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思考題】(二十九) 雞蛋不放同一個籃子裡

友善列印版本

中度颱風麥德姆來襲,翻開新聞報導,又有許多地方因而停電,「北市士林1725戶停電搶修中」,「花蓮兩萬九千多戶停電,台東一萬兩千多戶停電,積極搶修當中」,當然,去年7月的蘇力颱風,士林也一樣有數千戶停電。

不過,其實可不用等到颱風,就拿剛提到的士林來說好了,去年10月,因為遭地方政府施工單位挖斷輸電線,逾2.7萬戶停電;去年6月,因為變電箱爆炸,造成617戶停電;今年6月21日,台北市包括文山區、士林區、南京東路4段、敦化南路1段、敦化北路一帶、忠孝東路4段及市民大道4段等地區,下午都發生停電,原因不明。

在本系列的第七篇,我們就說過,許多台灣人以為電廠一直發出一樣的電就很「穩定」,只擔心備載容量不足,其實就算備載容量不足,一整年大多數時間也不會達到尖峰而用上所有的備載容量,真正達到尖峰的也不過是少數時間的少數尖峰時點,但是看上面士林的例子,因為集中式電網任何環節中斷就會停電的特性,颱風天也停電、變電箱爆炸也停電、挖路亂挖弄斷電線也停電、原因不明也停電,其實咱們可說本來就活在一個經常莫名其妙停電的環境,但卻不擔心這些讓人毫無準備所以更容易產生損失的無預警斷電,反而成天在擔心就算會發生也是有事先規劃的分區限電。

對了,還有每當台電必須要維修輸配線路,維護工程進行中往往要短暫停電個15分鐘至幾個小時,但因為都會事先公告,也很少聽說有人因此受到什麼嚴重經濟損失。

前幾篇我們都從經濟面與產業發展的觀點來看分散式能源,有人回應說有點像廣告,不過分散式能源相關的產業多到數不清,所以若說是廣告,也不知道對象是誰,只能說在幫整個未來產業在打廣告。但這回我們就不談這些銅臭味太重的問題,來談談穩定的用電。

第十九篇中,我們提到美國的首善之都紐約,發表《能源願景改革》(Reforming the Energy Vision)計畫,整個大計畫可說就是要將紐約分散式能源化。我們說過紐約想要分散式能源化,主因就是珊迪颶風天災的停電經驗,而在紐約之後,一樣受過珊迪颶風教訓的紐澤西州,也注資2億美元,要將州內各種重要設施,都分散式能源化,包括醫院、緊急應變中心、市鎮中心、通信網路,以及可用來作為災害發生時的避難中心的各級學校。

分散式能源若談其能源安全上的概念,其實比經濟與產業上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就是「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假設你的屋頂有太陽能電池,地下室有個能源儲存的電池包,社區還有一組小型分散式燃氣發電機組,搭配飛輪儲能,之後再連接台電的電網,不管是颱風天、挖斷電線、還是電池壞掉,要這一切全數故障,你才會完全沒電。雖然你的自有能源可能只能支撐平時的一部分用電,但是天災人禍發生時,即使不能像平時整天大開冷氣,至少抽水馬達能運轉,冰箱會冷,有基本的水與食物,不會回到前工業時代去。

更進一步來說,手機基地台也有自有分散式能源,能在電網有各種意外時繼續運作,於是你還有手機訊號可以對外通訊,社區附近的學校都有分散式能源,於是家中沒有自有能源的人也可到那邊去避難,洗個熱水澡或幫手機充電,救災單位也可從學校發號施令,醫院有多種分散式能源,不會柴油發電機故障就全院停電要緊急疏散。

從上述的假設情況,應該可理解為何紐約與紐澤西州將分散式能源視為是預防天災人禍的能源安全之道,這些當然也都是從過去的教訓學來的。

台灣面對許多風險,包括戰爭、天災、人禍,最特別的例子就是中台灣電塔倒塌造成全台大停電,這完全凸顯出集中式電網的弱點所在,隨著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將越來越頻繁,以及台灣水土保持不佳,和颱風地震頻仍,隨時有可能發生走山、電塔基座掏空等狀況,因而造成電塔倒塌而斷電。

而在平地市區內,危險因素也沒有少到哪去,以台灣各級單位施工的習性,挖斷電線的事故一定還會不斷發生,更別說去年6月新聞報導,廉政署調查指出,承攬台電變電箱的六家廠商至少有三家不合法,並估計全台八成以上的變電箱都是黑心貨,導致變電箱一個月「連五爆」,台電維修單位疲於奔命。

今天的能源思考題,想請大家帶回去思考的就是,當集中式電網已經證明如此千瘡百孔,我們還要繼續催眠自己這是「穩定」?還是該學紐約與紐澤西州,「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先前我們談了很多價格、經濟、產業問題,這些都是有價的,但,更重要的能源安全,有時則是無價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