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陳威臣
4 月 28,2020
【鐵份補給】武漢肺炎下的日本鐵道
武漢肺炎(COVID-19)在日本延燒至今,已歷經三個多月,疫情在沒有降溫的情況下,確診人數已達一萬三千多人。如此嚴重的狀況,逼得日本政府在4月8日宣布七個行政區進入「緊急事態宣言」,事隔一週還將緊急事態擴增至日本全國。 包括東京、大阪等地的首長,紛紛呼籲民眾盡可能待在家不要外出,就連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也在四月底黃金週前夕,懇求民眾不要進行遠距離的移動,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音樂藝術
Join
4 月 20,2020
【聽那些女孩唱歌】洞見下個世紀的輝煌盛世──蘿莉.安德森Laurie Anderson
蘿莉.安德森(Laurie Anderson)是一個絕對適用於「偉大」一詞的藝術家。她不僅以前衛音樂家的身分為人熟知,更是表演藝術、裝置藝術、視覺藝術和電子藝術各方面的先驅;對人類文明的洞察、對科技發展的省思、對未來社會的關切,都是她如繁花盛開眾多創作中極為深刻、耐人尋味的主題,各種對性別、政治、反霸權的議題更是不曾在她的作品中缺席;作風前衛、批判消費主義,卻也擁抱流行、深入大眾文化核心,...
文化研究
邱振瑞
4 月 19,2020
【日晷之南】文學之神的安排——森鷗外
正如諸多研究者指出,當我們論述日本近代文學的發展史,必定要將森鷗外(1862-1922)的文學歷程置於日本近代史的視野裡,否則就不易找出這條主線。然而,要面面俱到評述森鷗外的思想作品,本身就是一種艱難的挑戰,因為不論對其語言(明治時期的文體)或者卷帙浩繁的存在,都足以讓好奇者望而卻步。 已故著名日本文學家唐納德.基恩在其《閱讀日本文學》評論集中,就曾提及他面對森鷗外文學的尷尬境地。...
歷史書寫
馬非白
4 月 19,2020
【被遺忘的歷史】手握屠刀的獨裁者與終極判官
「凡判處十二年以上徒刑者,一律改處死刑,林森田、蔡清山、周明鴻等三名判處徒刑十年,餘如擬。」 「本案被告呂阿立、魏德旺、洪振益等三名,既認定均屬匪幫下級幹部且有從事叛亂工作表現,犯情無可恕,應即改判死刑,餘悉准照簽擬辦理。」 以上兩則判刑的裁決,只是獨裁者蔣介石對政治案件審判下達終極審判,數不清實例之中的兩例。前者是發生在1952年,後者則是早一年的1951年。...
財政金融
,
全球脈動
陳鴻達
4 月 16,2020
華爾街之狼不死 只是手法不斷翻新
對於近來華爾街的金融動盪,很多人把它歸責於肺炎疫情使經濟活動急凍所造成。事實上疫情只是導火線,爆炸的火藥之前就已經埋好了。這個問題若不釐清,不但無法對症下藥,日後華爾街的金融風暴恐將更頻繁。 舉債購買庫藏股吹大股債市泡沫 近年來美國股市多次「看回不回」,一路驚驚漲到今年二月十二日創下歷史新高。由於股市的榮景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投資者對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很容易過度反應。...
歷史書寫
馬非白
4 月 12,2020
【被遺忘的歷史】立委劉如心「通匪附匪」被槍決
「立委劉如心通匪叛國/今執行槍決/參加叛黨竟敢來台開會/賊膽心虛想溜終被捉住」——《自立晚報》,1950.10.09 「叛逆立委劉如心/昨在馬場町伏法」(照片:槍斃,叛逆立委劉如心/綁抵刑場/倒地斃命)——《中央日報》,1950.10.10 「身為立委竟甘附匪/劉逆如心昨日正法/他曾在廣州匪偽機關工作/又來台開立院會事敗被捕」——《公論報》,1950.10.10...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4 月 08,202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再翻台灣電影史第一章(下)
往前閱讀:【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再翻台灣電影史第一章(上) 讀台灣電影最早放映的五種說法 為何會有這麼多差異?這些差異或因當事人的記憶有誤,或因電影放映定義等 問題等所致。無論如何,這些第一次電影放映的討論,最終仍應參照當時最重要的《台灣日日新報》(底下簡稱台日)。值得一提的是,台北藝術大學李道明教授與香港浸會大學合作的「台灣電影史研究史料研究庫」,將《台日》...
歷史書寫
邱振瑞
4 月 06,2020
【日晷之南】兩個思想轉向者的自白
對處於時代困頓中的熱血青年而言,當他們遇到看似神聖的無政府主義的漫天白絮,就注定要被這個思想詭謎攪得驚醒不安。 幸德秋水與堺利彥 以歷史的角度來看,明治時期的自由民權運動掀起第一次民主運動高潮,在日本近代政治史上留下民主的精神痕跡。順著這個邏輯,大正時期(1912-1926)的德謨克拉西(Democracy)運動,可謂是民主政治運動第二次高潮。這兩次運動有個特質,...
歷史書寫
馬非白
4 月 05,2020
【被遺忘的歷史】郭國基口禍與「乞食趕廟公」的文化衝突(下)
往前閱讀:【被遺忘的歷史】郭國基口禍與「乞食趕廟公」的文化衝突(上) 郭國基與傅斯年有關台籍學生與華僑、外省學生的差別待遇爭議,除了宿舍與校舍的問題之外,華僑、外省學生入學比率偏高,有一個實際數據可以看出其中的高度偏頗: 根據台大學籍資料的統計,從1946年至1949年間,台大各學院入學學生總人數是2,196人,省籍人數與比例為:台籍學生人數1,275人,佔58.1%;...
文化研究
顏鈺杰
4 月 02,2020
牧笛悠揚——「清明節掃墓,媽媽不用回娘家祭祖嗎?」
每年清明節的家族聚會活動,鮮少見面的遠房親戚都會在這天前來祭弔先人,虔誠的心情寄望在那幽綠的山頭,勾勒出一則緬懷祖先的故事。春季乍到,墓土上覆著的是春發的嫩綠青草,微雨,清明灞上牧笛悠揚,催行人斷腸,又淚如雨下。 只是,或多或少我們都有些憂慮: 「媽媽不用回娘家祭祖嗎?」 原生家庭的局外人 在傳統漢人的親族制度中,男性出生即負擔著傳宗接代、傳遞香火的重任;...
‹
…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