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南榕廣場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楊蕙如
1 月 20,2014
【時事想想】成大歷史系的老師們,發聲吧!
成大歷史系的老師們,請站出來替南榕廣場發聲吧! 作為一個成大人,畢業自歷史系,對於最近南榕廣場的風波其實是非常非常感慨的。讓我來講一個小故事吧...... 十二年前,我在成大是一個非常叛逆,凡事都幾乎帶頭衝的學生。成大MP3事件,雖然是素昧平生的學弟,我們一群學長姐還是為了保護他們,也捍衛學校學生的尊嚴,放下了研究所的考試,進行了一場長達近半年的抗議。...
劉致瑩
1 月 20,2014
【時事想想】鄭南榕會允許你評價他
還是20歲的時候,在大學修了一門課,是臺灣的民主政治。講述著這個年輕的小島,怎樣一步步獲得現在我們可以暢所欲言的社會。教授在歷史認同議題上充滿爭議的一堂課,對於老師和學生雙方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那時候大陸來的交換學生在臺灣校園還很稀少,我們課堂上有一位北京大學來的女孩子,她不說你不會曉得她是大陸人,跟我們一樣戴著眼鏡,桌上放本筆記,聚精會神的盯著投影片看,...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呂東熹
1 月 19,2014
【時事想想】仍然停格的台灣
也許年紀大了,容易感傷,也很輕易掉淚。元月16日下午參加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第二任會長楊汝椿的公祭,深夜回家,讀了FB,看了前室友徐玫怡(知名的《交換日記》作者)有關鄭南榕自焚當天的回憶,哭了一場。 1990年左右,採訪聊天之餘,台北地檢署一名善於易術的主任檢察官,幫我卜了一卦說,晚年,我很容易傷懷掉淚,直到現在,我還不知真假。因為我寧可像我一位大學同學,那樣的早熟、那樣的浪漫。 那一年...
陳牧謙
1 月 18,2014
【時事想想】評成功大學王文霞教授的發言:一個歷史學的、伊斯蘭研究的觀點
成功大學歷史系的王文霞教授於校務會議的發言中,將鄭南榕與自殺炸彈客等相比等譬喻,於音檔和逐字稿披露後引起輿論關注。而鄭南榕基金會已對其言論發佈聲明。身為歷史學、伊斯蘭文化研究的學生,王文霞教授的言論從專業的角度而言,並不符合歷史學之價值與伊斯蘭研究之常識:其對於事件脈絡的刻意忽略、錯置,歐洲中心論的心理,加上對於不熟悉的伊斯蘭文化理解有誤,草率地將鄭與自殺炸彈連結指陳,在在令人懷疑其發言時,...
呂呂
1 月 18,2014
【時事想想】越南有「釋廣德廣場」,台灣難容「南榕廣場」?
一位僧人坐在西貢市區十字路口,全身被熊熊烈火吞噬,肌肉急速收縮轉而焦黑,但他面容安詳始終靜坐著,與周圍的哀號呈現高度反差。這一刻被紐約時報記者給拍下,獲選為1963年的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冠軍。10分鐘後,僧人終於倒下,火熄滅了,但人民的怒吼之火方才點燃。這名僧人以自焚的方式抗議南越政府對佛教徒的迫害,他叫做「釋廣德」。 越南有將近九成的佛教信仰人口,但時任南越政府領袖-親美的吳廷琰,...
林世煜
1 月 18,2014
【時事想想】生命誠可貴
這不是一個教授發言,一個技士附和,一群專業人士鼓掌的事。這不是一所學校的事,不是一個城市的事,甚至不只是一座島嶼,一個國家的事。 這樣的發言,在當代,只有中國共產黨對圖博人連續自焚,所擺出的猙獰態度,差堪比擬。2009年2 月起,已有124位圖博人自焚。但中共說:「有充分證據證明自焚系達賴集團策劃」。 維基百科關於圖博人自焚的詞條寫著: 1998年,...
吳叡人
1 月 18,2014
【時事想想】殉道者鄭南榕與臺灣民族主義倫理的重建
林世煜兄提到他跟南榕先生是「同期之櫻」,什麼是同期之櫻?這是一首描寫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軍歌的名字。這首著名的軍歌借用櫻花的短暫綻放,創造了一種日本軍國主義關於「死亡」的美學。各位曾經看過日本人所說的「櫻吹雪」嗎?櫻花花瓣飄落有如下雪一般,非常美麗。戰前,同一期進入空軍學校受訓、一起開飛機的這些神風特攻隊員,他們彼此之間就互稱為「同期之櫻」。世煜兄用「同期之櫻」...
朱家安
1 月 17,2014
【時事想想】不要命的言論自由
「南榕廣場」命名事件引起各界注意,最後成功大學校務會議決議取消命名。成大歷史系教授王文霞於會議上評價鄭南榕,認為他不是促成我們所享言論自由的最大助力,而他的自焚更是如炸彈客一般逃避問題、不尊重生命。 身為哲學研究生,歷史肇因分析不是我的專業,但我無法同意王文霞對生命與尊重的理解。 我相信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活著,而是在於有基本品質地活著。這不是什麼奢華脫俗的見解,只要你同意「...
張智程
1 月 17,2014
【京都想想】從南榕廣場談起:京都大學的台灣人留學史──傳承「自由學風」與「反抗精神」
明治時代創立於日本千年古都的京都大學,除了囊括六座諾貝爾獎傲視日本以及世界之外,更以自由的學風與反抗的傳統馳名,從戰前作為左翼反法西斯學生運動的大本營、到戰後成為六零年代學生運動的主要根據地,自由反抗的傳統至今代代於校園中傳承:校園中到處設立著學生抗議看板、工會的抗議與選舉文宣;六零年代被學生占領後至今仍然由學生完全自治的社團空間「西部講堂」,是日本搖滾樂的發源地之一;每年遭到學生惡搞的校長銅像...
有樂
1 月 17,2014
【時事想想】你的炸彈客,他的聖戰士
下午看到了一則新聞,某大學教授說鄭南榕很像「伊斯蘭的炸彈客」,鄭南榕的故事大家或許聽過,但什麼是「伊斯蘭的炸彈客」呢? 基本上,我們的大學教授,其求學的經歷,除了土博士以外,大概不是留學歐美,就是留學日本,至少我還沒聽過留學阿富汗、伊拉克或是非洲、南美洲的。也因為如此,我們的老師在接受了西方的學術訓練後,有時候也就順便接受了西方的價值觀念,甚至是西方的宗教。所以對他們來說,「中東」(...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