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介】《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

友善列印版本

中國「銳實力」侵入西方國家之前,中共早就把手伸進香港與台灣。中國對國際宣稱,港台屬於它的核心利益。中共在港台的統戰人員,經常毫不遮掩如同進出自己家門。但是,中國對西方國家就相對小心很多。在港台,中國可以使用「同文同種」為掩護,但在西方國家便較難訴諸語言文化親和力。然而,當我們仔細觀察中國在全球投射影響力的作為,不難發現其背後是同一套手法的各種變形,主旋律就是:利誘與脅迫,讓你上鉤之後再予取予求。也就是「以商業模式做統戰」:一個具有高度控制力的數位化極權國家駕馭了商業行為,以之遂行政治目的,它的控制力不僅限於國內,還投射到全球。

澳洲的故事最值得警惕。中國利用華裔社群,向政治人物捐款,影響其政治立場。早在2016 年,就有消息浮出檯面,工黨明星參議員鄧森因為接受華裔商人黃向墨的捐輸,逐漸被滲透,而改變了他對南海問題的態度。鄧森違反工黨的官方立場,表示「南海問題是中國的內政」。這段為中國南海政策辯護的講話錄音被澳洲媒體揭露之後,鄧森辭去參議院工黨副黨鞭的職位,最後被迫在2018 年初辭去參議員職務。鄧森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澳洲迅速通過了「政治獻金法」,之後黃向墨被澳洲拒絕入境。

黃向墨如何在中國發跡,如何在澳洲「大撒幣」建立政商關係,如何與中共統戰系統拉上線,這些在本書都有詳細描述。《無聲的入侵》提供更多豐富、引人入勝的「統戰諜報」。除了政界,商業圈、媒體、大學與研究機構、文化領域、安全部門,中國影響力操作無所不在。這幾年,中國滲透澳洲的情資不斷被揭露,幾乎成為中國銳實力入侵西方國家的教科書材料。

讓人好奇的是,本書作者克萊夫.漢密爾頓是倫理學教授,原本並非所謂中國專家。他在序言中開門見山說,2008 年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到坎培拉時,他受到震撼教育,讓他走上這條揭發「中國銳實力」的路。本書使用大量中文文本,作者自己坦承,他這份研究工作獲得澳洲華僑社群的鼎力襄助,因為他們擔心「效忠於北京金錢誘惑」的力量會顛覆掉澳洲的自由與法治,最後讓所有華裔澳洲公民同歸於盡。

正是在節骨眼上,構成了本書的刺點與爭議。眾所週知,中國政府利用了華僑社團與新移民介入澳洲政治(在紐西蘭、加拿大、美國等地皆如此),成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直屬中共中央統戰部,「和統會」本質上是個反獨促統的統戰組織,但工作範圍實際上更廣。澳洲有將近百分之五的人口是華裔,其中有超過四成是在中國大陸出生的新移民。因此,北京就以華僑關係作為進入當地主流政商關係的節點。就此而言,中共同樣在利用「同文同種」、「愛國華僑」做掩護。因此,當你批評有華僑涉入中國統戰時,就很容易落入中共設計的圈套,指責你「恐中」、「反華」、甚至是「種族主義者」。如同在台灣揭發中國影響力,被貼上「反中」標籤。

因此,在澳洲,當人們剛開始揭發中國影響力的時候,小心翼翼,不敢過於露骨,怕引起反華的批評。而且,謹慎區分中共與中國、中國政權與中國社會。因為共產黨善於在境外玩弄西式民主的遊戲規則,尤其在澳洲這種實踐多元文化價值的國家。中共緊咬住西方國家對人權與平等價值的堅持,使西方人在批評中方的「在地協力者」時投鼠忌器,而引起自我審查。這正是本書作者面臨的困境。《無聲的入侵》先是遭遇出版界自我審查而找不到出版商,好不容易出版之後,馬上被嚴厲檢視。澳洲反種族歧視專員Tim Soutphommasane(自述本身也有華裔背景)在報紙投書指出:本書使用「染紅澳洲」、「熊貓擁抱者」、「中國在澳洲第五縱隊」、中國「無聲入侵」將澳洲納為「朝貢國」等用詞太過煽情,「這樣的語言挑起反中或恐中的種族情緒,召喚出昔日對黃種人淹沒弱勢白澳的陳年恐懼,幾乎是黃禍論的重演。」(這個批評有無道理,留給讀者閱讀後自行判斷。)

漢密爾頓本人對這種批評早在預料之中,當然是極力反駁。但是,針對這本書是否帶有種族情緒的論戰駁火,便深化了澳洲的社會分歧,本身即是銳實力的展現。因為銳實力,不同於「軟實力」,並不是要贏取你的認同與好感,而是把你的社會對立給擴大,讓你自亂陣腳,搞得雞犬不寧。

反觀台灣,情況如出一轍,早期我們提出「中國因素」時,立刻被反問:為何不批評「美國因素」?為何放過「美帝」?但是,台灣如同澳洲,承受「美帝」和「中帝」的影響,完全是在不同檔次:「美帝」沒有要拿掉澳洲或台灣的民主與自由;「美帝」對台灣沒有領土野心;「美帝」也沒有培養「愛字頭團體」在香港或台灣內部搞分裂、搞暴力威脅。

在台灣,「中國因素」已從一個被審查的詞彙,逐漸成為主流媒體的日常用語。但一般人仍對中國影響力操作一知半解。《無聲的入侵》明白告訴我們,所謂中國因素並不是台灣或香港的獨特現象,中國影響力擴及全世界,它所引發的焦慮也是全球的。

本文為《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推薦序,經左岸文化出版社授權轉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