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內外】「美台團」再考

友善列印版本

筆者先前在〈美台團考〉一文當中,考證美台團的成立時間。一般對於美台團的成立時間,多以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與葉榮鐘五人合著的《台灣民族運動史》所述為基礎,認為蔡培火以文化協會成員祝賀母親的壽金為基礎,赴日本購買器材與影片,1926年開始巡映。電影放映前,還會唱起〈美台團團歌〉。

為何考證?

美台團真是1926年就成立的?筆者翻閱《台灣民報》時,注意到1926年的記事都是以文協影戲等稱呼報導電影巡映隊的活動,並未出現美台團一詞。1927年1月文協分裂,蔡培火退出,1927年7月台灣民眾黨成立,蔡培火是主要的推動者。《台灣民報》出現美台團一詞,是1928年1月1日蔡培火在《台灣民報》所發表的〈今年中的工作〉一文。

文章提到:「我和十幾個同志,已經商定要設一個社團法人,名叫美台團,是主意要向我們同胞的趣味生活來努力」,「臺金豫定三萬圓,分做一千五百口,每口二十圓。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五千來圓…。這個社團法人的辦法,所出的資金是屬一種的寄附,是久久做那個社團的財產。總是出資人是有權利可支配監督那個社團的役員及事業,一切的進行經過要常報告給他知道。現在已經設了電影部,將來定再設置專門的演劇部及音樂部」。

而後的進展,《台灣民報》1928年1月29日報導了二月將開始募集資金、章程數日前完成,事務所暫時設於台南幸町蔡培火住處等進度。大約半年之後,7月8日的《台灣民報》刊出「美台團資金募集成績頗見良好」的報導。

筆者在〈美台團考〉當中,指出美台團雖然募資情況良好,但在《台灣民報》 中卻無後續報導。直到蔡培火在1933年1月1日的日當中,寫下「美台團的事業當需復興」,美台團才正式營運。這些電影放映活動,《台灣新民報》也有報導。不過,美台團的電影放映,依託《台灣新民報》各分社的力量,外加所放電影已顯陳舊等因素之下,聲勢無法跟文協的電影巡映相比。事實上,筆者在查找資料時發生失誤,未能注意到《台灣民報》1928年與1929年關於美台團的報導,本文中加以補充。

美台團初期的活動

《台灣民報》於1928年年初報導美台團募集資金情況良好的報導之後,美台團已是躍躍欲試,開始規劃相關行程。綜合1928年下半年與1929年年初《台灣民報》的報導,情形如下:

《台灣民報》報導日期

內容

備註

1928.10.21

美台團預定十月上旬至白河放映,但遭警方禁止。

 

1929.1.8

1928年12月21日開始,於清水觀音亭連放兩天,觀眾約1300人。

放映影片為《鮭之養殖》、《無人島探險》、《愛情試探》、《二個小朋友》等。

1929.1.8

1928年12月25日開始,美台團第二、三隊於豐原媽祖宮連映四天。觀眾約500多名,一半為婦女。記者認為好現象。

 

1. 前兩晚放映影片為《鮭之養殖》、《鮭造成罐詰》、《無人島探險》、《愛之家庭》、《愛情試探》、《二個小朋友》、《三個寡婦》。

2. 後兩晚放映影片為《海上學校》、《誰是騎兵》、《母與子》、《北極探險》、《無人島探險(後篇)》。

1929.1.12

美台團活動寫真中部巡迴日程:北斗(1月17、18、19日)、鹿港(1月22日)、彰化(1月23、24日)、霧峰(1月25、26日)、南投(1月27、28、29日)集集(1月30)日

 

從前面的新聞記記事來看,放映影片較於文化協會時期增加了,美台團的巡映隊還有到第二第三隊來看,也可以看到美台團有一定的規模。再從記者所觀察的觀眾反應與人數來看,也有一定的熱度。然而,《台灣日日新報》1929年2月2日日文版與3日漢文版報導民眾黨右派巨頭蔡培火因受左派蔣渭水的壓迫,決心退出政治社會運動。

這對美台團的經營產生衝擊。《台灣日日新報》報導並非空穴來風。其因在於1929年1月,台灣民眾黨的中央委員會選舉,領導權集中在強調階級運動的蔣渭水一派身上,林獻堂與蔡培火等民族運動者與台灣民眾黨貌合神離。面對輿論壓力,蔡培火於2月10日的《台灣民報》發表〈謹告〉一文。文章中的要點,直接強調他與蔣渭水的關係,從十年前開始就是相互提攜相互反對,也就是不避諱談到兩人的不合。至於自己在政治具體的具體工作,他一方面將延續實踐多年的議會請願運動,另一方面,他也將致力自己深感興趣的羅馬字普及。至於美台團,他自認心力不足,雖已募集數千圓,但作罷。

以上就是美台團成立初期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到,美台團與反殖民運動的分合息息相關。美台團重啟運作,是在1933年,詳細情形如〈美台團考〉一文所述。

葉榮鐘與蔡培火對美台團敘述的差異

回到問題的根本,論者都以蔡培火等五人合著的《台灣民族運動史》作為描述美台團的基礎。然而,關於美台團的敘述,到底是誰寫的?

