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死刑存廢專題
社會安全
周盈成
五月 15,2016
【你怎麼不想想】隨機殺人 我們可以少關心一點
兩年前,台北捷運殺人事件後不久,跟現在差不多的氣氛中,我在臉書寫了一段話,大意是:有些人類行為,終究是犯罪控制跟社會改革都管不了的,就整個社會來說,我們最好聚焦在管得了的事情上。 人們在隨機殺人相關議題上進行言論熱戰,批評政府解決不了問題。即使主張的途徑不同,論者們有個很大的共同點:都覺得這社會正受到隨機殺人的嚴重威脅;這個問題很迫切、很重要;為解決這問題,我們應該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莊博安
五月 13,2016
鄭捷死了,然後呢?
5/10晚上,那幾聲槍響後,我難以入睡。 不是因為執行死刑後覺得「正義」被實現爽到睡不著。也不是因為死刑不能解決問題,需要瞭解社會脈絡如何產生這樣的狀況;是我總覺得怪怪的,認為事情有這麼單純嗎? 我看過許多網友的說法,有些覺得馬政府在5/20前開始刷「存在感」,有些覺得為了掩蓋巴拿馬文件的風暴,但不了鄭捷的「插隊」必定有些陰謀論在裡頭。的確,我也是這麼部分認為,...
司法人權
吳佳臻
五月 05,2016
與鄭性澤無關又有關的一些事
鄭性澤,一個在這幾天佔據媒體版面的名字,很多人為了他的案件獲得再審機會而振奮,更為了他前天能夠離開被羈押十四年的看守所與家人團聚而感動。案件還沒結束,但是身體暫時獲得自由。「鄭性澤」應該稱得上是臉書世代的台灣死刑冤案代名詞,對我這輩成長於解嚴世代的社運工作者來說,我們的台灣死刑冤案代名詞是「蘇建和」,我們對死刑的認識以及參與廢除死刑運動的契機也始於「蘇案」。 蘇建和、劉秉郎、...
司法人權
彭敏軒
4 月 04,2016
廢除死刑到底是要維護誰的人權?
廢除死刑這個議題,看似在討論加害人的人權,私以為其實是在討論當事人(加害人與被害人)之外的所有人的人權。 當命案發生後,殺人犯之罪大惡極,無庸置疑獲得全社會的唾棄與譴責;被害人與其家屬之無辜與不幸,應得大家的憐憫與關懷。我們看到家屬含著淚光無論是嘶吼力竭地痛哭,或是強忍悲痛、大智慧的希望能不再撕裂社會的傷口,我們也應聲落淚,倍感唏噓,由衷的希望被害人能安息,家屬能早日走出悲痛,...
社會安全
林耀盛
4 月 01,2016
義憤之後,改變之始
又發生令人髮指的女童割喉案,人神共憤。女童母親在哀傷中以堅定的語氣說,這不是社會案件,這是她的女兒發生意外走了。她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對嫌犯,對死刑支持或廢除,沒有任何的想法想要說出來」。從女童母親的面孔,悲慟中不以激情的語言訴說,或許正是迫使我們需要由傾聽面孔的訴說中領悟:脆弱不安的生命不但已然岌岌可危,且正在發生。從社會處境來看,信任機制的斷裂,擔憂佔據了文化想像。恐懼文化的一個不幸後果,...
寇謐將(J Michael Cole)
3 月 30,2016
內湖殺童案重啟死刑辯論(以及對死刑的渴求)
在一名男子本週一於台北市內湖區將一位四歲女童斬首殺害之後,社會大眾又一次呼喊著血債血還。隨機發動且難以理解的暴力行為,再度刺激了支持死刑的多數人民,並且有可能成為執政在即,較無意願維持死刑的蔡英文政府的一大挑戰。雖說憤怒在這樣的局面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臺灣社會卻實在承擔不起讓激動情緒支配應變之道的代價;在如此煎熬的時刻,必須由冷靜分析的心智勝出。 事實的真相是,死刑並沒有用處,...
社會安全
黃岳
3 月 29,2016
人權論述於死刑存廢論戰的困境
近年,台灣發生諸多強烈挑動公眾情感的社會治安事件,例如:台北士林隨機殺人案(2009/3/9)、台南湯姆熊殺童案(2012/12/1)、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2014/5/21)及近日的台北四歲女童割喉案(2016/3/28)。死刑制度的存廢爭論,經常成為各大媒體及社群網絡的主要討論議題。論述型態紛雜,涵蓋法律、倫理及刑事政策等。約略而言,主要議題包含「罪行與刑罰間的關係」、「死刑,或刑罰本身,...
蔡榮裕
3 月 29,2016
內湖隨機虐殺小女孩的後續
關於3月28日中午,在內湖環山路一段旁當街虐殺小女孩案件,筆者表達幾個想法供大家思考。有些想法早就有人提過,不是我個人原創想法,筆者只是試著再次提出,雖然很猶豫是否要在事件當頭談這些想法?但電視裡名嘴的論述是多樣化了,緊急當頭但思考是比以前類似事件有更多角度了。 其實,自殺和這種隨機殺人都是很困難的課題,很難有一種單一或唯一的方式來解決。雖然精神醫學曾經希望,將一些複雜問題加以醫療化,...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邱伊翎
3 月 29,2016
犯罪:從來就沒有特效藥
為何每次發生殘忍的殺人事件,媒體跟網友就要來問廢死聯盟呢?好像非得要廢死聯盟說出一個解答。然而,每次不管廢死聯盟說什麼,任何人都也只會覺得生氣,因為不管說什麼,都不可能讓任何人有滿意的回答。但是不管發生多少次,大家都要重演一次這樣的情節。然而這樣做到底解決了什麼?答案是什麼都沒有。 台灣目前尚未廢除死刑,也有死刑判決或死刑執行,就算去問那些支持死刑的人,怎麼我國繼續維持死刑,...
史努比
3 月 28,2016
【開往台灣的慢船】激情的惡性循環舖不出正義大道
一切都很熟悉,案情殘忍的殺童案,社會震驚之餘繼之而來的是一連串正義呼聲,在公共論壇上爆炸開來。我們為逝者心痛,對兇手不齒,並高度懷疑正義無法得到伸張。與此同時,我們先迎接的是一個揮之不去的惡性循環,也很熟悉。 這個惡性循環的第一步必定是,氣憤的人們在咒罵兇嫌之餘,隨即透過各種訊息平台向廢死聯盟嗆聲,要廢死聯盟「踹共」;如果聯盟真的發佈了什麼聲明,底下又是一卡車的口誅筆伐。許多人會認為,...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