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全球脈動熱門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林育立
11 月 07,2015
歐洲比馬英九更關心台灣民心向背
德國媒體今天在第一時間以顯著篇幅,報導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歷史性」會晤,但也指出台灣民意並不支持兩岸走太近,馬習會對國民黨的選情可能會造成傷害。 影響力廣大的《明鏡週刊》(Der Spiegel)和《時代週報》(Die Zeit),下的標題都是「我們都是一家人」,馬上讓讀者聯想到統一前的東德和西德。 德國媒體在過去的報導中,常引述中方的說法,指台灣是「叛亂的省份」,...
全球脈動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張智程
11 月 04,2015
【京都想想】當中國一手主導,「馬習會」該如何因應?
本周六確定要在新加坡舉行的「馬習會」,是在瞬息萬變的區域與國內情勢下,國共兩黨難得的共識時機點,本文先整理各方立場,以利討論評估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中國立場: 習近平是靈活的現實主義者,這次「馬習會」可以突然促成,事實上最主要必須歸納於習的積極決策,而促使習作成這個決策的理由其實有三點:第一,習一直在思考如何挽救並維持過去透過國民黨所完成的對台統一布局,...
全球脈動
洪嘉宏
10 月 31,2015
鬼的狂歡:同志嘉年華與印尼的五種性別
自基督教在西元四世紀作為羅馬帝國國教以來,生理男女兩性分立的性別觀便主導歐美性別秩序一千多年。基督文明整合了兩河流域及希臘文明,並明確規範兩性應該有的樣子。自此歐洲傳統的基督教兩性觀所編寫高同質性的性別規準,便透過全球化的一波波浪潮,以高等文化位階的姿態,一再強化兩性分立的樣貌。在此「正常」的性別大旗下,不合規準的性別長久以來均被視為他者,只能以「鬼魂」的姿態隱身在「正常」性別秩序的人群中。...
全球脈動
劉威良
10 月 31,2015
德國的黑暗與光明
「當然有別的辦法可行,只是集中營很可惜現在沒有啟動使用!」德國德烈斯登 反伊斯蘭教的組織Pegida的作家匹嶺(Akif Pirinçci)在此組織成立週年的慶祝會 上大聲喊出了此言。聽到這樣的聲音,真的要讓住在德國的外籍人士,感到害怕了。估計近兩萬人參加反伊斯蘭教的週年慶祝會,他們的不滿與憤怒確實是超乎想像的。難怪歐盟議長舒茲馬丁(Schutz Martin)警告大家,德國極端右派復甦,...
全球脈動
曾昭明
10 月 28,2015
從「禮儀之爭」到「英國式磕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行程沒獲得期望的「新型大國關係」,無從建立中國與美國平分天下的 G2 體制。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習近平隨即對英國進行國是訪問,獲得英國皇室與內閣給予「最高規格接待」:女王派胡德子爵和外交大臣接機,皇儲查理斯陪同到皇家騎兵衛隊閱兵場出席歡迎儀式,乘黃金馬車前往白金漢宮,出席女王為他舉辦的私人午宴。 於是,中國媒體驀然到處飛揚起「英國向中國謙卑磕頭」的文字。中國網路上...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謝宇程
10 月 27,2015
【學與業壯遊】 以色列旅台教授:台灣學生能力不弱,缺的是空間——《大學的藝術》之十
各種傳媒上,公開或私下的發言,台灣的教授們對「大學生」通常沒有好話。也許有恨鐵不成鋼的因素,也許有「想想我當年」的比較心態,但是我們通常傾向認為「台灣大學生很弱,很差,不努力也沒志氣…」 吳迪.啟南(Ehud Keinan)教授在以色列理工大學授課25年,並且已經在台灣訪問、客座教學超過八個月。當我有機會訪問他,我當然以為他對台灣的學生會有滿腹不滿,或是大談「我們以色列學生多好多好...
全球脈動
史努比
10 月 26,2015
【開往台灣的慢船】首相和單車男──世界改變了中國,還是正好相反?
這兩天,一名倫敦的「型男」單車騎士Paul Powlesland紅透半邊天。帥帥的Powlesland因為受不了英國政府不顧中國惡劣人權紀錄,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期間大捧LP的作為,在路邊和被動員來歡迎習大大的中國群眾辯論人權。 單車男力戰強國人 整個對話過程不到兩分鐘,帥哥先問在場中國人,既然在此集會,是否認為西藏、北京或其他地方的人們也應擁有相同權利。中國人答「...
全球脈動
海東青
10 月 24,2015
和小熊一同探問戰後日本:雜記小熊英二訪臺(上)
適值台灣「光復」七十年。七十年來,隨著國境線的增生與改劃,經歷同一場戰爭的各地民眾,經歷了不同而彼此陌生的戰後。隨著冷戰結束與民主化,在國族敘事下被壓抑數十年的那場戰爭,又以多元的面貌在歸返於我們眼前。七十年間,「戰爭」與「戰後」如何互相型塑,而我們今天又當如何面對這七十年的臺灣、東亞與世界呢?恰在九月,秋颱杜鵑來襲之前,日本歷史社會學者小熊英二為聯經出版新書《活著回來的男人》(...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0 月 22,2015
【首爾想想】 南韓歷史課本「砍掉重練」 爭議在哪裡?
在台灣的反課綱爭議發生沒多久,南韓政府上週一也通過現行民編的國高中歷史課本改為「國編」,引發輿沸騰。 韓文以「檢定教科書」來稱呼現在的民編版課本;民間出版社依照政府頒布的課綱來編輯內容,並送交教育部審查後出版,供各級中學老師選擇使用。 如今,南韓政府與執政黨以「導正歷史與國家觀」為由,宣布將「檢定」教科書改為「國定」。相較於馬英九政府從課綱「動手腳」,南韓的做法則是直接「砍掉重練」:...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陳怡秀
10 月 21,2015
【日本想想】 駅伝、馬拉松、走友會──超愛跑步的日本人
電視螢幕中,一群原本一臉愁容的男孩們,聽見了司儀喊出了他們的校名,爆出了歡呼與喜悅,又叫又跳,而鏡頭轉到另一群男孩,彷彿周遭的時間被凝結了一般,他們啞然的表情從還沒意會過來的恍惚,到咬著唇低下頭,最後默默地啜泣,不甘心的悵然彷彿也能感染到電視機前的我,這是10月18日早晨,箱根駅伝預選賽一景,只有成績最好的前十名,才能拿到明年正式賽事的入場資格。預選戰況激烈,...
‹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