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民主還是革命?

友善列印版本

當太陽花運動仍在進行時,有許多人提到革命,這也讓人思考革命與民主的意義。若以清末的革命來看,手段接近戰爭而似乎免不了傷亡,在民主制度下是否需要如此激烈?民主制度在理念上就是允許許多形式上的革命,如四年ㄧ次總統與各種首長的交替,是從權力核心去改變,而隨著民意改變,民意代表就能代表多數帶來改變,不論核心或是外圍都有改變的可能,加上三權分立,立法權可以監督行政權,若不行還有司法權可以維護權益。

以此看來,臺灣缺的不是革命,而是功能更完善的民主。當學生走進立法院表示行政權獨大侵害立法權時,他們入住立法院要守住立法權,他們的行動開啟了臺灣社會中的許多黑箱,也讓我們檢視許多政治人物的誠信,像是有人表示自己多次對抗黨祭又被罰了卅萬,事後了解對抗黨紀是零次,被罰十五萬。或是應該檢視政府的第四權媒體,不光是看圖說故事,甚至沒有圖都能編故事,多虧網路串連才能讓我們看清媒體。

學生開的公民課

因為這次活動,我們有機會思考公民不服從、抗議,與暴動之間的差異。透過媒體或網路所得到的訊息都有可能失真,參與其中的經驗若能整理出來供全民學習對國家發展是很大的幫助。

從時間順序來作比較太陽花與後續的公民運動,立法院學生表示執行公民不服從運動,指出三權分立架構失靈,他們要求至少在兩岸議題上可以保持架構,行動則是守護在立法權的代表立法院,過程中不論政治遊戲如何走,學生仍堅持立法權的獨立性。檢視訴求不難發現行政最高首長總統剛好是黨主席也能以黨紀操控過半數的立委席次,而服貿協議中也有應為監督者的立法委員參與行政權的談判,不論是行政操控立法,還是立法監督者不守本份,都突顯三權分立確實失靈。確定訴求合理後就該思考可以如何維護立法權,從卅秒鐘宣讀通過後行政單位則強調一切合法,當下沒有任何其他手段可以選擇,若等待司法權介入或是政黨輪替後對國家後果可能太大了。

佔領行政院學生發生在立法院之後,其訴求也提到反黑箱,然而行政權對立法權的侵害已暫停了,立法院行動已獲得關注了,是否需要讓國家行政從國防到醫療,外交到教育全部受影響?行政院外的學生若只是靜坐可能是抗議,而行政院內的學生不光是抗議,已經明顯有違法行為,而訴求又不如立法院學生所提的正當,是否能算是公民不服從?這行動當下突顯什麼制度中的什麼問題?還是這些學生因不滿得到實問虛答的結果,情緒不滿而選擇更為直接的手段?

再來發生包圍中正一分局的活動,部份原因是分局長對長官使命必答,表示違憲也沒關係,一個國家的主體是人民,精神是憲法,當警察心裡只有長官沒有法治精神又忽略人民確實讓人擔心,但考慮其工作性質,在最危險的時候只有同袍可以保護自己,自然讓他們更信任長官與彼此。就算這分局長過去如何不尊重人民或是沒有法治,現在是否有任何證據顯示台北市政府議員不會監督該分局長?或是台北市長不會檢討?還是等待司法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還是民意可以取代司法權?或許有些人是想幫朋友出氣,有些人仍對國家首長感到不滿而遷怒。然而,留意抗議過當可能就是暴動了。

警察在社會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更是法治精神重要的代表。

不論在立法院或是行政院,皆可聽到有學生說警察不是敵人,也明白基層警員的辛苦。警察的角色理想上很像是個身懷絕技拳擊選手,不論對方動手動腳,甚至拿武器,警察總是能堅持照著規則釋出武力,點到為止的嚇阻對方。然而,警察也是人總是會有情緒,尤其總是在高壓環境下工作,許多警員都有慢性疾病,對於警員應有更多包容,但警政單位也該反省自己離理想還有多遠,若不符比例原則就該修正。現實情況下,警察得到的支持太少,以基隆市長關說酒駕咆哮警員的事件來看,警員被迫配合得到懲處,而監察院不彈劾張市長就顯出警員的處境,更顯出國家許多單位都失能了。

民主是什麼?

民主精神與人權有很大的關係,而思考人權時出發點是弱勢,有權者與無權者,就要從無權者的立場去思考,人多與人少時要從人少的觀點去看。簡單來說就是假如我在那個處境下,我希望我如何被對待,雖是少數服從多數,但多數不能不尊重少數。從這次學生運動看來,人權真的有些堪慮,許多聲音仍是要他們吞下去,很像學校處理霸凌事件,總叫受害者忍耐,再幾年就畢業了,但就允許加害者變本加厲。

臺灣的半套民主只是要少數服從多數,說穿了就是多數暴力或是多數霸凌,是四年一次的「成著為王」遊戲。舉原住民為例,這次太陽花有原住民表達支持,其實原因不難理解,就是面對已經從共產主義轉成超級資本主義的中國,原住民的文化可能受侵害的更加嚴重。在現況,有許多原住民保留地也是國有地,國家以開發名義將土地開發作為商業用途,忽略原住民生活模式是靠大自然生活,當原住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開發卻把生存地點變成商業用途,經濟上受影響一定會影響家庭功能,最終被迫適應的只好學過平地人的生活,不能適應的只好被迫淘汰成為邊緣人。

在臺灣原住民生存空間在幾百年來不斷受到打壓,若以中國現在的經濟與開發實力來看,原住民生存空間將會被快速壓縮。但是,就算沒有中國,臺灣政府現在就以開發之名與原住民搶地,也沒思考少了土地的原住民生活會變成如何?是否只能以跳舞、唱歌,與煮風味餐過生活?若能從這次學運,我們學會對弱勢關懷,實踐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臺灣民主才不會是半套而已。

這次學運教了我們很多事情,也讓我們從新檢視許多議題。像是以往把臺灣獨立當作禁忌話題,現在可以更公開的討論。一個人的身心健康與否,就是能否在各種挑戰中保持彈性不斷適應,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我們能否保持彈性面對各種議題?臺灣在國際空間越來越少,臺灣最終也必須面對自身國際地位。臺灣可以選擇兩邊都是中國像是東、西德模式。選擇統一,但兩邊政治制度差異過大,到底是哪邊制度需要改?就算一國兩制中的一國憲法該如何選擇?國民黨是否能跟共產黨一起開會?臺灣若獨立又必須面對什麼樣的挑戰?民主國家允許人民選擇,自然成果就要一起承擔。

有很多民主國家改過國名、國歌,選擇獨立或是合併。若是我們落實真正的民主精神,我們自然可以選擇,不同形式與規模的革命就會不斷進行,而沒有人應該被犧牲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