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想想】實踐「創新經濟學」,韓國投奔以色列

友善列印版本
去年7月起,25歲的林永勳在色列新創企業當了半年的「免費志工」。這段期間,他幾乎是位全能創業家:擬定企劃書、行銷公司概念、打雜、找資源、推廣產品....。
 
圖一:韓國赴以色列的實習創業家林永勳說,在以色列的半年期間,他看到以色列人不怕失敗,但積極從失敗吸取教訓的精神。
 
他換了2家新創企業。第一家新創企業的狀況令他傻眼。4個懷抱夢想的以色列年輕人,迸發一個手機APP的新點子,向政府申請資源後,就在一個破舊的小公寓裡搞起「企業」來了。
 
辦公的環境超級陽春,但年輕「老闆們」的理念和熱情,卻讓小公寓掀起激情的漣漪。
 
原本在韓國研習商業法的林永勳,專門為這家「陽春新創企業」尋求資源、找金主、把這家新創企業的理念說得天花亂墜。
 
「在以色列,我是從『零』開始學習如何創業」,性格不像傳統強勢韓國人的林永勳,用一種溫和、謙遜的態度笑著說。
 
「幫他們工作有錢嗎?」,我問。
 
「沒有,我不支領任何薪水」,林永勳回答。
 
但韓國政府每個月支付他700元美金、一張來回機票,並和「STAR-TAU」這家特拉維夫大學創業協助中心共同合作,為林永勳引薦以色列企業家、教導創業的技能等等。
 
自韓國總統朴瑾惠上任後,亟欲扭轉韓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提出「創新經濟學」。其定義是:將每位韓國國民的想像力、創新能力與科技、資訊通訊技術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推動產業間及文化內容與產業間的融合發展,打造新的產業與市場,創造就業機會。
 
要執行「創新經濟學」,韓國必須進行一次脫胎換骨的大換血,無法只專注在大財團身上。運作彈性、包袱少的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尤其,更要孵育民間經濟的創意、創新、創業的「三創」生命力。
 
朴瑾惠高聲疾呼「創新經濟學」,其來有自。有韓國官員指出,2008年金融風暴後,韓國求職者重視工作的安穩,更勝於個人興趣與性向,且這個趨勢日益強化。
 
2013年7月底,韓國舉辦基層公務員招考,報考人數創下20.4萬人的最高紀錄,等於全韓國求職者中有約30%都投入基層普考,錄取率低至每75人搶1個缺。宛如台灣社會的翻版,整個韓國也捲入「高普考狂潮」。
 
為了讓韓國更具朝氣和活力,政府必須點燃年輕人的夢想引擎,為其打開國際之窗。
 
2013年6月,韓國政府和以色列民間機構Star-Tau啟動一項年度合作案。
 
韓國政府從各大學和研究所招募數百位學生,並篩選出15位韓國大學生和研究生前往「新創企業之國」(start-up nation)以色列培接受訓,每期長達半年,讓這些韓國「實習企業家」從以色列企業身上,吸收到「創新經濟學」亟需的創業精神和技能。
 
負責這項專案計畫的Star-Tau國際部主任Amos說,該計畫共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提供韓國的年輕實習創業家信心、人際網絡、課程和計畫輔導。
 
圖二:特拉維夫大學育成中心國際部主任Amos表示,實習創業家計畫希望提供學員從實戰中學習經驗的機會。
 
第二期則進入實戰磨練,除了提供平台,讓他們和以色列企業家實際接觸外,還在以色列新創公司進行真槍實彈的商戰體驗。「我要他們每天不斷演練(pitching),從實戰中學習經驗」,Amos如是說。
 
學完功夫後,就進入第三階段:「玩真的!」,要令這群實習企業家把他們創業計畫付諸實行。這凸顯出,以色列人做事態度,絕不打高空,更著重「實踐」。
 
林永勳就是這15位成員中的其中一位。他通過英文能力、營運計畫可行性計畫評估、性向測驗等三大關卡後,從200多位韓國競爭者脫穎而出。
 
抵達以色列後,他選擇被丟入宛如茫茫大海般的新創企業裡磨練。其餘成員,有的在以色列學習希伯來文;有的執行先前提交的營運計畫書,和當地新創企業共同搭橋。
 
為了培養韓國年輕人的「創業的實戰經驗」,這項「實習企業家」合作案,讓林永勳這樣的年輕人有「試錯」的寶貴機會。
 
林永勳坦承,若他順著傳統路線,大學畢業後想勵志創業,失敗機率極高。因為他完全不懂創業所需要的條件、知識、態度、市場行銷和商業溝通技巧。
 
「這5個月來,你學到什麼?」,我問。
 
「就是商場的實戰經驗」,林永勳說,他看到以色列人不怕失敗,但積極從失敗吸取教訓的精神;以色列人總是腳踏實去執行和完成計畫,絕不打高空;同時,因親身接觸到行銷和產品對象,讓他親身嗅到市場風向;最後,則是創意想法。
 
「以色列人的思維完全不照章行事」,林永勳形容,以色列人的商戰邏輯,「就是不拘泥於既有框架,敢於想像非凡之事」(thinking out of box, and do not think normally)。
 
林永勳在以國的種種商戰體驗,完全切合朴瑾惠所期盼的「創新經濟學」理念。
 
除了「實習企業家」計劃案,韓國大財團的步伐早已邁得飛快。今年4月下旬,三星集團啟動「三星,向以色列問創新」的系列活動。
 
從「危機創造的軟件競爭力」,介紹以色列經濟的原動力—青年創業和軟件企業,到「天才可天生,但天才性思維卻要培養」和「以色列述說三星」等主題,形象高傲的三星集團卻對以色列毫不掩飾地拋出「渴望」眼神。
 
盡管實習企業家計畫案仍有諸多問題尚須克服,例如落實不到位、人數不多等。但朴瑾惠政府已意識到,經濟的轉型問題若不克服,國家發展必將陷入泥,現有的任何光環將只是曇花一現。
 
創業精神極為高昂、每一萬人中有140名科技人才,遠超居世界第2位美國的以色列,就成為韓國政府的合作目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