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反對黨—公民黨

友善列印版本

8月3號,由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的「萬人凱道送仲丘」,參與人數居然高達25萬人,這個人數遠遠超過各方所預期,也代表著公民意識已普遍落實,並能轉化為具體行動;在台灣社運史上,開啟全新的一頁。

8月8號聯合晚報頭版主標「從鍵盤到街頭… …」,副標「一支沒有槍的軍隊,PTT世代的第一場戰爭」。其實,這絕對不是PTT世代的第一場戰爭,但是絕對是自野苺世代以來,參與人數最多一場自發性社會運動。

※ PTT世代

PTT世代的使用組群遍布70後到90後,其中最大宗的使用者為80後。這些孩子出生在台灣最美好的年代,經濟起飛、生活無虞;從一出生就知道什麼叫做言論自由,戒嚴時期的恐懼和野百合學運對我們來說是「民間野史」,被「正統」的學校教育輕描淡寫的帶過,而我們也從未真正的體驗那些恐懼和憤怒。

隨著科技及經濟的發展,PTT世代的生長背景也相當特殊:他們常被稱之為「鑰匙兒童」、「電視小孩」,在網路尚未發達的前期,主流媒體和正統教育讓這群小孩不知反抗為何物。之後,隨著國民教育的延長,這世代曾被戲謔為「走在路上每3個年輕人裡面就有1個是大學生」(高等教育在台灣的產業化/商品化暫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可以確定的是國民的教育水準的確比早年台灣提升)。接著,電腦普及及google顛覆了這個世界,有任何問題只要輸入google,一切都可以獲得解決;而PTT論壇則是言論自由的最高展現,發文者可以盡情的發表自己的想法,閱聽眾則可以獲得多元的思想灌溉。

綜上所述,PTT世代的成長背景概要如下:

1. 學識普遍提高。
2. 享有言論自由。
3. 資訊取得便利。

※ 「何不食肉糜」的馬政府

檢視目前的政府組織,可以發現他們依舊還以為自己活在戒嚴時期,可以隻手遮天、隨意剝奪人民權利;官商勾結情形更加嚴重,官官相護卻自以為滴水不漏。

馬政府的無能及腦殘,高官們往往可以一句話就激怒群眾:
「股民自殺是個人問題。」(李述德,2008/9/6)
「嫌2萬太少?要是沒有22K方案,這些人一毛也沒有!」(王如玄,2010/4/7)
「白海豚會轉彎」(吳敦義,2010/7/8)
「吃不飽?那你需要再多吃一個便當啊!」(馬英九,2012/5/5)

PTT世代,現在大多已進入社會體系工作,強烈的感受到大環境已經改變,房價物價漲聲不斷,然而薪資水準卻倒退到13年前(蘋果日報,2011/10/25)。每一個人都在生活中掙扎,必須過勞爆肝才能賺取微薄的生活費。然而自馬政府以來,各種政策皆與利益勾結;政府,本來應該要為人民服務。然而現在我們卻深刻的體驗到:政府,只為財團服務。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不滿情緒積壓在心,但每一日生活卻使我們心力交瘁。我們,變成沉默的一群、沒有體力反抗的一群,但是不滿從未被削減。

※ 白衫軍起義

洪仲丘案件是一個強烈的導火線;絕大多數的男性在義務役期間都見識過軍方的黑暗面,因此能感同身受。然而過去許多類似案件都能夠被軍方吃案,伴隨著長久累積的不滿,年輕世代已經忍無可忍;PTT世代在網路上散布真相、匿名提供了很好的保護傘(當然也提供了不實謠言)。這一天,年輕世代要用行動告訴這個腐敗無能的政府:我們很不爽!今天死的是洪仲丘,明天死的可能就是我!

每一個上街的人都是洪仲丘,也都是被各項不當政策綁架的人民。曾經我們忍耐,但是越來越誇張的謊言、越來愈大的官架子,已經使我們清楚的認知到:今天,我們要行使我們的公民權,我們要用行動來告訴你,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守護這個國家、這塊土地;我們聲援洪仲丘,我們聲援我們自己!

※ 反思

25萬人上街頭真的能代表公民意識已經深根在我們心裡了嗎?為什麼同一時間的「苗栗大埔案」、「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一樣有人傷亡、政府一樣漫天扯謊,卻無法號召到這麼多的關注?

當張藥局被拆的時候,大多數人心想:「又不是拆我家」、「不要阻礙經濟發展好不好?」,卻沒有去探究台灣到底需不需要這麼多科學園區?人們耗盡一生打拼出來的一間安身立命的住家,為什麼可以隨意被政府剝奪?

當服貿案上下交相賊的時候,大多數人心想:「太複雜了我不懂」「干我屁事?」我不禁想問:台灣人,你們怎麼了?台灣人,能不能把眼光放長遠去思考?

各種近視短利的政策,如果能把未來所耗損的價值都計算進去,我想,今天我們可能會有更不一樣的想法,做出不一樣的選擇。而我懇切的希望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啊,跟我一樣沒有綠卡的人們啊,我相信我們都深愛著這塊孕育我們的寶島。所以,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下一代、再更下一代,我們要能日日是白衫軍、分分秒秒都是白衫軍,我們要誓言把這個社會扛起來。

我,我們,都在監督著你這個國家機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