根據葉榮鐘之女葉芸芸在《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的〈編後記〉所述,葉榮鐘是在1968年開始寫作《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歷經三年完成。然而,這份手稿卻經過蔡培火的審閱、刪改與添筆,先於《自立晚報》連載,再於《自立晚報》出版。對此,葉榮鐘心情自是不悅。

在此情況下,他卻為何願意委曲求全?若林正丈在〈葉榮鐘的「述史」之志:晚書寫活動試論〉一文當中試圖詮釋:葉榮鐘長期擔任林獻堂秘書,有文膽之稱,對於日治時期的政治社會運動史,自有一定的發言份量。不過,他開始執筆的1960年代末期,就現實而言,蔡培火是原政務委員的紅十字會會長、吳三連是原台北市長的《自立晚報》發行人,又是「台南幫」的重要人物。

相較之下,葉榮鐘只是彰化銀行退休的銀行員,也只能忍氣吞聲,完成他多年來的述史之志。可是,葉榮鐘也有意外的收穫,這些文章在連載之後,包括盧修一、吳乃德等年輕學子都曾上門訪談請教日治時期政治社會的情況,葉榮鐘所述的歷史得以傳承。

《台灣民族運動史》當中對美台團的描述,是「當民國十四年秋蔡母七一誕辰,文化協會全台同志,籌謀為蔡母祝壽,蔡專務固辭不得,乃與主事者約定不鋪張不浪費,只接受干禮作有意義之使用。結果集禮金四千數百圓,蔡氏接受禮金後,隨發函併聲明,從該筆禮金提出二百圓購製毛氈及銀花瓶各一贈送蔡母留念,其餘悉數帶往東京,購買教育影片十數卷,及美國製之放映機一部。影片有『丹麥之農耕情況』、『丹麥之合作事業』、『犬馬救主』、『紅的十字架』、『北極動物之生態』等,皆附有啟發性。另設美台團之機構,訓練具有經驗之青年三人,一人專管機器、二人分任辯士,說明影片,觀眾易於理解」(317─318頁)。

描述完組織構成與活動後,也介紹美台團團歌,最後「迨民國16年1月,文化協會分裂,為左派會員所佔據,幸而美台團是另外的組織,現款器物另有簿冊,蔡氏拒不移交,左派分子終無可奈何。雖然,事後美台團之活動,處處受到左派的阻撓,日本警察無法壓服美台團活動,竟以內部分裂手足相殘,遂告終無疾而終了」(319頁)。

在這樣的敘述之下,確實容易讓人以為美台團的成立乃至觀眾唱美台團團歌都是1927年文協分裂之前的事,美台團最終也因左派抵制無疾而終。

這段描述到底是誰寫的?2000年葉芸芸將父親的原稿《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出版。關於美台團的介紹,是在文化協會的部份出現,葉榮鐘用了兩段的篇幅簡介了美台團器材經費的來源與影片購買時間,也談到下鄉巡映時效果宏大。其中,他也提到,「當時這一巡迴映畫隊取美化台灣的意義稱為『美台團』」。或許因為文化協會的巡映隊也是由蔡培火主導,葉榮鐘把美台團做了廣義的解釋,也就是把文化協會的巡映隊也視為美台團。

不過,這樣的敘述到了蔡培火處,就就增加了許多篇幅,其中,不乏跨時空的事件的混入:首先,如前文所說,美台團是文協分裂之後,1928年所募資成立。其次,〈美台團考〉當中,筆者也根據蔡培火日記指出,美台團團歌是1933年完成。最後,是美台團的無疾而終。美台團兩度運作,一次是1928年,一次是1933年。最接近《台灣民族運動史》所說的年代,應是1929年台灣民眾黨蔣渭水取得主導權後,蔡培火在〈謹告〉一文中宣告美台團中止的宣告。必須一提的是,無論是葉榮鐘或是蔡培火,都是30多年後書寫歷史,記憶多少會有誤差。

考察美台團前世今生的背後,是在當時的媒體與當年政治社會運動的參與者的歷史敘述當中,找尋可能的真相。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