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社會運動
音樂藝術
Join
3 月 02,2020
【聽那些女孩唱歌】無限溫柔中蘊含的反叛力量──茱蒂.柯林斯Judy Collins
2016年11月7日逝世的加拿大民謠詩人連納・柯恩(Leonard Cohen)不啻是音樂史上的一份傳奇;而民謠女歌手茱蒂・柯林斯(Judy Collins),也和連納・柯恩的音樂生涯有著密切關係:1967年,柯恩創作的”Suzanne”經茱蒂・柯林斯翻唱後大獲成功,使得柯恩的人生軌跡從原來的詩人更轉向音樂,並因此站上新港民謠節(Newport Folk Festival)的舞台,...
歷史書寫
何明修
12 月 30,2019
《為什麼要佔領街頭?》運動素人vs.有經驗的參與者
太陽花、雨傘、反送中,這三場台港近年來規模及後續效應超乎預期的社會運動,都屬於一種罕見的社會運動類型,其特點在於未預期的爆發、大規模而且密集的參與、有深遠影響的後果。社會學家認為,某些特殊的抗爭事件,在行動當下或許成敗未知,但若由後見之明觀之,這些事件將會徹底扭轉既有的政治格局,開啟前所未有的行動可能性。他們將其稱為「翻轉歷史的抗爭」。 發生於台灣與香港的這三場運動,...
江俊宜
9月 29,2019
永恆的青年——道別暨紀念史明歐里桑
(本文為史明歐里桑告別式講詞) 史明歐里桑終究是離開我們了。 或許,在現場的他,不想同意這樣的說法。他想親眼目睹台灣民族的強壯、自主與獨立,而不光只是現在這樣。或許,更任性地說,歐里桑對抗自然衰老規律的過程已經結束,終於成為永恆的青年。 回顧他的一生軌跡,我們所熟知的歐里桑生平,都沒有脫離那個青年,受啟發而嚮往意識的自由,壓迫處境的翻轉,那個狂放的「革命青年史明」太遠...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藍士博
4 月 09,2019
【桃籽:想想】涉入/攝入的姿態——從《街頭》談紀錄片與社會運動
影像是上個世紀才逐漸成熟的魔法,至今早已除魅、幾至氾濫。對於台灣人來說,不管是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美台團」的巡迴播放;或者是三十多年前綠色小組在警棍、水車當中穿梭,留下台灣民主化運動的珍貴影像資產,紀錄片不僅是社會運動的紀錄,本身就是社會運動的一環。 即使不是刻意為之,江偉華導演拍攝的《廣場》、《街頭》兩部紀錄片,似乎還是延續接續了這個「傳統」。從野草莓到318,...
音樂藝術
Join
3 月 04,2018
【聽那些女孩唱歌】 在鑽石與灰燼中都能綻放光芒的Joan Baez
1960年代歐美各地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學生運動,孕育出無數令人重新反思社會結構與權力的思潮,而隨著當時大眾文化的興起,搖滾樂也發揮了它引領風潮的力量,許許多多搖滾歌手用歌聲唱出青年人的心聲,更唱出一波又一波反抗的力量。 其中最負盛名的,或許正是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民謠搖滾歌手Bob Dylan了。一首人人傳唱的”Blowing in the Wind”...
歷史書寫
黃惠君
2 月 28,2018
二二八無畏的反抗者——楊元丁
「楊元丁已死亡月有餘日,死亡何故?諒係被人暗殺,棄屍港中。」這是保密局基隆情報人員楊風所披露的內容。為何要暗殺楊元丁?統治者也害怕被知道:他們確實殺了人民所感念的人。 楊元丁(一八九八~一九四七),基隆市參議會副議長,他還有另一個身分是政治建設協會的理事,這個組織從日本時代的台灣民眾黨脫胎而來,宛若戰後隱形的反對黨。所以楊元丁不只是一個地方型的議員,更參與在整體民主改革的脈動中,...
書評書介
陳廷豪
9月 26,2016
【書摘】政治工作在幹嘛:陳廷豪
政治工作在幹嘛?:一群年輕世代的歷險告白 作者:呂欣潔 /吳沛憶/吳哲希/吳 崢/苗博雅/范綱皓/陳廷豪/陳為廷/許韋婷/曾柏瑜 /張慧慈/黃守達/詹晉鑒/楊緬因/Savungaz Valincinan撒丰安•瓦林及那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6/08/31 (編按:...
政黨政治
皓皓
1 月 18,2016
大選之後,社會運動應該何去何從?
2016年1月16日晚上8點30分,蔡英文自行宣布當選為總統;爾後中選會公布數據也顯示蔡英文及陳建仁以6,894,744票,56.1234%的得票率當選為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 英仁當選了,民主進步黨所代表的泛綠陣營也過半了,但之前往往與政府對抗的社會運動,何去何從? 有人會說社會運動並不是單純民進黨的運動,而是一種持續監督的力量,怎麼會因為大選過後而有所改變? 在這之前...
社會安全
王法明、劉惠中
1 月 01,2016
海上的人:社會運動的世代差異
船在開,時代往前推進,社運圈也同樣在改變。只是我們不一定有意識到。 不,我並不是要談跟黨外時代的差距。這個差距,尺度不到二十年,甚至有可能不到十年。身在其中,回頭才突然發現,身邊人群的互動的方式好像已經改變了。 不過十年的時間,社群網站的互動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汲取資訊、接觸人群的門檻下降許多。只要一個人在八卦板上面作夢,...
陳瑞清
11 月 03,2015
體制外抗爭為何必要 ──回應〈社運與民進黨間的恩怨情仇〉
隨著國民黨在2014大選後的挫敗,其政治影響力已節節敗退,無論是「朱逐主柱」那荒謬的黨內協調不一致,或者是因為對核能立場不一致而被擁核、反核兩方共同批鬥的朱立倫,國民黨無力統轄黨內派系、遑論大選局勢,在此可見一斑。然而在一片看好「英派革新」的社會主旋律中,吟唱著一股檢討社運的變奏曲,為何所謂的左翼並不滿意於民進黨的「進步價值」? 如萬的文章所說:「...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