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書評書介
馬嶽
10 月 27,2020
【新書推薦】反抗的共同體:2019香港反送中運動
本文為《反抗的共同體:2019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推薦序,由台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所撰寫。 書名:反抗的共同體:2019香港反送中運動 作者:馬嶽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21日 參考連結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176 TAAZE:https://www.taaze.tw...
歷史書寫
施芳瓏
9月 28,2020
李登輝的「不是我的我」造就了「民主先生」的台灣傳奇
對一位政治領袖的功過,很難蓋棺論定,更何況是對具有多重身份的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自7月30日辭世至今,國際媒體咸襲 1996 年 5 月 20 日美國《新聞週刊》贈給李登輝先生的稱號:「Mr. Democracy」/「民主先生」,來定論他的政治遺產。 在這一個半月的喪事期間,有多國政要表達哀悼,如:8月12日,美國衛生部長 Alex Azar在台北賓館追思,並紙條留言:「...
歷史書寫
,
全球脈動
牧牧在荷蘭
9月 21,2020
【荷事生非】入住就無法退房的奧蘭治酒店——在牢房裡向為自由荷蘭奮鬥的志士致敬
海牙(Den Haag)的席凡寧根(Scheveningen)除了有著名的沙灘供本地人和遊客前來休憩,在綿延不絕的沙丘間,還有座巨大的二戰紀念鐘(Bourdonklok)和十字架紀念碑。每年5月4日的國殤日(Nationale Dodenherdenking),二戰紀念鐘所在地會舉辦悼念儀式,提醒人們和平和自由的可貴,同時也悼念二戰期間,在席凡寧根鄰近的沙丘:...
社會安全
謝靜怡
9月 01,2020
【勵馨想想】扶持、依附、陪伴——這就是「家」
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 「男主外、女主內」是大部分家庭的傳統想像,即便在新世代的小爸媽,可能也承襲了這樣的舊觀念,我服務的過程中,經常也看到以下的場景: 「小孩哭了,去泡牛奶。」躺在沙發玩手機的小爸爸若無其事的說道。 「小孩都是我在照顧,你下班回家也不幫忙」疲憊的小爸爸,無法回應小媽媽的抱怨。 「照顧小孩有這麼累嗎? 不然你去工作看看」小爸爸在外面受氣回來後的隨意發洩...
音樂藝術
Join
8 月 27,2020
【聽那些女孩唱歌】從他到她,用生命唱出最深沈的憤怒與哀傷──安諾尼Anohni
本名Antony Hegarty的安諾尼(Anohni),絕對是流行樂壇宇宙中一團極為獨特的詭秘星雲;她那充滿深邃哀愁、蕩氣迴腸、彷彿注入了亙古孤寂的獨特嗓音,一開口便彷彿能抓住靈魂最細微的末梢,強力吸引所有感官;而她歌唱的主題,從闃闇的私密內心,乃至性別正義、氣候變遷、政治家國的龐然議題,範圍之廣袤令人震攝,而在她的書寫與吟唱之下,也無不鏗鏘有力,撼動人心。 ANOHNI...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陳永興
8 月 26,2020
【新書介紹】我的人生交響曲:陳永興七十自述
新書《我的人生交響曲:陳永興七十自述》選摘。 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 推動「平反二二八」可能也是我對台灣社會所做的重大貢獻。 1987年,剛好是二二八滿40周年,我和鄭南榕、李勝雄共3人召開記者會,公開要求國民黨政府要為二二八道歉、賠償、公佈歷史真相,還二二八受難者公道並安慰其家屬,還要求全台各地建二二八紀念碑、國家要建紀念館,並將二二八定為國家紀念日。在1987年要講這些代誌...
歷史書寫
陳威臣
8 月 25,2020
【鐵份補給】鞠躬盡瘁的「台灣自來水之父」——紀念威廉.巴爾頓先生
今年8月5日,是自來水專家威廉.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逝世121週年,這位對日本與台灣的衛生與自來水,有著深遠影響的工程師,獲得日本人的敬重,成為推動日本近代發展的推手之一。 也由於功績顯赫,因此日本專門研究下水道發展與歷史文化的「日本下水文化研究會」,在每年巴爾頓的忌日,都會前往位於青山靈園的巴爾頓之墓,舉辦悼念活動,只不過今年卻因武漢肺炎(...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8 月 20,202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1930年代洋畫至上主義之年輕世代的觀影品味變化(下)
往前閱讀:【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1930年代洋畫至上主義之年輕世代的觀影品味變化(上) 按高橋正雄所述,台北映畫聯盟創立之時不過五十名左右的會員,四年的經營下來已有九百多名的會員,可以說快速增加。這樣喜愛歐美電影群體的增加,跟台灣電影環境的變化也有直接的關聯。 法國的有聲電影《巴黎屋簷下》與美國的《摩洛哥》分別於1931年11月與1932年3月在台灣上映,根據井出季和太的《...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李政亮
8 月 18,202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1930年代洋畫至上主義之年輕世代的觀影品味變化(上)
1937年5月《台灣婦人界》刊登了山岡夢生的〈電影愚談〉(シネマ愚談),這篇有趣的文章,當中分析了台灣電影觀眾群的構成。 在他看來,電影館主要觀眾群是中年以下的上班族及其家人,其次是職業女性。至於專門學校以上的學生,幾乎都是洋畫(西洋電影)至上主義。這不是山岡夢生的個人之見,1932年由台北影迷組織台北映畫聯盟(台北シネマリーグ)創刊的《台北映畫聯盟會報》(台北シネマリーグ会報,...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馬非白
8 月 13,2020
【被遺忘的歷史】李登輝與台大法學院葉城松案
「台灣民主先生」李登輝前總統,二○二○年七月三十日逝世,耆壽九十七歲。他一生對台灣的貢獻,是自承接蔣家王朝極權體制後,擘劃終結極權體制並帶領台灣邁向民主化,最為厥偉,其過程的驚滔駭浪,及他年輕時數次險涉劫難,都令人回顧時增添不少懷思。 其中以被疑牽涉一九五四年的〈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學委會台大法學院支部〉案(簡稱「台大法學院葉城松案」),最為驚險,該案是從一九五○年李水井〈...
‹
…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