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李公元
10 月 07,2018
【春風化雨】台灣鄉間的人情味
今天,老婆跟我分享了一些關於村子內的故事。 兩年前,我們從台北都會搬到宜蘭鄉下,有了一小塊地,在親戚建議下,種了一點點薑黃,聽鄰居朋友說,可以到村內街上,拜託一家中藥行老闆,免費幫忙磨成薑黃粉,那是對身體很健康的食物。老婆前往中藥店時,老闆正在幫一位老農夫受傷的腳擦藥,沒想到用的竟然不是草藥,而是西藥,老婆很好奇,怎麼中藥店,卻幫客人塗西藥呢? 老闆笑著跟老婆說,...
文化研究
吳尚書
10 月 03,2018
【南洋想想】南洋的印度電影:寇萊塢(Kollywood)
對於台灣的觀眾而言,寶萊塢(Bollywood)就是印度電影的代名詞,但是這個概念過於簡化印度的電影產業。基於各地域分歧的語言與文化,印度的電影產業其實可以按照主要語言族群加以分別,最大的寶萊塢是印地語(Hindi),第二大則是使用塔米爾語(Tamil)的電影產業,加上其他如孟加拉語(Bengali)、古加拉特語(Gujarati)與泰盧固語(Telugu)等,總共有十幾個集團。...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邱振瑞
10 月 02,2018
【日晷之南】明治維新中的廢佛運動
對於置身在積弱不振的困境中,試圖藉此重新崛起的國家而言,他們都面臨改革的呼籲,無論是漢語語境中的「變法」,抑或帶有強烈的現代性政治意涵的「革新」,這個動詞自始至終具有尊貴的身份,並被賦予絕對的正當性。這種正當性一旦獲致,它就能進行合法性的暴力,鋪天蓋地的掃蕩,壓平所有反對的勢力,為自己冠上神聖的名號。進一步說,道德法庭不能審判它,而它卻能以正當性之名,抹消它們認為和定義的反動惡行。...
文化研究
陳威臣
9月 30,2018
【鐵份補給】神國鐵道——一畑電車
在日本,每年的10月,被稱為「神無月」,原因是自古以來傳說各地的神明在10月,全都跑到位於山陰地方島根縣的出雲大社了,因為沒有神存在,所以被稱為「神無月」。 當然在出雲地方,10月則被稱為「神在月」,作為日本傳說中的聖地,出雲的確有著相當特別的文化傳統,加上出雲大社是日本非常有名的緣結神社(求姻緣),吸引非常多單身男女來此參拜。 前往出雲神社,雖然可以搭乘公車前往,...
文化研究
辜振豐
9月 26,2018
重版出來!日本暢銷書背後的「編輯力」與寫作魂
這幾年,日文書搶攻台灣書市,連帶培養許多譯者。不過,日方每每擺出高身段,一簽約,總是要求編輯隔天要匯款。究其原因,日本的出版物,五花八門,從推理小說歷史國際關係到養生,無所不包。目前,日本的出版文化依然展現源源不絕的活力,這要歸功於作者和編輯的積極互動。 作家勤於寫作,時時提交書稿,而編輯的企劃能力,更扮演催生的角色。雙方的互動,甚至納入偶像劇的內容。例如早期的《戀愛故事》(...
文化研究
莊泰富
9月 20,2018
【男人想想】從「女權自助餐」看見男性對父權的控訴(上)
勵馨在男大生情感團體中學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傾聽男大生的情感,讓他們學習、慢慢地說出口而不加以評斷;太快的用性別平權、女性主義的概念加以論斷男大生的情感,不僅無法釐清男大生的真實樣貌,更甚者可能會造成錯誤的理解,導致男大生認為自己的生命故事被錯誤詮釋,進而選擇噤聲。 在男人想想的專欄中,我們曾談到當今男性遇到的難題,當男性要述說自己的性別困境時,很有可能會被攻擊反挫女權,...
文化研究
陳怡秀
9月 19,2018
【日本想想】「偶像」與「佛像」的音樂交流:堂本剛的奉納演唱會
低沉而綿密的蟲鳴,揉合進奈良秋夜的徐徐晚風中,在閉上雙眼、雙手合十之際,襯托出份外的靜謐,面對著東大寺的大佛,心情又更沈澱了──但明明不該如此安靜的,畢竟這是一場演唱會。 合掌與東大寺的組合很合理,但再加上「演唱會」這個關鍵字,似乎就令人摸不太著頭緒了,這是9月15日於奈良東大寺舉行的「奉納LIVE」一景,台上演出者是KinKi Kids的成員堂本剛,舞台就架設在大佛殿前,...
文化研究
邱振瑞
9月 17,2018
【日晷之南】日本大眾作家的苦惱——菊池寬
我們不得不說,「文壇」這種作為作家發表作品的公共空間,後來因這舞台成名得利的祕辛,以及其形成過程的確充滿時代的意趣,它甚至可能搖身一變,成了藝文導覽員,把好奇者又帶回大眾生活的場域。例如,在明治時期,只要文人作家自成團體,創辦刊物發表文章,或者以作家書房交誼,廣義上就可稱為「文壇」。最早有尾崎紅葉的「硯友社」、夏目漱石的「漱石山房」等等,那裡可謂他們的文學沙龍,同伴相互鼓勵批評,...
文化研究
江昺崙
9月 16,2018
【半線想想】序言:半線,見與不見
這是「半線想想」開幕的第一篇序言,「半線」是以前彰化市的地名,所以有時候會用「半線」來代稱彰化。 在想想論壇開一個「半線想想」的專欄,其實讓我猶豫了非常久。對我而言,彰化是文化的沃土,是很多在地的老師前輩們,竭盡心力地書寫了大量的文史作品,耕耘出豐富細膩的文化風景。我此時再插嘴寫幾篇文章,好像也只是來刷存在感與攪局而已。 但後來想想,就是這樣的攪局,好像也會有一點意義...
文化研究
陳威臣
9月 10,2018
【鐵份補給】日本最大的鐵道博物館——京都鐵道博物館
京都是千年古都,大家都知道,這座古老的城市,是日本最受歡迎的觀光景點,許多古蹟深深吸引海外旅客;這座古都,同時也有一座全日本最大的鐵道博物館,成為鐵道迷心中的聖地。 這座位於京都車站西側的京都鐵道博物館,是在2016年4月29日開館,館齡非常淺,但事實上,京都鐵道博物館的現址,過去是梅小路蒸氣機關車館,而大部分的展品,則是來自於大阪的科學交通博物館,可以說,現在的京都鐵道博物館,...
‹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