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我到北美館欣賞展覽。在紀念品區販賣的眾多明信片中,我看到了熟悉的高雄景色──那是陳瑞福的《高港燈塔》。這幅繪製於1988年的畫作,從打狗英國領事館的角度望向另一端,位於旗津島上的旗後燈塔。在該幅畫中,珊瑚礁質地的旗後山拔出海面,氣勢凌人;而燈塔就像聳立於峭壁的潔白堡壘,凝望著進出高雄港的船隻。
從今天的角度看,這似乎只是尋常的港都美景,但當我回想到一篇曾經挖掘過的史料後不禁發現,原來現在的我們可以登高望海,盡然如此奢侈!
你不能望海──被戰爭迷霧籠罩的山海景色
根據國軍史料〈開放「旗後駁台」、「柴山」與觀光節參觀軍事設施及架設「變頻機」等協調紀錄〉,1988年,曾有一場軍方、高雄市政府、民意代表對於「高雄市沿海高地是否開放」的討論會:
「本市景色優美,富開發潛力的觀光資源多分布於沿海地區軍事管制區內,諸如柴山、萬壽山、旗後山、旗津海岸等地,使開發工作受到極大限制,近年來,國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對於休閒活動的需求日益迫切,市民及議會要求開放軍事管制區俾供發展觀光的呼聲日盛,建請軍方酌予放寬山防、海防,增加本市休憩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