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全球脈動
秦璋辛
9月 26,2019
豬肉危機 迫使中國在美中貿易談判上讓步
在經過一年多「賭氣式」關稅後,中國終於解除了對美國進口大豆的25%關稅。 據報導稱,中國將免除美國大豆和豬肉的最新一輪關稅。中國的作法貌似是為兩國的新一輪貿易談判氣氛所採取的緩和動作。 儘管中國放鬆了對美國大豆出口的限制,但中國政府一直在使大豆供應多樣化,不再侷限于美國農民。路透社報導,自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中國對於增加美國豬肉進口的意願已大幅下降,...
社會安全
拱祥生
9月 25,2019
921二十年後:我們與危險的距離
921地震二十周年了,這個震撼全世界的地震,帶給台灣人民難以磨滅記憶與傷痛,二十年代表一個世代,二十年後今天,民眾實質居住安全提升了多少?大家防災意識真有提升?從三年前台南與一年前花蓮0206地震震損與人員傷亡情形觀察,我們與危險的距離並未全面拉遠,建物是否耐震安全,這是一個需要全民嚴肅以對的課題。 921地震搖晃超過100秒,造成地表100公里破裂面,...
歷史書寫
根雨屋
9月 23,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去金門馬祖觀光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戒嚴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位於最前線的金門、馬祖,長年實施軍事管制,所以很多人或許去過金、馬服役,但平民卻不能前往金、馬觀光;在台灣已於1987年7月解嚴,金門遲至1992年11月才解嚴,並於1993年初開放觀光,馬祖則在1994年初才開放觀光。 因為金門、...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
休閒育樂
黃彥瑄
9月 23,2019
國產恐怖遊戲到電影改編:《返校》如何重構敘事?
上映於2019年的《返校》為導演徐漢強第一部劇情長片,該部電影改變自2017年的同名國產恐怖遊戲。於此之前,徐漢強所導演過的作品也大都與遊戲有所關聯。無論是2004年《第十五伺服器》還是2005年《請登入線實》,皆以線上遊戲作為主題發想,在虛實的交替間,構築出似真似假的世界觀。 2017年的《返校》遊戲是一款以恐怖冒險為主題的解謎遊戲,其中仰賴大量的道具和資訊去推動劇情的發展。因此...
書評書介
賴慈芸
9月 22,20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下)
往前閱讀: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中) 文化系統的碰撞與協商:從翻譯看台灣與中國、日本、美國、東亞的關係 翻譯涉及兩種以上的語言文化,因此翻譯史可以反映出文化之間錯綜複雜的權力關係。而與台灣關係最密切的文化系統,就是中國、日本和美國,其次則為東亞。以下分別討論: (一)台灣與中國:不只是遺民...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賴慈芸
9月 19,20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中)
往前閱讀:《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從日治到美援:收錄論文簡介 《臺灣翻譯史》共收錄十二篇論文,大致按照論文主題的時序排列。前六篇探討日治時期的翻譯,第七篇探討二戰時的通譯,後五篇探討戰後台灣的翻譯。以下略敘各篇論文: (一)黃美娥〈「文體」與「國體」──日本文學在日治時期臺灣漢語文言小說中的跨界行旅、文化翻譯與書寫錯置〉 本文討論日治初期的漢語文言小說,...
歷史書寫
江昺崙
9月 19,2019
【半線想想】謝聰敏先生簡傳與臺灣人的民主之路
謝聰敏先生簡傳 英雄出少年 謝聰敏先生,生於1934年,彰化縣二林人。二林位於彰化的西南角,是風頭水尾之地,民風純樸但剽悍,出了很多著名的社會運動家。謝聰敏小時候就住在二林仁和宮對面,農民組合會在仁和宮開會,所以他從小就聽長輩講「二林蔗農事件」的故事,還有抗日的仕紳謝春木的事蹟。 就讀彰化中學的時候,為了「義氣相挺」,幫同學作弊,結果被迫轉學。後來插班到台中一中,...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賴慈芸
9月 19,20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台灣與翻譯自始就難以分割。台灣初登世界舞台,就是在大航海時代,島名「福爾摩沙」即為歐洲語言的音譯。台灣歷史以移民和殖民為主軸,每一次不同民族的接觸自然都有翻譯活動。但早期與歐洲文化的交流,可供研究的翻譯文本有限;清治時期的翻譯活動以原漢通譯和傳教士的翻譯為主,與清帝國其他邊陲地區差異不大。日治以降,日本既為東亞最早接受歐洲文化的重鎮,台灣也不能自外於亞洲的現代化浪潮,翻譯局勢大開,...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Nam Quốc Văn
9月 12,2019
【越南想想】為何越南中秋變兒童燈籠節?
中秋節並非中國人的專利,而是東亞漢字文化圈裡共有的文化習俗。雖然中秋節都在農曆8月15日,但各國、各地慶祝中秋節的方式也不太一樣。即便同一個地方,不同時代的中秋習俗也未必一成不便。譬如,當今越南中秋節就演變成以兒童為主的節日。當今越南中秋節的習俗大致為兒童提燈籠遊街、做玩具、舞麒麟(或舞獅)、唱「鼓軍調」(Hát trống quân)、送小禮物、吃月餅及賞月等。...
文化研究
咻子
9月 11,2019
【日本想想】颱風天不等於放假天?測試你的「社畜」等級有多高!
2019年9月8日晚間,日本關東正面迎戰了號稱史上最強等級的颱風「法西」,但對上班族而言,戰線還得延伸到隔天的9日,因為9日碰上星期一上班日,東京重要交通幹線紛紛於8日晚間公布隔日早晨的電車停駛。以安全考量完全能夠理解,但重點是,公司並沒有明確指出能放颱風假,上班族卡在車站與公司之間,上班之路成為一場修行之旅,如何達陣,完全測試出「社畜」等級有多高。 上班族的颱風假,...
‹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