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豪

台灣男性協會理事,不願被心理師的醫療証照與被動模式框架,因此自詡為心理/教育自由工作者,遊走於社區社福機構,以個別諮商、團體、講課維生,同時透過一人一故事劇場、教習劇場、發展性轉化法等實踐助人志業。偏愛表達性藝術療育,相信透過表達,得以探尋生命意義找到自由,性別便是值得探究的領域之一。

「經濟一百分」? 假新聞滿天飛?這些招式德國納粹當年都用過

2000年總統大選時,本人仍是學生,某位同學非常認真地跟我說,一定要支持宋楚瑜,趕快接受中國的一國兩制方案,不然萬一惹惱刺激中國打過來,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姑且不論一國兩制這個「待遇」如何,關於台灣當前的處境,納粹德國的故事也許可以拿來參考。

歷史上,對於二次大戰的近因,一般的說法是,由於西方國家對於希特勒上台以後的蠶食併吞周圍小國領土,採取容忍的態度,因此讓希特勒得寸進尺,繼續對波蘭如法炮製,終於讓英法兩國政府大夢初醒,決心支援波蘭來對抗德國。然而,在希特勒眼裡看來,是波蘭跟英法兩國太過於「情緒化」,不夠理性,不夠「尊重」德意志民族的「傳統歷史疆域」,才會無理地拒絕德國提出的領土要求。因此,對希特勒而言,第二次大戰都是由於「其他人」不理性,因而擦槍走火造成。

台灣親子共讀率低讓教授很驚訝!然後呢?

兒童節剛剛過,一份第一次針對華人地區調查的報告告訴我們,在台灣「有三分一的家長不與親子共讀,每週共讀超過四次的只有三成,皆低於國外家長」,讓負責調查的師大教授很驚訝。只是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的是,社經地位偏低、偏鄉的家庭,共讀率更少。

這則新聞讓我想起不久前,筆者走進鄰近的關山鎮圖書館,正好碰上親子教育圖書巡迴展,面對一桌子好書,我開心地挑了起來,從最熱門的新課綱素質教育、翻轉教育、國外最新教育理念、繪本等等,目不暇給。我心想,這資源也太好了吧,舒服安靜的環境,嶄新的書堆到你的面前隨便看。隨即,一轉念,抬頭看一下四周,嗯,沒什麼人,和我每次進到圖書館的人一樣,一兩個老先生在看報,三四個圖書館員在工作。

【日本想想】賞櫻最人氣景點「目黑川」:美麗之外的溫暖心意

日本的春天充滿著粉嫩色彩與浪漫氣氛,四處飄散的櫻花瓣如一場場優雅夢幻的雨,處處是風景,沒有人感到厭倦,其中,位於東京都的目黑川,更是超人氣的賞櫻名所,但除了風景美麗之外,目黑川受歡迎的原因並不只如此。

目黑川流經東京都的世田谷區、目黑區、品川區一帶,最後流入東京灣,周邊有寧靜的住宅區,也座落了許多特色小店與餐廳。追本溯源,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繪卷上並沒有記載「目黑川」,不過現在河川上流處的下目黑附近,標記了一條「こりとり川」,漢字又可寫作「垢離取り」,也就是清除污垢的意思,典故是過去信眾們要去參拜瀧泉寺的「目黑不動尊」時,會就近在河川清理乾淨後再前往。

河川的水清澈得有「洗滌」效果,事實上,在過去的農村時代也作為水車的動力,製粉、精米皆不可或缺。而在1955年以前,還能在這裡看到精緻鮮豔的日式布料「友禪布」在川水中優雅流動的景致。這其實是友禪布在染色後,會放入河水,讓水流帶走多餘的染料,又被稱作「友禪流」。

桃籽:想想

【桃籽:想想】是「桃力面對面」的活動延伸,主辦單位桃園市桃力發展協進會希望透過一系列、主題式的議題沙龍,凝聚青年世代的夢想與力量,打造對話與交流的友善空間。

【桃籽:想想】涉入/攝入的姿態——從《街頭》談紀錄片與社會運動

影像是上個世紀才逐漸成熟的魔法,至今早已除魅、幾至氾濫。對於台灣人來說,不管是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美台團」的巡迴播放;或者是三十多年前綠色小組在警棍、水車當中穿梭,留下台灣民主化運動的珍貴影像資產,紀錄片不僅是社會運動的紀錄,本身就是社會運動的一環。

即使不是刻意為之,江偉華導演拍攝的《廣場》、《街頭》兩部紀錄片,似乎還是延續接續了這個「傳統」。從野草莓到318,這兩部以學生運動為主題的影像,恰好紀錄了過去十年智慧型手機普及、高速鐵路通車後由點狀朝向「一方有難,八方來援」的社運轉型過程,更留下了許多成員在這段馬英九政府主政時期街頭再次狂飆的生命片段。然而,作為影像創作者與被攝者的他們,又是怎麼看待自己涉入與攝入的姿態呢?

《廣場》以後,《街頭》以前……

【戰地眺望】二戰末期的台灣全島要塞化


「……雖然戰局已經接近第三期(1945年),陸軍還計畫將偌大公用地築構成為陣地,透過保甲組織強迫日、臺一般民眾每戶都得派人從事公差……最莫名其妙的是叫做「波行」的工程,計畫由桃園地區穿過丘陵地帶,挖一條直達臺北東南外廓之蜿蜒長大的地下隧道……。」

                                                                ── 伊藤金次郎,《台灣不可欺記》

二戰末期,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因應戰局需要,日軍在1944年初時,已針對台灣島上的航空基地進行強化。7月塞班島戰役日軍慘敗,美軍繼續將戰線往前推進。此時,大軍離台灣僅存一步之遙,台灣,已是下一波登陸的目標。

戰地眺望

在茫茫的台灣史中,有著數不清的戰爭。這些故事讓我們或許沉思半晌,或許沉痛不已。但我始終認為,只有深刻地了解歷史,細膩地在其中反省。而後,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什麼是和平。

【聽那些女孩唱歌】驚奇隊長與1990的女力搖滾──No Doubt 不要懷疑樂團與關史蒂芬妮Gwen Stephani

電影《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隨著《復仇者聯盟》系列熱潮不退,在全球各地都創造出驚人的票房,「最強超級英雄」是為女性的概念,顯然受到全人類的認同;而本片中大量引用1990年代的流行文化意象,且以多首油漬搖滾(Grunge)經典歌曲作為配樂,更呼應1990年代另類音樂崛起的社會背景下性意識都顯出更為多樣化、多采多姿面貌、不拘泥於傳統反抗型態以及爭取齊頭平權的女權運動,而流行文化作為社會意識最鮮明尖端的表徵,女性搖滾可以樸素不修邊幅、也可以濃妝艷抹賣弄性感、可以特立獨行視商業如棄履,也可以靠攏時尚圈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代表。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留頭髮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現在稀鬆平常的髮型,是不可能存在當年的中學校園;在有髮禁的年代,男學生只能留平頭,女學生必須是西瓜皮;雖然教育部到了1987年不再規定中學生髮型,交由各校自訂,髮禁仍普遍存在,直到2005年才由杜正勝下令全面解禁。

早年為了管理校園、區別學生與成年人、治安等種種理由,政府嚴格管制學生的服儀。教育部在1955年去函台灣省教育廳,要求女生禁止燙髮、男生禁止各種奇異之式樣。1969年更嚴格規範,男生以平頭為原則,女生髮長不得超過後頸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