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可能瓦解英國的政治賭注:蘇格蘭獨立公投

友善列印版本

2014年9月6日,根據英國BBC針對將於12天後舉行的「蘇格蘭獨立公投」民意調查,「支持蘇格蘭獨立」達47%,而「反對蘇格蘭獨立」則落居於45%,未表態8%,出現「黃金(死亡)交叉」。隔日,YouGov的民意調查亦出現相同的結果:支持獨立高達51%,反對方則以49%落後。

消息一出,部分英國及歐陸媒體隨即刊載「聯合王國即將解體」的聳動標題。然而,此次公投僅處理「蘇格蘭是否應自聯合王國獨立」,倘若通過,英、蘇「雙方」並未針對其餘連動的經濟、社會及國防問題有所著墨,例如:蘇格蘭是否當然成為歐盟會員國、離開聯合王國之後,是否如同愛爾蘭而受到歐盟的援助、是否加入NATO及其條件、是否繼續流通使用英鎊、是否成立中央銀行、如何處理北海石油、如何償還原有的國家公共債務等。因此,如果蘇格蘭通過獨立公投,勢必針對上述事項重新與倫敦政府談判磋商。問題是,相較於西敏寺,蘇格蘭民族黨(SNP)及蘇格蘭自身的政經條件在日後的協商並不具備優勢,獨立公投通過之後,真正的問題將接踵而至。

而這一切必須從2012年英國首相卡麥隆(Cameron)及蘇格蘭地方政府首相薩蒙德(Salmond)的一場政治博弈談起。

不可否認的是,蘇格蘭人(Scottish)與英格蘭人(English)間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差異。不過,雖然蘇格蘭的分離意識存在已久,但一直是以向倫敦政府爭取「權力下放」(devolution)為政治訴求的主軸,主張脫離聯合王國的意見並非強勢的主流意見。畢竟,長久以來,是蘇格蘭人(Scottish)也是英國人(British)的身分認同毋寧是多數。

然而,隨著蘇格蘭民族黨的崛起及倫敦政府逐步的「權力下放」政策,分離主義的訴求,逐漸從「擴大中央權力移轉的範圍」推移至「獨立於聯合王國」的光譜極端。民族黨一改早期溫和的政黨形象而漸趨極端,從其2007年及2011年(蘇格蘭議會大選)均成為最多席次政黨的選舉結果來看,其訴諸於蘇格蘭民族主義的策略,似乎頗受選民的青睞。

問題是,執政後,如果短期無法改善蘇格蘭的經濟、生活條件,操作以敵視倫敦政府為主而獲取選票的分離民族主義,優點是:民族黨得繼續將執政問題歸咎於倫敦政府並未充分移轉權限予蘇格蘭議會;然而,其危險處在於,已贏得兩次大選的民族黨,此時若不「加碼」,不免令人「看破手腳」,遭質疑「玩假的」。因此,勝選不久,薩蒙德即承諾將於2016年舉辦獨立公投,而2015年剛好是蘇格蘭議會大選,似乎試圖再度將民族主義及大選結合起來操作。

面臨此發展趨勢,英相卡麥隆於2012年做出一個可能完全改變聯合王國的決定:與其阻擋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推動,不如提早於2014年舉行。其時間點剛好在2015年蘇格蘭大選的前一年,一方面當時的民意調查對於卡麥隆的決定有益,另一方面又可縮短民族黨動員獨立公投運動的時間,似乎是個正確的政治判斷。

對於薩蒙德而言,2014年獨立公投可能是一場無法拒絕的安排。一方面,就時間點的考量,既然分離主義是該黨的核心論述,似乎不易找出反對提早舉行獨立公投的堅強理由;另一方面,就公投的項目來說,蘇格蘭爭取分權已久,也於布萊爾任內獲得極大的斬獲,如果倫敦政府依然是蘇格蘭發展遲緩的歸咎對象,脫離聯合王國將成為當然的選項。

對於英相卡麥隆而言,這場公投則是「蘇格蘭獨立運動到此為止」或「聯合王國就此解體」的政治豪賭。就前者來說,倫敦政府已歷經蘇格蘭民族黨幾十年的政治勒索,希望透過一次性的獨立公投解消該政黨操作已久的「民族主義牌」,如果獨立公投未過,分離主義的操作光譜將封鎖在「權力下放」的範疇,短期內瓦解獨立運動的能量。然而,蘇格蘭反英格蘭的情緒可能遠比卡麥隆所想像的強烈,此可由柴契爾執政後,最具傳統英格蘭色彩的保守黨至今於該地慘烈的選舉結果得到一定程度的驗證。何況,民族黨的崛起似乎反映該地的分離主義已經不是傳統上由菁英階層所主導的運動,毋寧是「由下而上」的發展,公投結果可能超乎倫敦政府的預測。

2014年9月18號,這場可能徹底改變聯合王國命運的世紀博弈即將揭曉結果。如果獨立公投通過,大不列顛島的政經版圖將面臨重大的變化,以蘇格蘭目前的條件,若缺乏英格蘭於日後協商時一定程度的善意,蘇格蘭人民是否真能於獨立之後盼望到薩蒙德所承諾的願景?目前,關於獨立後應如何處理英、蘇之間的關係均只是「支持陣營方」的政策倡議階段。蘇格蘭,妳真的準備好了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