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飯皇帝大」是台灣社會的重要觀念,早年物質缺乏,能不能吃飽是一件大事,所以「呷飽未」也是台灣人的見面語。馬英九執政後,食物不僅越來越貴,也越來越不安全。2011年以來,台灣陸續發生了塑化劑、毒澱粉、棉籽油事件等等,現在又爆發餿水油事件。馬政府在民意撻伐中,雖然在2014年初完成「食品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但修正案卻未能真正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
法令不足遏止奸商逃避責任
2014年1月28日雖然通過了「食品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但是民進黨立委尤美女提出的「消費者舉證責任反轉」條文未能在國民黨掌控的立法院通過。「消費者舉證責任反轉」修正條文是讓舉證責任反轉,亦即舉證責任落在廠商,由廠商來證明其食品沒有問題,或者已經盡責注意。然而,此條文未過,就無法有效重懲因為「輕忽」「未盡檢驗原料責任」等便宜行事的廠商,也讓這些廠商可以自稱「受害者」迴避了應該負的責任,根本無法真正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以塑化劑事件為例,消基會為561名消費者向包含統一企業在內的37家業者提出25億元團體訴訟求償金,但一審卻僅判賠120萬元。然而,自稱是「受害者」的統一企業,在此事件中,法院卻判決昱伸公司必須賠償統一企業1億3000萬餘元,賓漢公司也必須賠償統一企業734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