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會失去綠色選民嗎?

柯文哲醫師認為年輕人不清楚蔣經國時代,而提出他的看法,綠營內立刻吵翻了天。臉書上的獨派社群一片撻伐,支持者則提油救火,連日來刪文鎖友,哀鴻遍野。柯醫師要以此踏出藍綠板塊,恐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蔣經國的統治手段與官員清廉神話,在稍有史觀的人看來,顯然不是柯醫師理解的那樣,惟連日來討論已多,不再重複。

比較有趣但沒人注意到的是,柯醫師第一時間面對質疑時賣弄了一下英文「I follow my mind」,其中「mind」被嚴重誤用了。如果依柯醫師自己的中文意思「順從自己的心意」,那英文應該是「I follow my heart」。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柯醫師,在不同的脈絡裡,「mind」的確被譯成「心靈」。

珍珠港、紐約、礁溪和台灣的911

在兩名美國記者遭斬首之後,美國總統歐巴馬昨天宣布將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展開空襲,直至消滅該組織為止,剛好是台灣時間的9月11日。很巧,13年前的昨天,兩架飛機衝進紐約雙子星世貿大樓,成為全球聞名的911事件,並開展隨後的全球反恐戰爭。

911事件之於美國人的時代意義,自然不是當年傻傻坐在電視機前,以為在看電視實境秀的我們能夠輕易理解。自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之後,美國本土只曾兩度遭敵攻擊。第一次為期僅一天,那就是1941年12月7日的日軍偷襲珍珠港。第二次同樣只有一天,也就是2001年的911。

公平上下架之外:頂新購併中嘉的思考

頂新集團陷入餿水油醜聞後,外界對其購併中嘉有線系統的疑慮,從台商背景與中國因素的政治言論偏向,轉到「食安問題以後是否被消音」的日常生活公共監督議題。無論是政治還是油品的「毒素」,擔心業者「買下系統通路進而左右言論」,是社會憂慮所在。特別因為系統業者擁有或代理眾多頻道的垂直整合,「系統業者控制內容」就不只是一種說法,而是具體的威脅。

這並非針對頂新的憂慮,也不單單指向中國因素的憂慮;因為,只要是允許財團經營有線電視系統,無論接手的業者是頂新,或者之前有意競逐的遠傳、鴻海,都會有令人憂慮的商業與政治利益,對言論內容構成潛在威脅。

劉昌德

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華山論劍】 中國堅持反獨?請用文明告訴我

正在 屏息以待的蘇格蘭公投的前夕,英國BBC記者專訪我,問「台灣」對這件事的看法,還問我台灣什麼時候公投。接到採訪電話既為蘇格蘭興奮,也佩服英國人的民主和理性,更百感交集。

台灣不在中國統治之下而且獨立存在已經足足65年了,因此北京接受台灣獨立,只是對現實的承認,但是北京偏偏說「台灣如果獨立就是改變現狀」,真是不通;倒是蘇格蘭到現在還是由倫敦統治,一旦公投獨立,倒才是一件改變現狀的大工程,但是倫敦勇於站穩民主立場面對獨立公投。

縱使退一萬步,站在台灣仍然屬於中國的假設上,衡量台灣和蘇格蘭的獨立對中國和英國的衝擊能量,兩者的大小真是天南地北。

且列幾個數字對比一下:

表一,聯合王國vs.f蘇格蘭和台灣vs.中國,土地、人口、GDP的比較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應如何修正才能遏止不肖廠商

甫修正通過的《食安法》遇餿水油事件即破功

猶記今年1月28日,立法院在第四會期臨時會才通過了《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從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毒醬油,到去年的黑心油、今年的地溝油事件,食品安全風暴近來年年發生,也讓《食管法》一修再修;從讓刑責入法、罰則一再提高、食品添加物逐一標示、適用消費訴訟之入法、消費者不易或不能證明其實際損害額時,得以每人每一事件新臺幣五百元以上二萬元以下計算、食品安全基金之設立等等。

回顧過去的食安風暴,成因多在於工業原料混入食品加工鏈中,於是今年1月立法院討論《食管法》修法爭執不休的部分在於所有複方食品添加物是不是都要經查驗登記。沒想到修法過後沒幾個月,國內發生的食安風暴不完全起因於食品中添加了工業原料,還起因於油品中添加了餿水油。

【撲馬想想】從氣爆到豬油爆—台灣還能繼續爆下去嗎?

