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媒體觀察
林青弘
9月 19,2018
抵禦假新聞 人民需要加強「數位免疫力」
「假新聞」(fake news)只是「資訊錯亂」(information disorder)之一,錯亂的型態與本質有程度上的差異;有時候只是查證不確實的「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有時候是扭曲事實、真假混合的「作假訊息」(dis-information)。上開兩種訊息的破壞力與禍害效果,遠遠不如「惡意訊息」(mal-information)對於社會秩序甚至國家安全的威脅與損害...
文化研究
陳怡秀
9月 19,2018
【日本想想】「偶像」與「佛像」的音樂交流:堂本剛的奉納演唱會
低沉而綿密的蟲鳴,揉合進奈良秋夜的徐徐晚風中,在閉上雙眼、雙手合十之際,襯托出份外的靜謐,面對著東大寺的大佛,心情又更沈澱了──但明明不該如此安靜的,畢竟這是一場演唱會。 合掌與東大寺的組合很合理,但再加上「演唱會」這個關鍵字,似乎就令人摸不太著頭緒了,這是9月15日於奈良東大寺舉行的「奉納LIVE」一景,台上演出者是KinKi Kids的成員堂本剛,舞台就架設在大佛殿前,...
文化研究
江昺崙
9月 16,2018
【半線想想】序言:半線,見與不見
這是「半線想想」開幕的第一篇序言,「半線」是以前彰化市的地名,所以有時候會用「半線」來代稱彰化。 在想想論壇開一個「半線想想」的專欄,其實讓我猶豫了非常久。對我而言,彰化是文化的沃土,是很多在地的老師前輩們,竭盡心力地書寫了大量的文史作品,耕耘出豐富細膩的文化風景。我此時再插嘴寫幾篇文章,好像也只是來刷存在感與攪局而已。 但後來想想,就是這樣的攪局,好像也會有一點意義...
思其
9月 13,2018
老樹與老厝:當十四張的歷史成為公園時
最近,一位新店的市議員參選人的臉書上,看到了有關新店十四張歷史公園的規劃願景。這位市議員參選人,希望將安置歷史建物以外的區域,全部規劃成具有兒童遊具的公園,雖然,此舉獲得部分支持者的反應,卻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見(在地的居民)。他認為,既然名為歷史文化公園,應該要以當地的歷史進行規劃,而非打造成處處可見,毫無特色的一般性公園。雙方因而進行了一些辯論,然而,這場辯論並沒有維持多久就結束了。...
教育文化
丹青
9月 10,2018
比文言文比例更重要的事——從北美語文高智能教育談國文教改
文言文是語文高智能教育指標? 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教學比例似乎在台灣一直是國語文教育的爭議焦點,2017課審會普通高中小組提案將古文修正為至多30%,旋及引起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十二年國教家展聯盟等團體反彈,建議依適性、公平、競爭力原則將高中語文科分級教學,提出主張的台大教授王立昇表示對國文智能不夠強的孩子,強迫學文言文是耽誤學生時間;前北一女校長周韞維則以不該剝奪優秀學生欣賞古文精簡之美的權利...
音樂藝術
Join
9月 10,2018
【聽那些女孩唱歌】纖細、脆弱,黑暗中閃爍的一絲光芒──瓦西迪.班楊 Vashti Bunyan
「充滿故事的民歌謎女」、「傳說中的民歌阿嬤」,隨手搜尋瓦西迪.班楊(Vashti Bunyan)的名字,映入眼簾的儘是這些詞彙;也有人稱她是怪胎/迷幻民謠(freak folk / acid folk)之母,的確,這位在1970年於Decca 旗下Philips唱片公司發行了一張《Just Another Diamond Day》卻沒沒無聞的女歌手,在事隔35年之後,...
書評書介
米契爾.杜尼爾(Mitchell Duneier)
9月 04,2018
【書摘】《人行道》:第六大道上街販與無家者的日常生活
書名:《人行道》 作者:米契爾.杜尼爾(Mitchell Duneier) 譯者:黃克先、劉思潔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時間:2018年9 月5日 許多政治人物錯誤地認為,只要他們通過更多法律,讓這些在人行道上工作且形象不佳的人難以度日,他們就會離開。但我認為會看到的是,在城市裡這類謀生的情形根本是很難消除的。各個市議會傾向竭力去除這個棲身地的各種要素——...
教育文化
林志都
9月 02,2018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包」子:從短片「包」談起
“Mama, Oooh, (any way the wind blows) I don’t wanna die. I sometimes I wish I would’ve never been born at all.” 「媽媽,嗚嗚(風還是照樣吹) 我並不想死 有時我希望,你們根本沒把我生出來。」 ...
音樂藝術
Join
8 月 27,2018
【聽那些女孩唱歌】從不偽裝的搖滾奇女子克莉絲.辛德與「偽裝者」合唱團 Chrissie Hynde & the Pretenders
1970年代,搖滾樂團的世界仍是男人的天下,女性的聲音雖開始出現在歌壇中,但所組成或領軍的樂團屈指可數,要在搖滾歌曲中明目張膽張揚女性意識更是極其稀有;「偽裝者合唱團」(Pretenders)的創始者、主唱兼吉他手克莉絲.辛德(Chrissie Hynde),便是那極為珍貴的一顆搖滾明珠。 「偽裝者」雖被認為是個英國樂團,克莉絲.辛德卻是個道地的美國人;1951年,...
文化研究
陳威臣
8 月 19,2018
【鐵份補給】日本版阿里山林鐵--王滝村森林鐵道
台灣雖然僅有3萬6千平方公里,但卻有相當豐富的森林資源,也因此自日本時代開始,以現代技術逐步發展台灣的林業資源,造就了台灣的林業鐵道,也支持著大日本帝國的林業,以及戰後台灣的農業經濟。 事實上,自從阿里山森林鐵路開通之後,阿里山的森林開發模式,就成了當時日本國內的林業典範,對當時富國強兵政策的日本而言,不啻是一大助力。日本最早的森林鐵道,是位於青森縣的津輕森林鐵道,...
‹
…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