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全球脈動熱門
全球脈動
林琮盛
11 月 27,2015
【中東想想】 以色列如何對付大規模的恐怖襲擊-決戰攻擊之前
若要談恐怖襲擊對國家的威脅,全世界大概沒有幾個國家,能像以色列那樣,常年活在恐怖襲擊的陰影下。生存,是以色列國民由下至上,流淌在血液裡的DNA。一旦威脅到其生存,以色列必定極盡所能,殲滅任何可能的威脅目標。(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胡就出身自反恐部隊的軍官) 因此,歷經無法計數的恐怖攻擊後,以色列確立了「決不妥協,以牙還牙,速戰速決」的基本原則。為了確保安全,以色列人可謂陷入「偏執」的地步...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1 月 26,2015
【首爾想想】 南韓反政府示威,關鍵問題在哪裡?
11月14日,首爾出現大型集會示威,八萬群眾走上街頭,對朴槿惠政府發出怒吼。人潮從市廳蔓延至光化門廣場,被喻為是2008年反對開放美牛的燭光示威後,南韓最大規模的街頭運動。 事實上,今年世越號船難屆滿週年時,首爾也發生規模類似集會。能觀察到的是,這樣的抗議活動,在朴槿惠總統任內越發頻繁,從最早的反對國情院干政示威、到今年勞動節集會,人數持續增加,顯示有越來越多民眾對執政當局抱持不滿...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張國城
11 月 26,2015
【時事想想】IS點名台灣,怎麼辦?
在美國總統歐巴馬點名台灣作為反恐夥伴之後,IS隨即公布影片反點名「反對伊斯蘭國的國家」,其中赫然有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引起國人的高度注意,台灣會是IS下一個目標嗎? 台灣唯一可能因為被美國點名而遭攻擊的可能,就是恐怖團體認為對付台灣足以改變美國的政策。因為台灣並不是美國人會大批從美國前來觀光或經商的地區(國際間一般很少有像台灣這樣,有許多持美國國籍的本國人),...
全球脈動
陳怡秀
11 月 25,2015
【日本想想】 書寫的堅持──日本人的手帳控力抗數位科技潮流
11月19日開始,日本福島縣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一年級的孩子們,都開始有一本「肥胖手帳」(手帳,即記事本、行事曆),學生每天都要記錄下體重與身體狀況,因為福島縣是肥胖傾向比率全國最高的地區。設計並發布手帳的福島縣教育委員會是否有點「白目」又「殘忍」?難道孩子幼小的心靈不會受傷嗎?況且,寫個手帳就能「防胖」嗎?但日本人之於手帳,就是有這份信心。 日本人對時間的嚴謹程度,...
全球脈動
李中志
11 月 24,2015
全球恐怖活動指數裡的現實
繼年初位於巴黎的《查理周刊》遭到恐怖攻擊,11月13日花都再度灑血,這次規模更大,波及更多無辜,129人被行刑式的屠殺,沒有任何藉口可為此等冷血行徑辯護。正當全世界由主流媒體帶動的情緒為巴黎同感哀傷時,總部設於澳洲雪梨的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院 (Institute for Economic & Peace),剛好於巴黎屠殺三天後公布了年度的全球恐怖活動指數 GTI (Global...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劉世忠
11 月 20,2015
【台灣與世界】 蘇花瑪菲
我在地球兩端,連結台灣與世界。 福爾摩莎美麗台灣島國東岸,「蘇花公路」昂首挺立不搖,迎向太平洋;義大利南部「阿瑪菲」海岸(Amalfi Coast),蜿蜒肆意環繞,縱情地中海。我用旅行影像與文字,將這兩條美麗公路,重新命名為「蘇花瑪菲」。 綿延100公里的蘇花公路,北起宜蘭蘇澳鎮,南抵花蓮吉安鄉。源自清朝時代的原住民遷徙便道,後經日據時代拓寬為臨海道路,二次戰後正式命名為「...
全球脈動
,
政黨政治
林中台
11 月 19,2015
到民主之路:臺灣與韓國的民主轉型期中考
韓國首爾於本月14日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參與民眾主要訴求針對現任總統朴槿惠的勞工政策,以及反對統一國編歷史教科書(註1、2)。首爾警方出動水車、催淚瓦斯等武器,並逮捕多位抗議者,試圖鎮壓這個被執政黨人士稱為「暴力」、「破壞法治」的社會運動。 雖然韓國的抗議事件並未在臺灣社會激起太大波瀾,但對比國內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香港去年的雨傘革命,以及新加坡針對「馬習會」的高規格警力,...
全球脈動
林琮盛
11 月 19,2015
【中東想想】 恐怖主義的生存威脅,迫使以色列社會轉趨右傾
13日晚間,法國巴黎發生震驚全球的恐怖襲擊事件。這是繼今年2月《查理週刊》事件後,另一起重大恐怖攻擊。法國的穆斯林約有600萬,是歐洲各國中,穆斯林占比最高的國家。隨著該起恐怖攻擊事件,也激盪各界對歐洲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如何共存的深刻省思。 《查理週刊》事件落幕後,5月下旬,一個名為「政治─軍事小組」(Politico-Military Group,PMG)...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張昭仁
11 月 18,2015
印度之光映照台灣黯淡
微軟、谷歌這兩家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這兩年都由印度裔出任執行長,印度裔在美國傑出的表現並不只有矽谷工程界,去年印度裔贏得美國小姐,在電影、公共電視、電視主播,乃至全國性政治人物都可以看到印度裔的身影。曾幾何時,印度人執美國科技界的牛耳。新一代印度裔成為美國社會成功的代表。 這一切都得從三十年前談起,三十年前風靡一時的一本書《世界是平的》,其中提到「工作外包」。...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伊洛人
11 月 17,2015
打斷骨頭,連著的是枷鎖
習近平在新加坡馬習會上說「中華民族,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著筋」,在我看來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各族各地區人民不斷被摧殘,打斷骨頭,連著人民則是一條叫中國的枷鎖。 中國的疆域並未獲得人民承認 國際上國家的建立要由其中各個地區的人民來認可。例如東德和西德合併,是由東德內部各邦公投提出要求加入西德,西德進一步承認而確立的。而納粹德國吞併捷克,則是僅僅通過生成捷克人民屬於日耳曼民族,...
‹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