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想】是杜絕「老害」還是「移動權」的侵害?高齡者駕駛的難解課題

在日本,高齡者造成的駕駛事故頻傳,尤其發生在今年4月19日、奪走一對母女寶貴生命的東京池袋車禍,肇事者即為一名87歲男子,讓民眾怒稱為「老害」。高齡者的駕駛難題怎麼解?除了持續鼓勵長輩們自行歸還駕照,日本政府欲擬相關措施,如推出高齡者專用駕照、設立認定考試、規定用車條件等,日本警察廳也會召開聚集各界代表的「有識者會議」,針對4千名國民的民意調查結果,企圖討論出更多高齡者駕駛的良方。

【野球人生】為何多明尼加與墨西哥大聯盟球員數差距超過10倍

當我們查閱國人很重視的WBSC網站目前的世界棒球排名時,會發現墨西哥是世界第六,多明尼加則是第12名,但是,2019年大聯盟球季開始時,全部將近900位大聯盟選手中,有102位來自多明尼加,卻只有8位來自墨西哥。

阿宏最愛拿多明尼加的棒球和台灣做比較,多國的人口大概是台灣的一半,但是他們有六支職棒隊,其中老虎隊(Tigres Del Licey)的隊史已經超過一世紀,是多國最受歡迎的球隊。多明尼加的冬季棒球聯盟,會有許多大聯盟球員(包括明星球員)或球團想要培育的球員加入,他們來多明尼加的冬季聯盟磨練實戰經驗,也讓聯盟的水準可以居高不下。

除了職棒隊之外,多明尼加有許多美國大聯盟球隊以及日職球團到當地設立棒球學校,從小訓練人才,好的就送到美日,接受更高等的訓練,因此,多明尼加的棒球人才很多很多。

《牆的時代》:中國的防火牆長城

中國已經創造約四億人口的中產階級,也使其他數億人脫離赤貧。這件事還在進展中,但無法排除事情倒退的可能性,有夠多的中國人仍然記得過去絕大多數人有多貧窮,而且幾乎沒有機會脫離貧窮—畢竟,今天成年人的祖父輩絕大多數在當年是封建社會的農民。這讓黨有多一點時間處理問題;但是如果黨不能盡快縮小財富差距,最後,來自「非趙家人」(按:源自名作家魯迅一九二一年小說《阿Q正傳》書中的一句話:「你以為你家財萬貫像趙家嗎?」這個典故自二一五年開始出現在中國網路上,今天提到「姓趙或不姓趙」,指的是富人和窮人)的憤懣將會與日俱增。

政府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人口老化。當然這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但由於「一胎化」政策,在中國就成了極特殊的問題,中國的人口老化遠比其他國家來得快。不到十年之內,老人人口將從兩億人增加為三億人。政府對人口結構如何變化做好準備了嗎?它的經濟政策依賴的是年輕和充足的勞動力。就比例而言,這個能夠就業的人口──也就是納稅人──將逐漸縮小,而提供老人照護的財務負擔將會增加,使得經濟進展陷入危機。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沒有合法的國道客運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戒嚴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今天有多家民營業者經營國道客運,公平使用政府規劃的轉運站;但在國道一號1978年通車到1990年統聯客運上路前,唯有台汽能合法經營國道客運,並遲至1995年才將路權開放給其他業者。

早在高速公路開通前,除了鐵路以外,台灣也有行駛省道的長途客運,由台灣省政府轄下的台灣省公路局經營。同時也有私營、非法的「野雞車」。

【鐵份補給】蒙古的臥鋪列車體驗

台灣由於地理環境,加上運具日益先進,南北達成一日生活圈,讓台灣的臥鋪列車,在1983年走入歷史。然而蒙古因領土廣大,身為主幹線的蒙古縱貫鐵道長達1,100公里,也讓鐵道運輸相形重要。

不過蒙古的人口僅有300多萬人,而且有近半數人口集中在烏蘭巴托,因此蒙古鐵道大部分都以貨運為主,反而客運方面僅佔總運量不到四分之一。即便如此,由於蒙古的地理特性,讓蒙古的鐵道客運,相當程度地受到俄羅斯與中國的影響,進而形成相當特殊的景象。

有別於過去在日本、歐美與中國等地搭乘的火車,蒙古鐵道的客運基本上,僅有少數班次,是以2014年所購入的鐵道巴士(Rail Bus),所擔綱的城際客車,其餘的班次全都是臥鋪列車,這是為了因應動輒十多小時的旅程,所做的對應方式,畢竟蒙古實在太遼闊了。

