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邱振瑞
10 月 30,2018
【日晷之南】作為方法的坂口安吾
坂口安吾1906年生於新潟縣新潟市,東洋大學印度哲學科畢業,其後自學過拉丁語和法語。他的文學領域體裁很廣,不僅止於純文學,卓然的筆觸延伸至歷史小說和推理小說、隨筆、文藝評論、古代歷史和時代風俗的考證,創作力非常活躍。 在二次大戰前,坂口安吾即以《風博士》這部傑作受到日本文壇的矚目,儘管二戰以後,他因對於日本社會的混亂狀態感到失望,精神上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但並未失去抵抗的意志。...
文化研究
李公元
10 月 29,2018
【春風化雨】重現江湖的趕鴨棍
在百年前的百年,突然冒出一隻「大鰗鰡」(泥鰍),牠不斷地在溪流衝撞,每撞一次就形成一個大彎道,已經撞了九十多彎,天上雷公看到了,大感不妙,打起雷來,想要劈死這隻快要變成妖精的大鰗鰡,據說只要撞出一百道彎,就能成妖精變妖怪,恐怕會為非作歹、危害人間。但雷公卻怎麼劈打,都無法把大鰗鰡劈死。 就在這時,一位養鴨人,拿著一支「鴨箠」(趕鴨棍)趕著鴨群,因為雷聲轟轟作響,鴨子急得四處亂竄,...
文化研究
李政亮
10 月 29,2018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東京兩國的北齋散策
動漫是日本代表性的流行文化,日本漫畫的起源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 如果從世界漫畫史的源起來看,漫畫的問世與報刊的出現以及政治諷刺密不可分。從這個標準來說,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一七六〇~一八四九)晚年的《北齋漫畫》裡的部分作品符合這個定義。 提到葛飾北齋,大家想到的就是浮世繪,怎麼會和漫畫有所關聯?其實浮世繪本身就是江戶時代帶著草根味的大眾藝術,...
文化研究
,
電影戲劇
秋禾
10 月 21,2018
日本近代創業家傳奇——鏡頭下的真實
推動近代日本步上經濟高峰的原動力,除了勤奮努力的國民根性外,不可諱言,歸功許多才高志廣又愈挫愈勇的創業家。日本的文學和映像世界,經常以這些創業家的故事為主題。他們波瀾起伏的人生,本身就比虛構的小說更精采。 NHK每半年推出一部的晨間連續劇,經常演出各行各業的創業家人生,標榜女性主角。開設連鎖超市的【阿信】(おしん)、創辦優質生活雜誌的【當家姐姐】(とと姉ちゃん) 和製作童裝先驅的...
文化研究
Nam Quốc Văn
10 月 17,2018
【越南想想】戰火中仍飄盪著詩句:越南詩人陳潤明
台灣人對「越南新娘」不陌生,但對「越南詩人」的認識卻幾乎接近貧乏。越南算是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古老國度,在那漫長的歷史當中,當然也發展出豐富的文學內涵。越南人也算是愛吟詩、讀詩的民族,幾乎所有越南人都可以隨口吟18世紀末知名詩人、文豪「阮攸」(Nguyễn Du)的作品《翠翹傳》(Truyện Kiều)裡的詩句。即便在戰爭當中,越南人仍然在槍林彈雨中寫詩、讀詩。越南國家文藝獎得主、...
文化研究
邱振瑞
10 月 15,2018
【日晷之南】小泉八雲(Lafcadio Hearn)的解雇風波
多年以前,我覺得小泉八雲的著作很有意思,值得深讀和思考,他以日本文化實踐者的視點,自然流暢的寫作風格,總能為讀者提供新穎的啟發,為有意往下探索的人指點方向。特別是其代表作《神國日本》,對於日本自然神道的源流和生活習俗的探索,都有精闢的見解。只不過,我手頭上雖然有其著作,但中譯本多於日譯本,英文版書籍寥寥可數,恐怕無法做詳盡的介紹,談不上是正規的研究。所以,若說我能挖出哪些名堂來,...
文化研究
陳威臣
10 月 14,2018
【鐵份補給】開創營業新型態——四日市明日狹軌鐵道
位於日本中京工業核心地帶的「四日市市」,是三重縣最大的都市,擁有31萬人口,市內產業以重工業為主力,也連帶使得當地的鐵道相當發達,不管是前往名古屋的客運,以及連結產業的貨運鐵道,都成為四日市的交通命脈。 四日市由於瀕臨伊勢灣,早在古墳時代即有人居,直到戰國時代,統領當地的赤堀氏,規定當地每個月逢4號便開放市集,因此就被稱之為「四日市」。也因海上活動與商業逐漸發達,四日市人口日益增多...
文化研究
辜振豐
10 月 11,2018
「職業作家要寫到往生為止」 日本作家的修羅場
一九八〇年代,日本經濟快速起飛,出版業也連帶受惠。當時,法國思想和女性主義大舉輸入日本,使得出版物讓人耳目一新。比如說,青土社推出《現代思想》雜誌,名編輯三浦雅士捧紅了一票「學術明星」,如柄谷行人、上野千鶴子、今村仁司、淺田彰、岸田秀、栗本慎一郎、蓮實重彥。蓮實教授後來擔任東京大學校長,是影評家也是侯孝賢的鐵粉。侯導能夠揚威東瀛,他功不可沒。 《現代思想》未必侷限於哲學和思想,...
文化研究
Join
10 月 08,2018
【聽那些女孩唱歌】金髮美女不是金髮美女──Blondie 與 Debbie Harry的性感傳說
歷經青少年次文化風起雲湧、搖滾樂正式發揮文化與社會影響力的1960年代,1970年代的叛客(Punk,亦作「龐克」)風潮,更進一步定義了搖滾樂之所以不僅是一種音樂、而是一種精神和態度、以及對生命/生活/種種社會現象的反思;這是由於戰後數年,種種社會問題仍存在,反叛被視為唯一的抗爭手段,看不到未來的虛無主義成為年輕人的中心信仰,血淋淋的破壞、狂妄不羈的姿態、對一切既成法則(包括音樂形式)...
文化研究
何蕙安
10 月 08,2018
Mauer im Kopf : 柏林圍牆倒塌後 留在腦中的牆
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正式宣布統一,黑紅黃三色國旗在德國國會大廈升起。28年過去了,柏林圍牆早已倒塌,但仍然有一道牆留在大家的腦子裡…… 我的前同事Arvid跟我同齡,曾在成都攻讀考古,說得一口流利中文。他個性認真,待人誠懇;他選擇吃素,是綠黨的支持者,且持續在下班後志願教難民德文。我眼中的他是「愛與和平」的代言人。 我家在柏林東北邊的Prenzlauer...
‹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