小蝦米無法對抗大鯨魚

在1970年代的古典法律社會學中,經常提出在法庭上,小蝦米(The Have Nots)無法對抗大鯨魚(The Haves)的研究,理由不外乎有三:一是大鯨魚經常打訴訟,對於遊戲規則非常熟悉,知道如何遊走於遊戲規則,製造對自己有利的型態,二是法院的判決與判例通常是由大鯨魚所建立:既然大鯨魚常打訴訟,他們即使敗訴,也可以建立將來對自己有利的規則,而法院在案件眾多的情況之下,很容易就遵循過往判決,延續對大鯨魚的有利環境。三是小蝦米的律師通常沒有什麼動機或資本去規劃未來同樣的訴訟,反觀大鯨魚的律師卻有強大資本著眼於未來,進而規劃一個讓大鯨魚可以舒適拉屎的空間。

如今,這些研究已不侷限於法庭內。由於法律存在於日常生活中,我們連呼吸都可能受到法律的規範(例如空氣品質的法規)。而所謂的「大鯨魚」,不僅僅是擅長在法庭上攻防,更擅長的是在平日建立好對自己有利的規則,並且培養特定的機構文化,如此百密而無一疏,一旦有什麼事情「爆」了,也可以全身而退。

【京都想想】 台日公民社會為何無法建立對話、合作與連帶?(下)

修正「非現實」的現實主義戰略

從而,筆者對日本進步行動者的建議是,在日本國內議題上,日本的極右翼勢力在這幾年來迅速成長,一方面你們對其保持批判嚴厲的同時,更應意識到是什麼樣的國際政經因素,造就了今日日本社會極右翼政治意識形態再興的溫床。日本公民社會的進步行動者若不能跳脫既存左右對立或冷戰結構的認知去面對今日整個東亞的大結構問題、不願意跳脫國內議題的侷限,進一步將議題關懷延伸到國外,乃至對總體的國際關係結構進行再認識,然後積極面對中國國內苦難中的公民社會,以及深受中國帝國主義擴張所害的台灣、香港、澳門、圖博、新疆,去提出進步的主張與行動制約中國。那麼就如同過往的日本左翼、乃至今日部分進步人士,自以為現實地選擇敵友關係而避免積極批判中國,卻徹底放棄對於東亞區域自由民主人權問題的話語權,毋寧是今日日本在關心台灣、香港圖博的中國因素、以及中國內部人權問題的場合,由於進步論述都缺席,造成話語權拱手讓予保守派的結果。

【打狗吹水】 台灣傳媒政治行銷第一人:從本土政客蘇南成的往生談起

9月2日晚間,出身台南的本土政客蘇南成往生,享年78。外界以其大頭為稱號的「大頭成」,其忽又國民黨、忽又黨外的政治姿態,讓人難以捉摸;至於,出身台南市議員、至民選脫黨台南市長、官派高雄市長、到末代國民大會議長的從政資歷,亦算是台灣政壇的異數。

然而,出身威權年代下地方選舉的本土政客,一路從民選市長到官派市長,甚至末代國大議長而扶搖直上,其往生後的報導與紀錄,相較於國民黨「技術官僚」(technocrats )出身的孫運璿或王作榮等人往生後的報導與悼念之聲,實是寂寥。事實上,同是往生消息,此種刻意美化與放大國民黨「技術官僚」政客,以及忽視出身威權年代的本土政客,就某種效果與意義而言,都是國民黨威權意識形態與思維的作祟表現。

同是往生,技術官僚與本土政客大不同?

【京都想想】 台日公民社會為何無法建立對話、合作與連帶?(上)

隨著318後台灣新公民政治路線的穩定成形,定調於進步路線的公民政治,提出「中國因素」與台灣內部黨國政治資本的結盟,作為今日台灣社會民主與進步價值發展面臨最大的敵人。因此台灣的公民力量近來積極尋求與香港、中國公民社會、乃至圖博的行動者們建立對話與連帶。然而在東亞地緣政治上對台灣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日本,台灣的新世代行動者們卻仍然苦惱於不知如何開啟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