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
全球脈動
陳威臣
10 月 10,2019
【書評書介】非正常國家:透視美國對日本的支配結構
經過日本與美國的磋商,雙方在今年(2019年)1月30日決議,將開放東京23區上空的部份空域,讓降落羽田機場的航機,得以在夏季時節,自北側降落,日方也預估將可增加羽田機場的效率,提升羽田的起降次數。 這個被稱為「橫田空域」的奇怪現象,訴說著戰後七十幾年來,日本依舊不是一個正常國家的悲哀。之前筆者也曾為文說明橫田空域的來龍去脈,不少朋友才恍然大悟,原來搭飛機還有那麼多學問,...
社會安全
咻子
10 月 09,2019
【日本想想】「跟蹤狂」對策:日本女子要自保,不能展露「必要以上」的笑容?!
大概想都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跟「跟蹤狂」扯上關係。 感覺很複雜。身為一名30世代,外貌也不特別顯眼的女性,說出這件事,彷彿是自我意識過剩,但那份內心的疙瘩卻很真實地存在著。 先稱呼造成筆者這份內心疙瘩的始作俑者為K君吧。K君是四年前認識的一名日本男性,年紀稍長兩歲,因為有共同的興趣所以聊得還算來,互相聽過對方的煩惱,也一起和共同認識的朋友聚過餐。一度以為互有好感,...
文化研究
陳威臣
9月 30,2019
【鐵份補給】蒙古的臥鋪列車體驗
台灣由於地理環境,加上運具日益先進,南北達成一日生活圈,讓台灣的臥鋪列車,在1983年走入歷史。然而蒙古因領土廣大,身為主幹線的蒙古縱貫鐵道長達1,100公里,也讓鐵道運輸相形重要。 不過蒙古的人口僅有300多萬人,而且有近半數人口集中在烏蘭巴托,因此蒙古鐵道大部分都以貨運為主,反而客運方面僅佔總運量不到四分之一。即便如此,由於蒙古的地理特性,讓蒙古的鐵道客運,...
Nam Quốc Văn
9月 27,2019
【越南想想】太平島挖石油只會引爆國際爭端
最近某位中國黨總統候選人公開否認他曾經說過要開挖太平島的石油。儘管他本來說話就顛三倒四,可信度趨近於零,我們還是要就國際現實面來探討一下太平島挖石油這件事是否可行。 筆者先就「南海」這一稱呼釐清。位於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及中國海南島所包圍的這一大片海域,在中文裡傳統上稱為「南海」或「南中國海」。但在不同國家裡,譬如越南稱它為東海(Biển Đông),菲律賓則稱它為西菲律賓海。...
書評書介
9月 24,2019
《想想20世紀》:馬克思主義與辯證法的虛實
編按:探討馬克思主義對歐洲革命的影響,是賈德(Tony Judt)和史奈德(Timothy Snyder)這兩位研究東歐的歷史學者必須面對的問題。這段對話提到馬克思主義對群眾的魅力,以及兩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詮釋者:恩格斯與列寧。 賈德:馬克思主義當時是歐洲激進思想的深層結構。馬克思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他自己便綜合了十九世紀早期許多社會批判和經濟理論的潮流:比方說,...
文化研究
邱振瑞
9月 11,2019
【日晷之南】同在堤岸上的垂櫻
探討近代日本左翼和右翼知識人的形成和變化,應該是一趟穿越歷史的旅行,隨著探索其文化環境的深入,我們將得到更多線索,進而找到其知識的原型,因為原來這些成群而來的知識人,他們曾經同屬於一個研究機構,只是後來因政治思想歧異而分道揚鑣。而他們向左或往右的政治選擇,也構成了近代日本思想論爭史的底本。以設立在中國滿洲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為例,直到二戰結束為止,這個奇特的智庫都發揮著核心作用。換言之,「...
歷史書寫
塩澤亮
9月 09,2019
從臺中雙冬疏散學校到內地復員:一位臺北女子師範學校教授在戰爭末期的紀錄
塩澤亮於1932年來臺擔任臺北第一師範學校教授。1945年3月應召入伍,同年7月5日突然奉令從臺灣第13863部隊退役,赴臺中州草屯郡草屯街雙冬的臺北師範學校女子部疏散學園擔任部長,帶領250多名疏散學生,在雙冬過著自立更生的戰時生活,終戰後一度受聘為學校留用人員。1946年由臺返日後,他利用就任宮城縣立女子專門學校教授之前一個月的閒暇中,以文字與圖畫記錄了雙冬的生活及日僑遣返的過程...
歷史書寫
根雨屋
9月 09,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學生不能參選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統統都不准做。例如現在青年參政蔚為風潮,隨時可見學生投入選戰,更屢見公職人員在職進修。不過在整整上個世紀,學生都不得成為公職候選人。 國民黨所繼承的中國傳統社會,向來就有論資排輩、歧視年輕人的傳統。加上孫文曾經明白指出,公務人員、青年學生、黨員、...
歷史書寫
Will Lu
8 月 25,2019
【戰地眺望】戰爭記憶可信嗎?從神風特攻隊談起
近期新聞報導一則趣事:一名花蓮豐田村的高齡阿嬤,在社區文史工作者的口述訪談中,表示村子在二戰時期,曾經在官方的指示下生產「咖啡」,供前線的軍人飲用,並且帶著訪談人員前往村內「咖啡廠」實地勘察。然而根據過去的史料,該地區並沒有在戰時生產咖啡。一輪雞同鴨講後,真相終於大白,原來當時村內是利用樹薯粉炒熟、作為前線軍用咖啡的替代品。村民並未接觸過真正的咖啡豆,只是將這種替代而成的飲品叫做「咖啡」。原來,...
邱振瑞
8 月 20,2019
【日晷之南】不可挑戰的莊嚴:深澤七郎〈風流夢譚〉
現今回想起來,1960年代的日本社會似乎縈繞著詭譎不安的氣氛,兩部爭議性的短篇小說發表後,發生了兩起恐怖的刺殺事件。上述事件顯現出政治猥褻和詆毁天皇的言論尺度極限,這兩個領域不容許任何挑戰,誰有膽量叫陣,就得付出慘重代價。在那個時點,深澤七郎《風流夢譚》和大江健三郎《一個政治少年之死》,正扮演著探觸這道界限所在的先行者。 諷刺的前奏 〈風流夢譚〉是一部短篇小說,...
‹
…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