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想】 駅伝、馬拉松、走友會──超愛跑步的日本人

友善列印版本

電視螢幕中,一群原本一臉愁容的男孩們,聽見了司儀喊出了他們的校名,爆出了歡呼與喜悅,又叫又跳,而鏡頭轉到另一群男孩,彷彿周遭的時間被凝結了一般,他們啞然的表情從還沒意會過來的恍惚,到咬著唇低下頭,最後默默地啜泣,不甘心的悵然彷彿也能感染到電視機前的我,這是10月18日早晨,箱根駅伝預選賽一景,只有成績最好的前十名,才能拿到明年正式賽事的入場資格。預選戰況激烈,第10名上武大學和第11名國士館大學僅差10秒,解說的主播下了一個殘忍卻實際的註解──「10名跑者,1人只要快1秒就能翻盤了。」日本元月時的箱根駅伝,每年都用淚水汗水交織出無數傳說,光是預賽,就已經足以瞥見其迷人刺激之處。

「箱根駅伝」,全名為「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学駅伝競走」,也就是由關東各大學參賽的長距離接力賽,名字帶著「駅」字,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和車站有關,但其實該說是「驛站」的概念,一棒接著一棒傳接。比賽時,會出動直升機、警察交管、電視轉播全都大陣仗,之前行經電車路線,就連電車也要停駛給面子,它是擁有超過90年歷史的傳統賽事,參賽隊伍必須在1月2日、3日兩天內來回東京與箱根,總計距離217.9公里,堪稱全國最大型的學生長距離接力賽,也因為正值日本的過年假期,除夕看紅白、初二初三看駅伝也成為國民例行公事。

箱根駅伝在發起之初,原是被稱為日本馬拉松之父的金栗四三,為了要訓練出世界級馬拉松選手,他曾有過許多宏大的計畫(比如到美國進行訓練),但在理想與現實權衡之下,最後想出從東京到箱根的長距離訓練賽事。1920年,當時的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明治大學、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現在的筑波大學)四校決定在1920年合辦「四大校駅伝競走」,後來逐漸吸引越來越多關東學校參與,並且脫離了訓練性質,學校之間的求勝慾望高漲。雖然箱根駅伝曾因戰爭而中斷過,卻也仍延續傳統不朽,一次次激發熱情的經典路跑賽,其中,從小田原到箱根蘆之湖的第五區間,爬坡落差高達810公尺,堪稱最艱難路段、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在該區有最傑出表現的學生,還會被稱為是「山之神」。

仔細想想,日本人真的很愛跑步。回歸歷史,「駅伝」的發起是在1917年時,為了慶祝東京奠都50周年,展開了「東海道駅伝徒歩競走」,那是一場京都三条大橋到東京上野不忍池間516公里23區間,分成三日晝夜兼行的超盛大路跑活動,東海道駅伝引起熱烈迴響,也激起了國民的熱血之情,加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運動在心靈層面的振奮感、生理層面的強健體魄,都讓人們開始注意到跑步這回事的趣味之處。

1964年,日本政府開始討論「國民健康・體力増強相關對策」,隔年設置增強體力國民會議,開始推廣增強體力運動,市民跑者激增,星期日早上八點集合、做完體操之後就開始繞著皇居慢跑的東京住民們,成為假日固定的皇居風景,這些同好們1968年就組成了「千代田走友会」,延續至今。

有以強健體魄、視跑步為生活風格的居民,以參賽為目標的日本人也很能被滿足。除了讓大學生熱血沸騰的箱根駅伝,其他像是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日本最大規模的「東京馬拉松」、獲國際田徑總會認證為金牌賽事、跑完還有Tiffany項鍊當紀念品的「名古屋女子馬拉松」,到京都、橫濱、靜岡、北海道…等遍地開花的都市、地方馬拉松,亦吸引大批不同年齡層的跑者報名,夏季時日本電視台的慈善節目也會邀請名人來用跑馬拉松,作為感人催淚高潮。而許許多多的文學、漫畫作品都以跑步為主題,小說家村上春樹還寫過一本以跑步為主題的文集《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日本作家三浦紫苑的作品《風が強く吹いている》(台譯《強風吹拂》),則是以箱根駅伝為主題描繪的小說。

「你知道對長跑選手,最好的讚美是什麼嗎?」

「是『你好快』嗎?」

「不,是『你好強』。」

──三浦紫苑《強風吹拂》

所以為什麼日本人愛跑步?跑步追求的速度與達成感,經過反覆的練習,訓練過程可能有些枯燥,卻是一種與自己的對話,它可以很個人、很私密,適合著孤高的日本人,且跑步的忍耐、堅持性質,在投入長跑之前必須先具備的體能、精神狀態,都必須有一定的強韌度,更是契合了堅忍不拔的日本國民性,追求著「強」的境界,更像是一種武士道精神。再借用三浦紫苑的描述──「每個人在跑步期間都是孤獨的,所以才能從對他人的顧忌或人際關係中徹底解放,正視自己的內心」,且「只有在跑步的時候,不需要強顏歡笑。只要專心想著,如何去駕馭那顆一向只知道在意別人眼光的心就行了」──多麼吸引著兼具集團性(社會中)與個人性(心靈上)兩個極端性質於一身的日本人們。

在日本的大學交換學生的好友,有一天清晨打電話給我,約我吃早餐,我睡得糊塗,思忖著明明她住那麼遠,怎麼會有這種閒情逸致?她才笑著解釋,「我在『夜走』中,走了一整夜到現在都還沒睡啊!」這種笑中帶淚的「血淚」邀約,讓我不得不離開溫暖被窩也得情義相挺買杯咖啡孝敬她。日本學校舉辦的「夜走」活動並不少見,日本作家恩田陸在作品《夜のピクニック》(台譯《夜間遠足》)即一此為主題,描述一座高中1200名師生攜手遠足24小時、80公里的「步行祭」經過,在長夜中漫步時,他們製造回憶、坦承秘密、思索未來,告別青春,成為宣告將長大的「成人禮」。

我不知道我的好友在夜行完之後,是否心靈有所蛻變,但那天我與她見面時,她沒什麼疲態,笑容反而很明亮,後來去她宿舍拜訪時,書櫃上放著象徵「完走紀念」的馬克杯,似乎也像是英勇的勳章。關於跑步,我要說的到底是什麼?我們都在跑著,但目的地卻不是只有一個,就算是競賽,每個人跑的方式、節奏也都不同,我們思考、計畫,或者是乾脆憑著直覺跑,失敗也好流淚也罷,揮灑完汗水的清朗,卻絕對不會白費。

我想從今天開始,我們都該開始跑個步。

關鍵字: 夜跑慢跑日本文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