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想想】尋找父親的男孩

在十多年的男性情感教育工作歷程中,談到「父與子」這個主題時,總是特別安靜,男孩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方能憶起、整理、說出那位無論缺席與否,總是在他們生命中佔有相當影響力的父親。在此分享幾則男孩尋找父親的故事。

之一:「爸爸,你是誰?」

小君說當他十歲第一次看見出獄返家的父親時,不知道他是誰,雖然聽媽媽的話喊他「爸爸」,和父親在同一屋簷下生活,但面對父親、他依舊感到陌生。

郭雅真

勵馨基金會宣導特約講師,專長為兒少親職性教育、情感教育、人際溝通力訓練等等。
平均每年進行 200 場以上之演講、訓練場次。足跡遍及全台各級公私立高國中、小學、大學及公家機構單位、社福單位、企業組織。  

路是人走出來的,也可以是滑出來的! 輪椅花式極限運動員大衛.雷步瑟 David Lebuser

極限運動中有項很有街頭感的領域:極限單車BMX (Bicycle Motocross的簡稱),玩家會連人帶車騰躍,高手還會設計各式花式動作。這項運動最早源自於美國的機車越野運動,這一、二十年來在亞洲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BMX好手。那麼,你聽過WCMX(Wheelchair Moto-cross)嗎?直譯有「輪椅越野」之意,可說是將輪椅當作滑板使用,在街頭、滑板場上進行各項花式動作(是的,包括連人帶輪椅的後空翻),近年來也逐漸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我第一次接觸WCMX這個名稱,是從叫做大衛•雷步瑟 (David Lebuser)的德國運動員口中聽到的。大衛三十歲出頭,稚氣未脫的圓臉上掛著眼鏡,渾身上下散發出運動員獨特的氣場。

輪椅等於可以不靠他人自己行動

《被殺了三次的女孩》誰讓恐怖情人得逞?桶川跟蹤狂殺人案件的真相及警示

「如果我被殺了,那就是小松殺的--」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年僅二十一歲的女大學生豬野詩織,
遭人於日本埼玉縣JR桶川站外刺殺身亡。

豬野詩織生前向朋友訴說,自己不斷遭到前男友小松和人的暴力恐嚇與跟蹤騷擾。

不願意和詩織分手的小松,總是將能夠簡單蹂躪殺害詩織的話語掛在嘴邊,
逼迫詩織聽從自己。

 

不肯坐以待斃的詩織,決心前往埼玉縣警轄下的上尾署報案,
卻被警方以不介入民事糾紛的藉口,給拒於門外。
詩織只能將與小松交往過程中的遭遇完整告訴好友,
並將留給父母的遺書藏在房間角落。

搶完馬桶搶盆栽 日本盆栽 中國熱賣

日本最近突然出現不少盆栽新聞,有媒體翻拍監視器畫面,看到一個穿深色帽T的人半夜在盆栽園出沒,標題大字寫著「盆栽泥棒(日文小偷的意思)」。他進進出出一晚搬走七盆,七百萬日幣(約兩百萬台幣)的盆栽不翼而飛。

受害店家是江戶時代開業至今的老字號「喜樂園」,業者像自己小孩被偷抱走那樣,細細描述寶貝是高約85公分的「真柏」,換算一盆大約二、三十萬台幣。竊案在東京北邊的琦玉縣發生,看到地點小小吃驚,不久前我才跟一團駐日外媒去參訪那裡的盆栽美術館。

參訪團裡有巴西、德國電視台、丹麥記者、義大利使館代表跟來自台灣的我。盆栽發源自中國,照說整團老外裡對它最有概念的應該是我,但踏進美術館大家很快便發現,黑頭髮的台灣人跟白皮膚老外對盆栽無知的程度半斤八兩。美術館入口大廳展出的主角,是一株叫「野梅」的盆栽,我湊近說明牌一看樹齡「兩百年」!差點吞不下口水。

清水潔

日本知名調查記者。曾為新潮社《FOCUS》調查記者,現為日本電視台報導局記者、解說員。以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的調查報導,獲得日本新聞工作者會議(Japan Congress of Journalists)大獎,以及編輯嚴選雜誌報導獎。2014年以《殺人犯還在外面──遭到掩蓋的北關東女童連續殺人案》獲得新潮紀錄大獎、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日晷之南】作家的還魂丹——截稿時間(中篇)

往前閱讀:【日晷之南】作家的還魂丹——截稿時間(上篇)

