藝術史》(Art of the 20th CENTURY)鉅著中是唯二入選的華裔藝術家(另一位為貝聿銘),...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黃惠君
2 月 21,2017
【書摘】《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下)──殺戮輓歌
書名: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 作者:黃惠君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2/15 第九章 殺戮輓歌 淡水河上不時流下來雙臂反捆的屍體,流經台北時會沖到岸邊,或沖到橋墩下。政府不遺餘力追尋並殺害領袖人物,……殺人如麻的目的,是使福爾摩沙人不再有未來的領袖。 這是英國駐台領事G.M....
‹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