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大於弊、現世報、以及自由主義──如何選擇合理的公共政策?

不同的公共政策,會對社會上不同的族群,產生不同的影響。各種公共政策──證所稅、美牛、服貿、貨貿、ETC等,各有利弊。有些政策有利多數,而有害於少數,有些政策則有利少數,不利多數。有些政策對資本階級有利、對中產、或一般民眾不利,有些則對中下階級有利,而不利於資本階級。一般人如何選擇,要支持哪一項政策呢? 是不是任何一個政策,整體產生的影響「利大於弊」,就是好的公共政策?
 
圖說:土地政策是近年來極容易觸碰人權、分配正義的議題。圖片來源:三鶯部落自救會
 
公共政策的選擇,對社會裡的所有成員,都會有既深且遠的影響──好的公共政策,使國家興盛,人民富足,不好的公共政策,圖利財團,使人民民不聊生。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合理的公共政策呢?
 

【時事想想】政治明星連勝文跌落凡間

國民黨台北市長初選終於結束,雖然連勝文大勝丁守中,但是競選過程中,丁守中不斷進逼,迫使連勝文打起負面選戰,運作棄保效應,訴諸親情攻勢,最後還得拿出壓箱寶,重提2010年遭槍擊的悲情牌。連勝文選得如此艱辛,這是眾人(包括他本人在內)所始料未及,除了來自國民黨內部的因素之外,連勝文似乎應該重新檢視,為何他失去了原本的明星光環,特別是318學運背後所帶來的警訊。

連家從連橫到第四代連勝文,已是台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世家。家族財富外界無法明確得知,今年三月新新聞估計就有三、四百億之譜。其家族的政治資歷也相當顯要,祖父連震東歷任台北縣長、內政部長,連戰更是高居副總統之位。雖然,連勝文從未擔任政府公職(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台北市經發會副主委都不算政務官),也從未親身投入選舉,但是,從歷年輔選中的高人氣來看,連勝文絕對是魅力四射、光環加持的政治明星。

 

在法國回顧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結束到現在大概一周了,現在應該是將整個學運作為台灣民主史上的一個案例來回顧的時候,在三個禮拜的學運期間發生了許多台灣人「第一次」看到的事,然而,以筆者旅法多年及對法國的了解來看,其實以這個世界最老牌的民主國家來分析這此的學運,許多事情會看得更清楚,簡單的說,問題是出在認識和結構上,在這裡分享幾個觀點,可以讓讀者更了解200年的民主對上20年的民主的差別。
 
圖說:1968年的法國社會運動。圖片來源:網路
 

如何詮釋當前兩岸關係?

對於當前兩岸關係現狀的認識和詮釋,乃分屬實然與應然的不同範疇。前者需要掌握住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事實與特點,然而對這一事實的定性,則涉及詮釋觀點的價值選擇問題。由於各方對於兩岸關係發展的願景和價值設定不同,也就會呈現出不同的詮釋結果。
 
圖片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中東想想】實踐「創新經濟學」,韓國投奔以色列

去年7月起,25歲的林永勳在色列新創企業當了半年的「免費志工」。這段期間,他幾乎是位全能創業家:擬定企劃書、行銷公司概念、打雜、找資源、推廣產品....。
 
圖一:韓國赴以色列的實習創業家林永勳說,在以色列的半年期間,他看到以色列人不怕失敗,但積極從失敗吸取教訓的精神。
 
他換了2家新創企業。第一家新創企業的狀況令他傻眼。4個懷抱夢想的以色列年輕人,迸發一個手機APP的新點子,向政府申請資源後,就在一個破舊的小公寓裡搞起「企業」來了。
 
辦公的環境超級陽春,但年輕「老闆們」的理念和熱情,卻讓小公寓掀起激情的漣漪。
 
原本在韓國研習商業法的林永勳,專門為這家「陽春新創企業」尋求資源、找金主、把這家新創企業的理念說得天花亂墜。
 

【時事想想】不沉默的老師

上星期看到一篇自稱月收入不超過 15 K的留美 Ph. D 所寫的名為「沉默的老師」的文章,其實心中有十二萬分的感慨,不過因為忙於寫作,一直沒時間寫點自己的想法。忍了多日,還是想來說個幾句話,免得自己一不小心就變成了沉默的老師。
 
圖說:中研院的學者、教師,在馬英九演講的時候舉牌抗議。圖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我看台語片】《KANO》&《大稻埕》,318 & 411

本文主要想試著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人熱愛《KANO》,但鄙視《大稻埕》;然後,為什麼有人擁抱318「太陽花學運」,但厭惡411路過警局活動?
 
圖說:公投盟蔡丁貴教授發表看法。圖片來源:網路
 
會有這兩個聯立對照組,是因為在我看來,前一組的兩部作品同屬新興台灣國民電影的新世紀台片一系,而後一組的兩起行動同屬新興台灣國民意識的新世代表現形式。
 
內涵相近、氣味相投的兩樣東西,在同一雙眼睛、同一個頭腦裡卻有極大落差的喜惡,其中的心理機制和判別標準值得探討。
 

數字會說謊:欺騙人民的台灣GDP

圖說:台灣銀行。圖片來源:台灣大百科
 
※賺不賺錢怎麼算?
 
阿狗仔存了五十萬元,決定做生意。爸爸阿土伯幫忙,拿了五十萬借他。一年後,阿狗仔回來跟爸爸拜年,阿土伯非常高興,問起生意做得怎麼樣?
 
「生意還不錯。一年下來,我們大概賺了十五萬。」阿狗仔說。
 
「為什麼説是大概?」「現在銀行存款有七十萬,我們手頭現金有五萬多。另外,賣出去還沒有收進來的錢有四十萬左右。」
 
阿土伯罵兒子:「年輕人做事情要實在一點。外面有四十萬,你怎麼知道一定收得到?你拿了一百萬出去,現在只剩下七十五萬,當然就是虧了二十五萬!怎麼能說是賺錢?」
 

要民主還是革命?

當太陽花運動仍在進行時,有許多人提到革命,這也讓人思考革命與民主的意義。若以清末的革命來看,手段接近戰爭而似乎免不了傷亡,在民主制度下是否需要如此激烈?民主制度在理念上就是允許許多形式上的革命,如四年ㄧ次總統與各種首長的交替,是從權力核心去改變,而隨著民意改變,民意代表就能代表多數帶來改變,不論核心或是外圍都有改變的可能,加上三權分立,立法權可以監督行政權,若不行還有司法權可以維護權益。

佛陀並非不講民主—淺談台灣僧團領袖的民主素養

針對這次太陽花學運,台灣兩大佛教山頭證嚴與星雲紛紛發表了意見。證嚴表示學運不要拖太久,還感謝警察辛勞,給警察送上水果,委婉表達了對統治當局的善意與支持;至於星雲更是直白,大呼學生們應該趕快回家,說學生要先好好讀書,先選上總統再來改革台灣。這兩大佛教名人落伍指數深不見底,難道要先成佛才能討論佛法嗎?奇怪耶你。
 
圖說:星雲、連家與習近平的關係。修改後的圖片來自:網友Tien Ju Meng  原圖來自中新社。
 
不過我們從這裡再度確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台灣的佛教界大老總是站在黨國統治者這一邊。為什麼?這值得好好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