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餅人。曾經在溪州鄉公所服務,台大台灣文學所博士班,沒有畢業。志願是推廣台灣文學與文化。
最近台北市長柯文哲計畫組織「台灣民眾黨」,令人聯想到台灣先賢蔣渭水在1927年組成的同名政黨。但蔣渭水是台灣歷史上非常偉大的社會運動家,曾創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催生台灣工友總聯盟等社運組織。
只有醫生這個職業與蔣渭水相似的柯文哲,想要與先賢齊名,令人聯想到當時台灣人一句嗆辜顯榮的話:
「辜顯榮比顏智、蕃薯簽比魚翅、破尿壺比玉器。」
顏智就是甘地(台語譯法),因為辜顯榮帶領日本軍隊進台北城,換得了日後顯赫的功名利祿。日本人也因為辜顯榮的合作,稱辜為「台灣甘地」。而台灣人非常不屑辜的為人,就講這句俗語來酸他。如果辜顯榮是甘地的話,那低劣的蕃薯簽也可以比魚翅了啦!(當時人尚未有保育鯊魚的觀念請包涵。)
所以當代政治人物想要比擬古聖先賢,一定要先查好資料才行,如果在不認識蔣渭水的情形下,就想掛上台灣民眾黨大旗,只會顯得非常尷尬,可能連蔣渭水後人都會感到不滿。
歷史上的台灣民眾黨:成立台灣工友總聯盟 引領台灣左翼運動
首先,創黨者可能要先知道,蔣渭水創辦的台灣民眾黨是偏左翼的團體,黨章裡面有:「採取社會主義的原則,大事業歸公共經營,以防止資本主義之跋扈。」指導原理也有「全民運動與階級運動是要同時並行的」的說法。
而且台灣民眾黨成立的隔年,蔣渭水就串連組織了近三十個工會6000多個會員,成立了「台灣工友總聯盟」,之後工聯也進行多場罷工運動,與台灣農民組合同時間奮起,帶動了台灣左翼運動的高峰。
雖然日後黃煌雄與王曉波等研究蔣渭水的學者,意圖要淡化蔣渭水的階級行動,強調蔣渭水跟中國國民黨的連結,但事實上,左翼運動是當時世界的潮流(連孫文都跟蘇聯合作過),反抗殖民統治的蔣渭水雖然沒有比新文協連溫卿等人還左,堅持還是要走「民族路線」,但他還是有著「台灣的社會運動,除起農民運動之外,是沒有意思的」的看法。
畢竟當時農民佔台灣人口的六成,蔣渭水雖然不支持台灣共產黨,但認為農民運動跟反殖民運動應該走在一起。
蔣渭水在1927年年初喊出「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這句口號,但台灣民眾黨最終並不團結,黨內的地主仕紳眼見蔣渭水越來越左傾,就又跳出去組了台灣地方自治聯盟。反而是在「台灣工友總聯盟」的大會上,這兩句話被放大掛在會場門口,成為勞農階級抗爭的精神象徵。
而2019年的「台灣民眾黨」,有像1927年那時階級鬥爭及解放殖民地的精神嗎?應該就是蕃薯簽比魚翅吧。
附帶一提,「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這句話並不是蔣渭水說的,是由日本的學者泉哲提出,蔡培火所跟進講述的。
蔣渭水一心嚮往國民黨 國民黨卻虐殺他家人
再來,蔣渭水因為英年早逝,死時只有41歲,沒有機會見證終戰之後,國民黨壓迫台灣人的情況。所以他終生抱持著對於國民黨三民主義的信仰,非常崇拜孫文,也對中國文化十分嚮往。
這可以說是一種距離產生的美感,如果蔣渭水可以活到終戰之後,可能會對國民黨產生很不同的看法。
例如說,馬英九很推崇蔣渭水,但馬英九不會提到蔣渭水兒子蔣時欽在二二八當中被通緝,最後逃到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也不會提到蔣渭水的姪女在二二八事件當中被害身亡(蔣渭川女兒蔣巧雲),蔣渭川本人遭通緝逃亡;更不會提到蔣渭水的女婿鍾浩東因為白色恐怖被國民黨槍決身亡。
國民黨將蔣渭水比喻成台灣的孫中山,不知孫中山的晚輩是否也同樣被國民黨槍殺迫害?
