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葉介庭
8 月 19,2013
明天拆政府,後天做什麼?
今年夏天,馬政府接二連三的失職與令人嘆為觀止的流氓態度,引爆出一連串的體制外街頭運動,讓台灣人民不得不搖頭自問,這個社會還可以多亂。台灣農村陣線以及聲援苗栗大埔強制拆除事件的抗爭者們,以八月十八日為底線,要求政府回應陣線的四個訴求,否則號召「拆除強盜政府」。一兩個月下來,「明天拆政府」已經成為象徵人民普遍對於政府,對於局勢無奈的代號。 這篇文章暫不思考大埔事件和陣線的訴求,...
李拓梓
8 月 18,2013
【週日想想】拆完政府之後,可以幹嘛?
將近午夜,我走過中正一分局,看見看守停車場的警察蹲在地上伸懶腰,眉頭不禁微微一皺,哼,開小差。他看見我走來,隨即站起身,咧著臉說,晚安。這麼有禮貌?我只得向他笑了一笑,心想,也難得會想對警察咧嘴。我算是很愛找警察麻煩的刁民,有一次和警察問路,那警察態度極差,我隨即大吼回去,警察了不起嗎?我跟你問路你兇什麼兇?他愣了一下。這件事情我耿耿於懷,後來電話打爆了他所屬的警局交通隊,直到長官出面道歉才罷休...
政黨政治
韋誠
8 月 18,2013
一場由人民主導的國是會議
日前白衫軍於凱道發動台灣有史第一場公民運動後,前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於其小英基金會,與十幾位民進黨籍與台聯黨籍立委聯合召開記者會,提出七大訴求,要求馬英九總統於此際應召開國是會議,共同商討解決之道。 當然按照往例,這場記者會結束後,各種政治算計的陰謀論紛紛出籠,有人指責蔡英文不該給馬英九一個樓梯下台;有人認為此舉只不過讓馬英九可以在蘇蔡情節之間挑撥;...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8 月 16,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總統先生,好久不見!
2006年,國家電影資料館舉辦「慶祝台語電影50週年」系列活動,影展小冊序言談到台語電影的歷史書寫問題,「刻意凸顯與遺忘特定事物,都是對歷史的扭曲」,重新凝視這批電影及其時代,「目的不在將台語電影置放在一個歷史高點崇拜,而是再現其應有的風華」,見證各類型台語電影的「多元性、吸納性與包容性」,以及當年台語電影人「面對票房壓力所產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以上所謂「...
政黨政治
張之豪
8 月 16,2013
【雞籠勃露斯】阿火前傳
1960年,他11歲,在八斗國小唸五年級,大家都叫他阿火。 阿火住在一個漁村,基隆市的長潭里。 雖然日後他還會跑去選漁會的理事長,但其實他不算是漁民。 他父親三兄弟,在戰前,就一起離開汐止大尖山的老家,來到基隆當學徒。伯伯進了港務局,而他父親與叔叔,都在當時由孫運璿擔任總經理的臺電公司,擔任技工。 臺電,這個由美援與技術指導,並且掠奪日本人留下的許多設施,...
主權兩岸
林濁水
8 月 15,2013
【華山論劍】白衫震撼後的國軍──民進黨兩岸戰略系列十
目前西方各國軍人犯罪的審判交由普通法院審理的,有德、日、瑞士、奧地利、丹麥、及法等國。至於保有與軍隊關係密切的軍事法院國家則也還有美、英、比利時等。因此,在白衫軍排山倒海的力量衝擊之下,台灣軍人犯罪改由普通法院審理,進步程度實在是一舉超越了美、英等國,人權保障制度躍進幅度之大,令人驚嘆。 軍事審判權的改隷呈現的人權意涵,和刑法中其他保守的規定相比,躍進幅度更是鮮明。...
新一
8 月 15,2013
【週四想想】奪回失竊的民主:從「國是會議」尋訪「善治」之可能
馬邦伯這些年的「惡治」(bad governance),搞到台灣社會全面崩壞,天怒人怨,各式抗議輪番上陣。公民上街怒吼消怨,垃圾撿一撿之後,一切又回復常態。至於,在野的民進黨則宛如「站高山,看馬相踢」的壁上觀,而黨主席則常處於雲深不知處的狀態之中。於是,馬邦伯輕撣一身灰之後,繼續外出進行紐約暑假甜蜜行囉。 於是,這個國家就陷入一種弔詭卻無力轉圜的詭異狀態,馬邦伯繼續惡治,造成崩壞,...
李中志
8 月 15,2013
國是會議破局,無人得利
雖然不中聽,但不得不說民進黨真是一個很奇怪的政黨,兩個太陽曬得黨內一遍天乾物燥,火燭一不小心,就會火燒全屋。果不其然,召開國是會議明明是黨中央接二連三的決議與宣示,但蔡英文此議一出,立刻燒得全黨火苗四竄,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逼得蔡英文只好順著主席,用停建核四把國是會議卡住。這齣戲也許還會延燒幾天,但基本上結局已定,那就是,回到原點,朝野繼續混。 當然,...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劉錦添
8 月 15,2013
對中國「自由貿易」誰受益?
近年來馬政府極盡所能透過各種行政資源大力推銷「ECFA」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並且不斷的強調中國給予台灣特定產業的「讓利」,然而台灣民眾對中國經貿開放的效益仍有不斷的質疑。這樣不斷增生的質疑與不信任,究竟從何而來?為何而生?值得深究。 經濟學的基本常識告訴我們,「自由貿易」的本質原本即非雨露均霑,關稅降低或市場開放,會造成有人得利,但也有人會因此受害。以經濟面向來講,...
政黨政治
竹下清彥
8 月 14,2013
年金改革之路 唯有國是會議一途
年初馬總統信誓旦旦的說,年金制度改革不會有掌聲,卻非做不可,大有一副為了國家永續發展,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然言猶在耳,年金問題不僅被不斷湧現新聞事件淹沒,就連立法院臨時會執政黨的優先法案也不見蹤跡,船過水無痕。 為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政府的態度大幅轉變?年金的財務問題並沒有獲得改善。恐怕也沒有人膽敢站在改革的對立面,年金制度的改革應該是近年來朝野難得一見的共識。...
‹
…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