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財政金融
王思捷
五月 07,2015
【政策想想】 讓台商、外資重返台灣的產業政策 ──專訪王震華(下)
前文回顧: 【政策想想】 台灣經濟轉型來自創新,創新來自教育大革命 ──專訪王震華(上) (台灣要有什麼樣的產業政策,才能使「悶經濟」再度復甦?國家又需要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想想論壇近日專訪前廣達電腦總經理,現任美商杰納絲科技董事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王震華,以下為專訪摘要。) 屬於台灣的30年IT榮景已過,台灣經濟急需轉型,卻苦於投資外移、內需不振,...
教育文化
朱宥勳
五月 06,2015
高中國文可以這樣教
近日,隨著高中歷史與公民課綱「微調」的白熱化,也開始陸續有人注意到高中國文課綱的問題。(比較詳細的討論,可見拙作〈除了歷史和公民,你知道國文課綱也被調了嗎?〉,此處不贅。)事實上,國文科一直有著非常嚴重的問題,就算解決了這次的課綱爭議,這個科目都還是應該進行一番徹底的改革。目前我們所爭議的文白比例問題、意識形態問題,其實都沒有深入此一科目真正的沈痾。對於現行的高中國文科,各種批判的意見已有許多,...
財政金融
王思捷
五月 06,2015
【政策想想】 台灣經濟轉型來自創新,創新來自教育大革命 ──專訪王震華(上)
(台灣經濟如何振衰起弊?年輕人如何創造未來?國家又需要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想想論壇近日專訪前廣達電腦總經理,現任美商傑納絲科技董事長、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王震華,以下為專訪摘要。) 台灣經濟面臨全球化挑戰,勢必要揮別勞力密集、代工的舊模式,推動「三創」創意、創新和創業,創造新經濟模式,才能打破「悶經濟」,但是在鼓勵與促成創業的同時,人們必須了解「所有的創業者,都不是政府培養出來的」。...
撲馬
五月 04,2015
【撲馬想想】 監視器真的那麼可怕嗎?
柯文哲市長日前語出驚人,表示要用監視器抓違規停車,引起相當大的反彈,法界人士表示此舉根本沒有法源,有違法之虞。針對法界人士的批評,柯文哲強調「法律是服務人,而不是人去服務法律」,並指出被法律限制的人是「腦袋裝大便」。 對柯文哲想法的批評,不外乎是(一)監視器侵犯了民眾的隱私權,又稱資訊自決權;(二)即使國家要侵犯隱私權,也必須有法律的授權方可執行(例如監聽),用監視器抓違停並沒有法律授權...
媒體觀察
萬宗綸
五月 02,2015
台灣人的英語自我殖民:從媒體嘲諷李全教談起
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絲毫看不出好笑的部分。台南市議會的議長李全教召開所謂的「國際記者會」後,被部分媒體揶揄嘲諷,針對國際記者會沒有國外記者提出質疑是在合理範疇,但最令人難過的是那些被認為本土派的媒體,包括《自由時報》、《壹電視》和《三立新聞》在內,分別用「像韓國人在講英文」、「台式英文」和「口音很重的東南亞腔」來對李全教進行人身攻擊。這玩全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新聞操作。 我先說明,...
全球脈動
張智程
五月 02,2015
【京都想想】危機或是轉機?美日新同盟關係對台灣的意義
中國一連串在經濟與軍事大規模擴張、企圖取得亞洲霸權角色的行動,喚醒了美日同盟的焦慮,三月底中國在亞投行成立的外交戰場上成功拉攏美國最堅實的歐洲與亞太盟友對美國倒戈相向,使得感受邊緣化危機的美日關係加速進入「蜜月期」。 美日兩國近期內除了加速TPP的談判之外,睽違18年的「美日安保指針」---作為美日同盟軍事行動基礎的規範也修訂完成。本周安倍晉三首相訪美,...
文化研究
藍士博
4 月 30,2015
印刷業,非賣品 ——拆穿國共合作下的一著好棋
近年來中國開始從過去吸引台商、台資西進的方式,逐漸地往進駐台灣、加強雙邊往來的階段進展。文化界在面對台灣、中國日益頻繁的經貿往來,擔憂的始終是我們的思想、言論與出版自由會不會在服貿、貨貿協定下遭到犧牲?另一方面,雖然馬政府再三強調有限度開放的是印刷業,而不是出版業;但是從台灣歷史中可以發現:印刷業不僅具備了大量複製、生產、傳遞思想與意識形態等功能,更與出版業、文化界唇齒相依,...
教育文化
林柏寬
4 月 30,2015
大學個人申請的弔詭現象,不斷上演中!
聯考年代,成績排名全國第654名、PR99,能否錄取兩千個名額的醫學系?成績排名全國第4800名、PR97會名落孫山,連一個合理想要的志願科系都填不上嗎?在現今大學個人申請制度下,筆者周遭卻有兩個真實但殘酷的案例。 第一個真實案例發生在筆者的學生身上。他錄取了國防醫學系,眾人恭賀聲中,他心中卻仍有不平。這位學生考了73級分,排序在他前面的75級分有182人、74級分有451人,...
全球脈動
許仁碩
4 月 29,2015
美軍基地與教科書:「親中沖繩」背後的真實與教訓
近來由於美軍基地問題,沖繩縣翁長知事與中央政府的連番交鋒,使得邊陲小島成為日本政治的焦點,對此,台灣不少媒體表達了對沖繩走向「親中」的憂慮。有趣的是,在去年一場318運動參與者在沖繩的座談中,由於與會者表態支持反基地運動,而讓在場原本期待「反中同盟」的日本右翼,翻臉怒批台灣運動者是「中國共產黨」。事實上在「反美親中/親美反中」的二分法之外,同為強權夾縫中的小島,沖繩其實提供了許多可供借鏡、...
環境經濟
林駿傑
4 月 29,2015
找回一座森林 ──一場體育到公民的對決
2015年4月25日,護樹團體以「找回一座森林」,宣示對巨蛋的不滿,是臺灣體育運動與公民運動的關鍵對決!走上街頭,看著光復南路碩大的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宣傳海報。心想,曾有多少盼望台灣躍上國際舞台的光榮時刻的公民,對比今日走在街頭的這群運動者,不禁唏噓。沒想過巨蛋還未開幕,便能聚集三、四千人一同表達對政府、財團的憤怒。請問,您們有看見公民這顆的直球嗎?沒有!一好球!...
‹
…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