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誰還在製作蔣經國?

當代大史學家Peter Burke的名著《製作路易十四》,是十分引人入勝的學術作品。這本著作告訴我們一個政治人物如何利用文字、圖像與媒體來塑造自己適宜的形象,人民又是如何心甘情願地照單全收,堪稱是文化史領域的經典作品。眼光放廣來看,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法國有路易十四,台灣也有蔣氏父子。國民黨敗退來台灣以後,透過媒體強力宣傳,時時刻刻製作蔣氏父子,以至於在某些老一輩台灣人的心中,蔣氏父子簡直就是民族救星加上民主燈塔。

要不要步香港後塵 台灣人自己決定

中共正式「決定」香港2017年的選舉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假的普選。

香港特首「選」出來的方法,是由一個普羅香港人無份選舉的「選舉委員會」說了算。這個總共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來自政界、商界、宗教界、新界原民居等等,都是上層人士,與中共政治上經濟上有千絲萬縷利益關係。

現在制度是這樣的:一個人想做香港特首,他要得到八份之一選委提名,才可以成為候選人。候選人有了,投票的,同樣是那1200人選委。提名是他們,投票又是他們,與普羅香港人無關。

【政策想想】軍人的保守與進步

雖然保守被公認是項缺點,但保守是軍人的美德。

保守是相對性的,在民主發展成熟的國家中,軍人的保守相對於社會公眾特別明顯。根本的原因在於:軍隊與社會本就常保持一定的隔閡,軍隊築起高牆來隔絕於社會並維持它本身的自主與獨特。這種高牆是實體的,是所有軍事基地與營區的特色。但也是心理的,軍隊特意強調團隊性格與分明的層級關係,透過命令與紀律要求、潛在的慣例或儀式,乃至嚴格的訓練,來社會化它的成員,使之壓抑或去除作為社會公眾一份子所有的個人主義與異質性,而成為軍隊團體中具高度同質性的戰鬥員。在過程中,個人在投身軍旅前由社會所學得的許多價值將臣服於軍隊集體的價值與要求。

陳文政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從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看台日社運交流問題(上)

若說311震災捐款是讓一般的日本人第一次意識到台灣這塊土地的存在,今年三月以降的一連串行動,則是讓日本各界意識到台灣公民力量的存在。因此而對台灣開始有興趣的日本各色團體實不在少數,他們各自主張些什麼,對於他們伸出的友誼之手,應如何應對,實在是日後交流必須面對的課題。以下將分別簡介日本左右翼之脈絡,並討論應如何與之互動。

三月社運成員訪日風波

在七月初,媒體報導了三月社運成員林飛帆、黃國昌等要前往日本訪問的消息,然而,黃國昌在臉書上回應道,他不克前往,但希望交流圓滿成功。林飛帆稍晚也在臉書上發文澄清,表示確實有數次獲邀前往日本,但因正值立院臨時會不克前往。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參訪聲援三月社運的日本團體,並拜訪60年代反安保占領國會的運動者交流經驗。

展書如見人,峨然矗百年──史明及其《台灣人四百年史》再版的時代意義

《台灣人四百年史》(以下簡稱為《四百年史》)自1962年首次出版已經過了半個世紀,近日終於在眾人共同的努力之下重新再版。這套書的再次現身,不僅是這幾年來重新發掘、詮釋「史明學」的重要里程碑;另一方面,也為近百年來台灣人自我追尋與追尋自我的艱辛歷程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見證。

戰後東瀛的台灣研究系譜

「史明」及《四百年史》的誕生,體現的是近代台灣人群體對於現代歷史意識的覺醒。日本統治末期台灣人如黃得時、陳逢源等人興起了書寫歷史的熱潮,史明自1949年從華北解放區逃回台灣以後,也開始他一邊搜集文獻資料、一邊進行武裝組織、企圖暗殺蔣介石的兩種行動傾向。因此,這本後來延至1962年才在東京出版的《台灣人四百年史》(日文版)的學術價值雖然無庸置疑,卻也不可以忘記她在知識的積累與堆疊之外,同時還肩負著運動與宣傳的功能。

【政策想想】股市台滬港通可以慢議

最近財經界熱議的話題無疑是著力於打通中國大陸和香港之間股票投資的滬港通了。如今台灣的金管會也在8月底宣布正在研擬股市台滬港通的政策。

擬議中的滬港通,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雙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以此實現滬港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自中國證監會今年四月正式批复以來,滬港兩地股市反響熱烈。近來更傳出台灣金管會研議允許台灣投資人趕搭預計於十月份開通的滬港通列車的可能性,實現台滬港的三地互聯機制。

在如今金融一體化,全球化的時代,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任何有助於投資與資本自由流動的舉措都是值得歡迎的。具體到台滬港通的問題上,這一互聯機制無疑將進一步拓寬台灣資金(特別是人民幣資金)投資中國大陸的管道,提供更多投資的可能性與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台灣似可不必趕搭這趟早班車。雖然計劃中的滬港通在投資者和券商中引發了濃厚的興趣,但諸多重大的技術,法律和監管合規問題仍有待解決。

【撲馬想想】柯震東震出我國毒品政策的爛瘡

柯震東效應

柯震東在中國吸毒一案震驚了媒體界,也開啟了許多辯論,如毒品合法化問題,中國法治問題等等,然而在這些混戰當中,最讓我注目的卻是這篇新聞:

「藝人柯震東、房祖名在大陸涉嫌吸毒案,引發全台聞毒色變;新北市教育局今天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提案,希望在新學期開學針對高中以下學生進行健康檢查時,增加尿篩毒品項目,藉此維護學生健康。」(節錄自新聞

雖然最終提案不成立,但讓人手心發汗的,是新北市這陣子一連串的政策,先是要求國高中配置CO(一氧化碳)檢測儀,藉以檢測學生有無吸煙,再來就是提出驗尿驗毒項目,並針對「有疑慮者」做檢測。這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政策,正正揭開了我國統治技術的爛瘡。

毒品問題。我們可以怎麼做?

【首爾想想】船難後 遭政府與媒體玩弄遺棄的罹難者家屬們

8月中復歸記者崗位後,我規劃所跑的第一個新聞是世越號船難的後續處理問題。連日來,我每天下午趕赴首爾清雲洞居民中心,那裡離南韓總統府青瓦台只有幾百公尺的距離。

Feras-ALHomse─從敘利亞逃到德國的政治難民

Feras今年三十歲,大學時在敘利亞修習護理,畢業後在醫院擔任護理人員。

2011年內戰爆發後,獨裁政府禁止所有醫院治療、收容那些受戰火波及的無辜百姓,但他和同事們仍然偷偷地把受傷的老百姓安頓在醫院裡,而這在敘利亞是違法的,被發現絕對會被判刑,甚至會連累家人, Feras因此從不告訴家人他真正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