由此看來,並非所有著名作家或大學教授都能頂住截稿壓力,順利克服這個心理障礙。本名內田榮造(1889-1971)的內田百閒,是個小說家和隨筆作家,他出身良好的家庭環境,自舊制第6高校畢業後,考上了東京帝大德文科,亦是夏目漱石的得意門生。由於這個文學機緣,他與芥川龍之介、鈴木三重吉、小宮豐隆、森田草平等作家頗有交誼。1917年,岩波書店出版《漱石全集》時,他承擔該全集的校閱工作。1920年,內田百閒擔任法政大學教授,前途一片光明。翌年,他在《新小說》雜誌上,發表〈冥途〉、《旅順入城式》等短篇小說,1922年,其處女作品集《冥途》出版。在11年後,他出版隨筆集《百鬼園隨筆》(三笠書房)好評如潮,再版了數十刷,成為名符其實的暢銷書,至此可謂其文學事業的頂峰。然而,1934年在法政大學校內發生了解聘教授講師的人事風波,其文友森田草平(夏目漱石為其門生森田草平的長篇小說《媒煙》作序)亦在名單中。於是,內田藉此機會辭去教職,決心以筆桿維持生計。

《血腥之日二二八》:從遊戲重新認識二二八事件

「遊戲還願讓我等了好久!」沒關係,繼遊戲雨港基隆之後,《血腥之日二二八》推出試玩版,試圖以架空模式,再次以遊戲的模式重新詮釋二二八事件中的積極意涵。這款橫向移動的2D卷軸遊戲,以來自歐洲的女吸血鬼反抗國軍廿一師為軸心,直面臺灣史實中的二二八事件,在等待血腥之日在遊戲平臺STEAM上架的同時,以遊戲重新召喚歷年探討二二八事件中的抵抗意識,再次引發社會的關注。   

有別於眾多詮釋白色恐怖時期的遊戲,以二二八事件為主軸製作,可利用於歷史教育的遊戲可謂寥寥可數,過去雖有學生、教育家,致力以自製桌遊、互動實境遊戲推廣二二八事件,但成效仍有不少侷限。五年前,首款以二二八事件為核心,且國人自製的遊戲《雨港基隆》推出,獲得眾多的矚目與推崇,隨後該遊戲製作團隊Erotes Studio,相繼又開發了更多環繞臺灣歷史的遊戲,成功讓遊戲與教學合併,多角度推廣臺灣歷史教育。

「這一切的傷痕,都是我們的故事。這是臺灣人的故事;一旦歷史成為『我們的歷史』,一切才有了救贖的可能。」這句遊戲臺詞,說明了《雨港基隆》作為一款以基隆和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的戀愛冒險遊戲,透過闖關提升與理解臺灣歷史的中立調性。不過,《血腥之日二二八》本次推出選擇了不同的方式詮釋歷史,由玩家擔任女吸血鬼,在橫向移動的2D卷軸遊戲中,快意地和國軍廿一師的大部隊,爆發巷戰正面抵抗。

【被遺忘的歷史】滯留中國的台灣人淒慘命運

二次大戰結束後,在中國和亞洲一些國家都有不少台灣人,因為戰爭因素或遣送問題無法解決,而被迫無奈地遭到滯留。

滯留在其他國家的台灣人,因屬台籍日本兵居多,所以,有一部份成了『戰犯』,其餘的絕大多數都由日本政府派船艦載運回台灣,而且大致在一九四六年二、三月間就完成了遣送作業,只有少部份被以『戰犯』身分監禁。

至於滯留在中國的台灣人,則除了台籍日本兵之外,也有為數不少的經商者,他們滯留中國期間的待遇,事實上並沒有比滯留其他國家的台灣人好得多。

中國國民黨政權對於滯留中國的台灣人始終未加重視,直到一九四六年二月間,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將台灣人遣返台灣。其中,滯留人數最多的海南島,是在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八日,才開始有第一批台灣人被送回台灣。

這第一批被送回的台灣人共有二千人,他們在八月二十八日上午返抵基隆時,竟然有二十八人在船上死亡,另外,有一百多人患了重病。這是日本在無數批遣返台籍日本兵時,從未發生過的。

寫下青春的重要筆跡:「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2019年4月20日,我走入電影院,為了這部期待已久的影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對我來說,這並不是一部非常陌生的影片。相反地,在我的青春中,多多少少,都受到了這些事件的啟蒙與衝擊!在看整部戲的過程中,我都是揪心的。揪心著,這一切走過的曾經,我們走過了多少?遺忘了多少?是否,現在的自己,仍記得當初的許諾呢?

這是部紀錄片,整部片圍繞在兩位主角:「土生土長的台灣人-陳為廷」,以及「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蔡博藝」。導演傅榆,父為馬來西亞華人,來台求學、定居,即所謂「僑生」,母為印尼華僑,9歲已隨家人移民台灣,兩人婚後都定居台灣,並生下傅榆。表面上,這是在說陳為廷與蔡博藝兩位學運社會運動者的故事。但,透過傅榆的旁白,其實更像是導演自己,在尋找認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