蒙古鐵道的客運班車,除了國內線的班次之外,還有不少是開往俄羅斯與中國的國際列車,也增添了蒙古客運鐵道的趣味。目前蒙古的國際列車,最有名的就是K3/K4次國際列車,往來於莫斯科-烏蘭巴托-北京,每週對開一班,全程7,829公里,搭乘一趟需花上六天的時間。

提姆.馬歇爾(Tim Marshall)

外交事務權威專家,有25年以上的採訪報導經驗。曾經擔任Sky News外交事務編輯,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和LBC/IRN電台服務,也是「TheWhatandtheWhy.com」創辦人兼編輯人。

他走遍40個國家,曾經採訪報導克羅埃西亞、波土尼亞、馬其頓、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和以色列的衝突。他的部落格《外交事務》(Foreign Matters)曾經入圍2010年歐威爾獎(Orwell Prize)決選,文章見於《泰晤士報》、《星期日泰晤士報》、《衛報》、《獨立報》和《每日電訊報》等。

永恆的青年——道別暨紀念史明歐里桑

(本文為史明歐里桑告別式講詞)

史明歐里桑終究是離開我們了。

或許,在現場的他,不想同意這樣的說法。他想親眼目睹台灣民族的強壯、自主與獨立,而不光只是現在這樣。或許,更任性地說,歐里桑對抗自然衰老規律的過程已經結束,終於成為永恆的青年。

回顧他的一生軌跡,我們所熟知的歐里桑生平,都沒有脫離那個青年,受啟發而嚮往意識的自由,壓迫處境的翻轉,那個狂放的「革命青年史明」太遠。

【日晷之南】等待日落的不幸之人——夏目漱石《門》

小說家夏目漱石堪稱是日本近代首屈一指的文學巨匠和代表性的國民作家,他的作品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風格,其創作出一系列長篇傑作,細緻地揭示出日本近代社會中的變貌、日本人幽微的心理狀態,及其關於生活方面的細節。而正是這個文學性的描述特質,一多百年來,其作品持續受到廣泛閱讀和研究。更準確地說,他的小說具有跨越時間的現代性,直通人性和生活的底蘊,給研究者開闢了詮釋的空間,並得以回顧和見證明治時代的光明與黑暗。從這個意義來看,這無疑是讀者們的幸運,因為他毫不掩飾地讓我們看見他藉由小說人物道出人生中的不幸源頭,這不但需要勇氣和智慧,更需要高超的寫作技藝。也許,我們甚至可以說,比小說寫作技藝更重要的是,作家挖掘人性靈魂的本領,唯有做到這種高度的人才是卓越的小說家。

作家的履歷

【被遺忘的歷史】原住民悲歌(下):預謀整肅的蓬萊族調查報告

終戰後,中國國民黨政權豢養的特務鷹犬把在中國的那一套齷齪伎倆帶來台灣,特務製造了很多讓蔣介石極權政權可以濫施毒手的口實;在二二八事變之後的將近三十年間,變本加厲地編造故事、炮製罪名,原住民菁英因而無端遭受殘害。

1951年的三月三十一日,當時的特務最高機關國防部政治局公佈破獲所謂「朱毛匪幫台灣省蓬萊族解放委員會」,就是以政治宣傳為目的,閉門造車編造虛假情節,為日後進行整肅預設罪名,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極權政權的國防部為了誇大這個成績,發表了一份非常壯觀的調查報告,其處理模式跟先前的所謂「匪偽中央社會部潛台組織案」、「匪偽潛台工作委員會地下組織案」一樣,洋洋灑灑數萬字,陳述事實、證據則微乎其微,充滿了作文鋪陳宣傳意旨的拙劣雕鑿。

保安司令部特務宣布逮捕的六名該案「重要匪徒」,都是平地漢人,他們與山地原住民素來毫無關係,更不懂原住民語言,不過,特務卻讓他們擁有一個組織龐大的「台灣省蓬萊族解放委員會」。「陰謀」是:一、軍事上,使山地成為它的游擊根據地,建立武裝組織,進行其所謂「人民游擊戰爭」。二、政治上,以「民族自決」為幌子,欺騙離間山地同胞,建立所謂「山地民主自治政府」。

另外,特務更替他們制定了一種〈蓬萊族政策方案〉,包括:一、組織山地自治政府,二、平均地權(這個政策不是孫中山的嗎?),三、組織自衛隊。

江俊宜

興趣廣泛,近年專注於農業與環境意識昂揚的政策論述分析。
自我認同是社會科學、台灣史的終身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