蔣巧雲的故事是這樣,二二八事件的時候,他父親、也就是蔣渭水的弟弟蔣渭川想要平息事件,所以加入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還向陳儀提出〈九項省政改革綱要〉等等建議,幾乎可算是半個建制派。但結果蔣渭川因為多抱怨了陳儀政府一些事情,結果陳儀派軍隊要來殺蔣渭川,殺到門口的時候,蔣渭川的女兒及兒子來應門,結果被國民黨軍隊亂槍擊中,蔣巧雲當場被擊斃,兒子蔣松平受重傷,蔣渭川本人則逃亡將近一年。
蔣渭水的養女蔣碧玉,在台北帝國大學醫院擔任護理師(護士),與住院的青年鍾浩東(鍾理和的異母兄弟)相識相戀,因為兩人都有反殖民的思想,所以一起跑到中國,想要為祖國抗日盡一份心力。結果沒想到一行人來到了中國,竟然被國民黨軍隊當成日本間諜抓了起來,差點客死異鄉,幸好遇到丘逢甲的兒子丘念台,丘念台認識蔣渭水,才保住蔣碧玉及鍾浩東一行人的性命。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鍾浩東返台,擔任基隆中學校長,他看到國民黨腐敗的一面,思想開始左傾,於是發行左翼刊物《光明報》,宣傳中共消息。結果《光明報》被國民黨查獲,鍾浩東跟蔣碧玉,以及蔣的親弟弟戴傳李等人都被抓起來,蔣碧玉因為涉入甚淺,被判一年感訓。鍾浩東則被判了死刑,死時才36歲。
如果蔣渭水地下有知,他一心嚮往的國民黨這樣虐殺他的家人,不知道有何感觸?
貿然把蔣渭水及其時代的外衣,不分尺寸地套在某政治人物的身上,就像國民黨去頌揚自己曾迫害的蔣氏家族,都是非常矛盾且諷刺的。
歷史總是破碎,而且遺憾
最後,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故事,有光明、也有陰暗的部分。蔣渭水是個值得尊敬的社會運動家,但並非道德完人。
台灣民眾黨黨綱裡面提到貫徹一夫一妻制,但蔣渭水本人並沒有貫徹落實,他娶了兩個太太。
原配叫做石有,是蔣家的童養媳,四歲就被指定成為蔣渭水的太太,生了四個孩子。
蔣渭水結婚八年之後,認識了酒樓的工作人員「陳甜」小姐,一見傾心,決定要迎娶她。原配石有知道了之後,起先非常悲憤,甚至一度自殺未遂,但當時的查某人是油麻菜籽命,最後石有只能被迫接受了。
陳甜小姐長得非常漂亮,儀態落落大方。但沒有受過教育,也不太會寫字,但蔣渭水就親自教他讀書,還帶他去文化協會「學習」,甚至參加社會運動,協助照顧蔣渭水以及他的同志們,比方說治警事件的時候,陳甜會到獄中探望蔣渭水,順便替獄友送飯洗衣,因此傳為「革命伴侶」的佳話。
但一方面,石有女士雖然生在富裕的家庭,但因為被送去當童養媳的關係,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只能被迫在蔣家幫傭,長大嫁給一個早就被指定好的男性,替蔣渭水生了四個小孩,接著一輩子就在家裡默默操持家務,照顧孩子長大成人。
石有在背後默默支持那位「偉大的丈夫」以及他的事業。可是等丈夫過世之後,歷史再也沒有她的紀錄,只剩一張晚年沒有笑容的照片,泛黃而悲傷。
歷史總是不能只有看到光明的一面,也應看看石有,看看一名被偉人形象遮住的女性——她的無彩生命。
----
小結是說,以柯文哲創立「台灣民眾黨」為例,這樣跨時空的概念嫁接,是有點不太恰當的。歷史很多元,也很複雜,任何這種對歷史概念的操作、解釋都要非常小心,不然最終歷史將反過來嘲諷並吞噬操作者本身,就像筆者好幾年前寫趙衍慶先生山東流亡學生所犯的錯誤一樣——縱使歷史是真的有七一三這件白色恐怖慘案,但如果想在當代做進一步的詮釋的話,都要謹慎小心一點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