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環境經濟
,
主權兩岸
新一
7 月 25,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競爭力」是個髒字──從服貿爭議談起
閣揆江宜樺跟陸委會王郁琦,上週六聯袂至高雄左營舊城城隍廟口宣講「兩岸服貿協議」的好處。底下除了動員來的基層腦殘之外,廟方跟地方混混更早就部署在會場內,凡見不是動員而來的年輕人入座,便三兩成群把這些年輕人包夾分別隔離,以防年輕人的抗議。 會中,陸委會發放給底下年齡層偏高的腦殘基層一張滿意表填寫,一路勾選滿意之後便可得美麗鑰匙圈為贈品。然後,可想而知,陸委會將會以此回收問卷作為「服貿」...
政黨政治
硬風
7 月 25,2013
奇怪的民進黨
今年初,因為臨時有事,回到台灣,住了兩個多禮拜。這兩個多禮拜中,我從台北,新竹,台中,台南,見了許多親友,也談了很多話。 基本上,從南到北,整個台灣都瀰漫著非常悲觀的氣息。大家非常擔憂台灣的經濟,也很擔心台灣的將來。很多人對馬政府非常不滿。但是非常希怪的,從來沒有一個人對我主動提到民進黨。顯然沒有人認為民進黨對台灣目前或將來的情形能影響什麼。 讓人洩氣的是,就是馬英九的支持率已剩20...
李彥賦
7 月 24,2013
毀田拆屋 濺血逮人--回到戒嚴?
前言 苗栗縣政府十八日趁住戶北上抗議之際,在明知居民尚未搬遷、財物尚在屋內的情況下,偷襲強拆民居。楊儒門與陳為廷為表達不滿,分別在總統府與苗栗縣長劉政鴻家門前潑漆,先後遭侮辱公署罪及毀損罪扭送警局。先是強勢執法、引發抗爭、接著對民提告,這樣的故事情節,是不是令人感到似曾相識? 政府利用警力優勢或訴訟程序來箝制言論自由、受評論之官署屢執刑法之尚方寶劍,...
全球脈動
蔡英文
7 月 23,2013
巴勒斯坦之歌 答案仍飄蕩在風中
我出發赴以色列之前不久,住在加薩走廊(Gaza)的阿薩夫,贏得了阿拉伯世界的歌唱比賽大獎。宣布的那一刻,上百萬巴勒斯坦人陷入狂喜,衝到街上又叫又跳。控制加薩的哈瑪斯認為唱歌是一種墮落,所以巴勒斯坦人以前沒聽過阿薩夫的歌聲。儘管從加薩到黎巴嫩去比賽、領獎是困難重重,但阿薩夫克服了國境的藩籬,讓世界聽到他的聲音,也解放了無數人的心靈。 為了生活必須冒險 巴勒斯坦人力爭建國,...
全球脈動
蔡英文
7 月 23,2013
以色列 以智慧超越限制
七月初,我到以色列進行為期一周的參訪。我拜會以色列智庫、資深媒體人、國會議員、科技研究機構以及集體農場(Kibbutz),也走訪西岸(West Bank)首府Ramallah、及古城希伯倫(Hebron)的屯墾區。這是趟紮實的學習之旅,讓我對中東情勢、以巴問題、以國經濟與科技產業有更多了解,我領略到小國的生存智慧,也看到許多值得台灣借鏡的地方。 JAFA古城...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Yuming
7 月 23,2013
多元文化 = 無文化?:日據復辟之再思考
據七月十八日中國時報觀念平台所載之〈去殖民化、去皇民化 何錯之有?〉一文,李姓作者將「日據」取代「日治」之說法,視為去殖民化、去皇民化之象徵。但筆者以為,此文充滿著大量的歧視、錯誤與偏見性的修辭,有必要釐清。 第一、此文作者並引用美國學者杭亭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之論述,認為當今的美國雖也號稱多元,但仍是盎格魯撒克遜為主體;...
雨霽
7 月 23,2013
【時事想想】謝淑薇?謝淑麗?其實,馬英九心中只有「他」─自己!
馬英九接見剛獲得英國溫布頓女子雙打冠軍的謝淑薇時,稱呼謝淑薇為「謝淑麗」,引起了媒體與網友的注意與「驚訝」。畢竟,當謝淑薇拿下冠軍傳出中國企業想贊助她時,馬英九隨即要求相關單位留住謝淑薇。沒想到過沒多久,馬英九就「口誤」稱呼謝淑薇為謝淑麗了。 只是,馬英九真的是口誤嗎?其實,馬英九「講錯」、「弄錯」、「搞錯」已不是新鮮事。本文的附表列出近年來馬英九超過60項林林總總「口誤」...
陳令洋
7 月 22,2013
【時事想想】潑糞,剛好而已
自七月十八日大埔拆屋以來,陸續發生抗議民眾蛋洗國民黨中央黨部、楊儒門到總統府前潑漆、陳為廷等人到劉政鴻家潑漆。昨天早上洪雅書房的店長余國信,甚至在嘉義以潑糞的方式抗議馬英九。全台各地各種方式的抗議,至今仍在陸續發生中。 我有朋友對於潑糞的事件有所質疑。他擔心,這些激烈的舉措會不會產生反效果。人們在電視上看到了抗議民眾的行為,如果再配合上政府方面的抹黑,...
歷史書寫
,
音樂藝術
陳維寧
7 月 22,2013
讓「芝苑路」敗部復活
相較於媒體對於「人民藝術(劇作)家」李國修辭世的大量報導,四月份驟逝的92歲苗栗縣苑裡鎮國寶級音樂大師郭芝苑的新聞相對冷清許多。李國修堅信『Local is Global』(本土化即國際化),每個作品均傳達對台灣土地的愛,這也正是台灣史上作曲領域最寬廣的音樂家郭芝苑畢生的理念!雖然在文化淺碟的台灣,郭老作品並不廣為人知,然而音樂界對於這位「台灣現代民族音樂之父」卻是崇敬備至,近期先後在北藝大、...
環境經濟
,
司法人權
葉介庭
7 月 22,2013
大埔事件的元兇
近日看到苗栗大埔事件總是讓人痛心。先別說如你和我的一般人,突然變成全民公敵又失去了住家,但是執政者的態度更是令人大呼不可思議。先說要「貫徹公權力」,好像公權力是他賺來的東西(應該是人民暫時借給他的吧),然後居然趁居民出門去陳情的時候突襲拆屋,還大言不慚的說是天賜良機,甚至拆了房子還要無家可歸的老百姓賠償政府拆屋的錢!台灣公民社會不群起譴責,也沒有做公民社會的資格了。...
‹
…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