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點自來的一道大菜: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上)

友善列印版本

上周四,陸委會例行記者會,發言人一本正經的在台上宣布: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的談判隊伍,已經完成第一次正式磋商,達成了若干共識。

台下一陣小小聲的驚呼回應了發言人的宣示,但驚呼隨即平息下來,記者們開始追問談判細節。但騷動的根源卻沒有人再追問: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的談判,究竟為什麼這麼急?

我們先回顧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整個決策歷程:

一、馬英九競選連任期間,曾經表示要推動兩岸海基、海協會互設辦事機構,但當時是把它擺在「黃金十年」的願景中,並沒有明確時間表。

二、去年五月十八日,馬英九在海基會新大樓落成典禮上,宣示落實海基、海協會要互設辦事處。同時他說,陸委會翻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時,應該將這部分放入,讓互設辦事機構有法可依。

三、去年十二月五日,新任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到國民黨中常會報告兩岸政策,海基、海協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開始出現確切的時間表:2013年開始推動立法,預計2014年完成

四、去年底到今年初,兩岸兩會工作層級成員進行兩次非正式磋商。確定互設辦事機構成為下下次兩會正式協商議題。

五、四月十一日,行政院院會通過互設辦事機條例草案;幾乎是同一時間,兩岸談判團隊的工作人員開了第一次正式磋商會議。

從前年底的口頭宣示,到去年年中的「黃金十年」,最後到今年「立法加談判」一次完成,明年底前掛牌開張。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兩岸互設機構這道大菜,猝不及防地端到我們的餐桌上。大家還不及問跑堂「我有點這道菜嗎」,他已經打好帳單,準備問你「刷卡還是付現」了。

更嚴重的是,不管是菜單上寫的,或是點菜侍者的介紹,都會讓你以為這只是一盤 家常菜「芥蘭牛肉」;但吃下去才會發覺這恐怕是「上湯龍蝦」的價錢,而且是「時價」。我們無從知道自己將會為這道菜付出多少代價,只能任餐廳說多少就是多少。

為什麼兩岸兩會需要在2014年底前互設辦事機構?在筆者工作的經歷裡,即使是ECFA都不曾推得這麼急。這步調本身就透出了一股不尋常的氣息。

陸委會和海基會對外一貫的說法,設分支機構是「因應當前兩岸關係需要,提供兩岸民眾服務和協助」。雙方談判團隊早已快速達成共識的「經貿、文化、教育、急難救助等服務功能」,似乎也說明了這一點。

姑且不論現在兩岸互設的旅遊及經貿組織,只要擴充人員、增設地點,就能具備上述職能。真正的關鍵在於,兩個政權,特別是敵對的政權之間,開始談判互設代表處,不管職能看起來如何的「服務」,這件事本身就十分「政治」。能夠像這樣快速推進,必定是雙方都從中看到了各自豐厚的政治利基。

先談馬英九政府。如果撇開「馬英九賣台」這樣難以稽考的誅心之論;同時先假定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的確是具有某種理路的政治布局。那馬政府的理路是什麼?四月十五號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和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的一段詢答,第一次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以下是這段對話的逐字紀錄:

江啟臣:「 兩岸互設辦事處,這件事對所有的國人來講,不能說沒有直接的關係,而且有很直接的關係。它不只有實務上的意涵,更有政治上的意涵。剛剛段(宜康)委員有問你,這是『終極統一,還是相互承認』?它未來的發展究竟是什麼?」

王郁琦:「 就馬政府來講,這個只是實踐雙方互不否認治權的一個步驟。」

江啟臣:「 那為什麼不講得直接一點:就是從互不否認治權,到相互承認治權?」

王郁琦:「 這個部分,有沒有跨到那個地方...」

江啟臣:「 實際上就是嘛。」

王郁琦:「 這個部分,的確未來有空間可以討論的。」

江啟臣:「 我覺得習近平也是很直接的人嘛,我們就直接講清楚。」

王郁琦:「 我們當然希望...」

江啟臣:「我們前是互不否認,現在都要設辦事處了。就是相互承認治權。」

王郁琦:「 我們就拭目以待。」

江啟臣:「這就是體現所謂的各表,不是嗎?」

王郁琦:「 是,我同意委員的看法。」

江啟臣:「我覺得這應該講清楚,既然大家要坐下來實質談判。談什麼,代表處的名稱、派那些人......。當然我也同意,這有階段性,要慢慢來。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很清楚的。既然馬政府的理念就是一中各表、互不否認治權;希望能夠承認治權。那你現在就是在實踐你的理念,不是嗎?」

王郁琦:「 是的。我們現在先從互不否認治權來推動,當然未來是不是能夠再解釋,再往前推一步,必須視後續推動的狀況。」

上頭這段對話的重要性在於,身處馬政府大陸政策決策內圈的王郁琦,第一次說出互設辦事機構,是「實踐雙方互不否認治權的一個步驟」。接著再江啟臣的追問下,再對於「未來將走向相互承認治權」的說法「表示同意」。事實上也是馬政府官員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如此坦率地說出推動兩岸互設辦事處背後的政治鋪排。筆者甚至願意這樣定性:