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吹水】 台灣傳媒政治行銷第一人:從本土政客蘇南成的往生談起

友善列印版本

9月2日晚間,出身台南的本土政客蘇南成往生,享年78。外界以其大頭為稱號的「大頭成」,其忽又國民黨、忽又黨外的政治姿態,讓人難以捉摸;至於,出身台南市議員、至民選脫黨台南市長、官派高雄市長、到末代國民大會議長的從政資歷,亦算是台灣政壇的異數。

然而,出身威權年代下地方選舉的本土政客,一路從民選市長到官派市長,甚至末代國大議長而扶搖直上,其往生後的報導與紀錄,相較於國民黨「技術官僚」(technocrats )出身的孫運璿或王作榮等人往生後的報導與悼念之聲,實是寂寥。事實上,同是往生消息,此種刻意美化與放大國民黨「技術官僚」政客,以及忽視出身威權年代的本土政客,就某種效果與意義而言,都是國民黨威權意識形態與思維的作祟表現。

同是往生,技術官僚與本土政客大不同?

這一陣子,台北市長參選人柯P對蔣經國的肯定言論,引來許多撻伐。其實,擁抱威權殘餘的錯誤思維,這本非柯P個人獨有,而是剛好證明欠缺轉型正義所帶出的歷史記憶與價值的重建,令致台灣社會與人民的身心靈,依舊殘存大量國民黨意識形態、史觀、或錯亂的歷史思維,並深受其荼毒擺佈,導致各種令人難以置信的言論跟想法,瀰漫在台灣社會與常民對話之間。

然而,對蔣經國的錯誤認識中,最常被稱頌的則是所謂台灣「經濟奇蹟」,並順勢嫁接至背後一群無私推手—「技術官僚」的理性擘劃,終致打造出亮麗經濟成績單的「大有為」政府。台灣御用或幫閒學者,更不忘吹捧國民黨技術官僚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甚至更把這些國民黨技術官僚(指涉的幾乎清一色都是戰後來台的「外省」官僚)的無私報國心情,源自於繼承「中國救亡圖存使命」的「實業救國的儒官」云云。這種「偉人意志論」(voluntarism)的書寫,隨著年邁的技術官僚個人回憶錄的出版,以及往生後媒體的大肆吹捧,在在讓台灣歷史的解讀,產生進一步的偏食與扭曲。

但出身本土地方政客的蘇南成,天生卡歹命,欠缺這批國民黨流亡政治權貴「技術官僚」的天生好命,一切只能「愛拚才會贏」。國民黨來台後,本土菁英在228屠殺,踵接其後的清鄉、白色恐怖,早就噤聲;因此,雄心壯志者只能在「拚經濟」的中小企業領域、或晉身專業中產,如醫師或律師,找到自己出頭天的機會。至於,僅餘的地方頭人,則被吸納進威權侍從主義下的政經抵換體系中。蘇南成,本土政治素人一枚,想在威權年代中從地方突圍,並發展個人的政治職涯,能作的便是媚俗與算計,以追逐個人政治職涯的晉升。

戒嚴年代下的傳媒政治行銷第一人?

曾任中國時報社長兼總主筆的資深報人楊乃藩,曾指出在1987年解嚴之前,號稱台灣最懂得善用傳媒進行政治行銷者,非外號「大頭成」的蘇南成市長莫屬。蘇南成從1968年以國民黨身份選上台南市議員之後,踏入政壇,4年後未獲提名仍執意以無黨身份參選台南市長,並敗於國民黨手中,鎩羽而歸。1977年,蘇南成終於問鼎台南市長寶座,也清楚地知道群眾的選票,才是其政治職涯的保證。於是,大頭成即刻推出「夜間辦公」、「馬上辦中心」等政治噱頭,更舉辦各項大型活動,以擄獲討好選民。在高民意支持之下,蘇南成再度當選第二任的台南市長,並獲得蔣經國青睞,以天子欽點之姿,重回國民黨懷抱。

1985年5月,蘇南成任期屆滿之前,再度獲得拔擢,轉任高雄市官派市長。就任高雄市長之後,隨即搞出萬人壁畫、千人畫展、海上大餐與彩繪大地…等等活動,深諳傳媒政治行銷,並企圖訴諸市民民意跟歡心,以力壓高雄市議會的在地議員。以1985年12月30日的「海上大餐」活動為例,大頭成市長選定高雄港區內的前鎮漁港漁市場頂樓為「海上大餐」的地點,並邀請中正高工管樂隊於現場演奏,同時請來全國藝文界人士來點奏樂曲。為此活動,漁港旁的船隻,還特定裝上明亮燈飾,整齊地停靠在岸邊供民眾參觀欣賞。

彼時的這場「海上大餐」所意欲彰顯的「藝術饗宴」,至今想來可笑;但除卻蘇南成的濃厚政治秀味與充滿斧鑿痕跡的政治行銷之外,其實某種程度也表現出高雄市民對親水休憩空間的一種渴望,而蘇南成卻深諳市民心理,而以此來包裝行銷,直接訴諸市民歡心,彌補自身所欠缺的在地政緣與人脈,讓空降市長得以有效推動政務。蘇南成深知,高雄人聞臭而閃的「仁愛黑龍江」(愛河),歷經前幾任的王玉雲、楊金欉、許水德等市長,皆拿不出有效對治作為,若能搞定已成為「黑龍江」的愛河整治,則民心收攏將不日可待。於是,愛河整治問題再次浮出檯面,並開始成為政治秀場。

為此,蘇南成選定截流整治工法,砸下更大手筆的公帑,期能滌除黑龍江遠播之臭名。整治期間,蘇南成不僅找來媒體記者的公開見證,市議員陳村雄竟兩度躍入河中,並宣稱回家後始發現西裝口袋中竟然有愛河撈起的螃蟹,以此證明蘇南成治河之功。此舉不僅引來民眾訕笑,更傳言村雄桑拿了好處才會如此情義相挺云云,在在傷害了陳村雄與螃蟹的感情。此外,蘇南成任內,為了證明愛河整治成效,也大膽地把龍舟比賽再度移回愛河舉辦。高雄政治人物慣以愛河為作秀政治學的舞台,其實早在戒嚴前蘇南成當市長時,已隨著一片龍舟咚咚鏘鏘的較勁聲中粉墨登場。

蘇南成利用大型媚俗活動的政治行銷手法,逐漸在解嚴之後,成為各地方民選首長施政效法的主旋律,導致台灣各地方政府淪為大型活動公關公司。姑不論當下台灣的地方政府公務員,整天忙於舉辦或外包各項活動,並以此成為民眾有感的政績,媚俗得令人難過,但在解嚴前即深諳以活動來進行傳媒政治行銷,並贏取民心,蘇南成可說是先行者。如果政治業務是一種服務業,那蘇南成的客服精神,在戒嚴時期「官虎作悵」的年代中,這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了。

以政治價值跟理念而論,蘇南成實是無啥值得訴說或紀念之事;但就政治姿態與迎媚對象上,蘇南成也算是少數在戒嚴年代中,仍具「以客為尊」的敬業政客了。蘇南成往生了,但其當年善於利用政府大型活動,進行傳媒政治行銷,以作秀媚俗、以政治包裝,卻成為當今地方民選首長政客「城市治理」的主旋律;就這點而言,便值得為蘇南成寫些隻字片語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