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傅偉哲
8 月 13,2013
【貓貍想想】:苗栗未解嚴
是的,苗栗未解嚴 。 八月八日,「苗栗人民抗暴行動論壇」第三站開到了苗栗通霄。接近論壇開始的晚上六點鐘,人沒有來太多,反倒是通霄分局警察來了七、八位。警察看我們人少少的,心想這群人大概肯定沒什麼戲唱,很快的,也就離開了。而就在警察陸續離開的同時,則是來了兩位剛從高中畢業,即將進入大學就讀的在地人,另外,還有兩位地方老前輩,...
政黨政治
蔡英文
8 月 12,2013
難道就這樣坐等三年嗎?
我提出國是會議的主張,馬總統卻以朝野領袖會來回應。這正說明了我們思維的不同:我認為台灣目前需要的,是團結這個社會、擴大公民參與、政黨傾聽人民;而馬總統想要的只是演一場朝野和諧的戲,來鞏固執政者的權威而已。 八月三日那天,25萬公民走上了街頭,為一位無辜失去生命的士官吶喊。這場真正的公民運動透露出一個訊息:政府與人民的信賴關係正在急速崩解,人民既對失能政府不滿、又對朝野政黨不耐,...
政黨政治
韋誠
8 月 12,2013
民進黨如何跟上社會潮流
8月3日,「凱道送仲丘」這場史上第一場單純由公民發起的對政府最大的抗議活動中,看到了兩個身影,民進黨前後任主席默默地在人群中,靜靜地參與這場公民運動。而年初全國反核四大遊行中,看到了也打著反核旗幟的民進黨默默地在另一個角落獨自遊行。有時候看到這裡真的可悲! 從美麗島事件,一直到解嚴後的解散萬年國會的野百合學運,再到主張總統直選占據台北火車站,再到反核四運動,還有各種大大小的社會運動...
吳雙澤
8 月 11,2013
大倉島啟示錄
大倉島位於澎湖內海,以廣闊的潮間帶而聞名澎湖。縣府要在此二十分鐘可以走完的小島上,蓋一尊全世界最高的媽祖像,還說是為了拼觀光,已成為全澎湖最具爭議性的開發案。經過兩年多的沸沸揚揚,大倉媽祖文化園區計劃案的劇情發展,愈來愈像一場超級大爛戲,人民無奈的是,迄今縣府還讓它歹戲拖棚著,猶不願收手。 整部大倉開發案的計劃像是失控一般,沒有人能讓它停下來。這多像台灣目前的處境:國家的財政危機、...
文化研究
邱秉瑜
8 月 11,2013
在德國國會遙想台灣立法院
在柏林,參觀了德國國會大廈,19世紀末落成的建築宏偉非常。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在上面設計了玻璃拱頂後,國會更成了德國主要觀光景點。我參加的是每週二的英語導覽,上網報名,免費,含屋頂參觀。我一到,報了名字,工作人員與志工一個接著一個「無縫接軌」領我進入議場,流程設計順暢。真人講師帶有德國腔調的英語流利且妙語如珠。離開前,也有英文小冊子可供拿取。 德國國會網站 相較之下,...
書評書介
周志宇
8 月 10,2013
【書評書介】官方正史多寫神話,外史更能一窺真相
書名:被埋葬的中國共產黨史:國民黨不提起的那些事,如何改變了中(華民)國的命運? 作者:譚璐美 譯者:潘承瑤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政府為團結抗日,允其(中共)所請,將陝北之殘共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旋改稱第十八集團軍),潛伏江南之殘共,編為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共軍改編後,初計三萬人,表面服從政府,暗中擴張勢力。...
徐子軒
8 月 10,2013
誰在軟土深掘?
廣大興案之後三個月,媒體輿論關注的焦點早就過去。然而,家屬痛陳「掛五星旗在海上作業比掛青天白日旗更有保障」的血淚控訴,仍然迴盪在此間。這大概出自於情緒性,但多少反映了中國對於台灣外交的影響與陰影。同時,台灣民間出現了一些渴望中國協助的聲音,不過這些言論大多屬於反諷式,只是想藉著中國崛起的強大錯覺,趁機羞辱馬政府的無能,卻也有一些人直覺中國可成為台灣後援,完全不了解中國在南海同樣遭遇窘境...
吳小可
8 月 10,2013
最大的反對黨—公民黨
8月3號,由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的「萬人凱道送仲丘」,參與人數居然高達25萬人,這個人數遠遠超過各方所預期,也代表著公民意識已普遍落實,並能轉化為具體行動;在台灣社運史上,開啟全新的一頁。 8月8號聯合晚報頭版主標「從鍵盤到街頭… …」,副標「一支沒有槍的軍隊,PTT世代的第一場戰爭」。其實,這絕對不是PTT世代的第一場戰爭,但是絕對是自野苺世代以來,參與人數最多一場自發性社會運動...
Mattel
8 月 09,2013
【時事想想】馬英九為何抗拒國是會議?
馬英九執政,台灣前途茫茫,國事如麻痺的麻。2012年11月,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與蔡英文就要求馬英九針對台灣沉屙的國家問題舉辦國是會議,但馬英九只想要寡頭政治摸頭式的自創「國政諮詢會談」。2013年1月,民進黨再度提出國是會議的要求,馬英九依然想要摸頭會談。 最近,包含洪仲丘事件、大埔、核四、財經、服貿等諸多問題,促使蔡英文與多位民進黨、台聯立委在今日(8月9日)...
環境經濟
賴天恆
8 月 09,2013
人民應該對服貿協議說「不」!
服貿協議是攸關台灣經濟發展、政局走向的重大決策。對於一個民主國家來說,面對重大決策最關鍵的問題,便是人民是否能夠決定「要」或「不要」。但就我國目前的局勢來看,答案顯然是不行。 總統日前親上火線喊話,宣稱「兩岸服貿協議對台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並且把所有的反對意見都當成必須辟除的「謠言」。對總統來說,即使全國人民堅持不要,他也仍然會繼續「推動」、「溝通」。「接受人民的決定」...
‹
…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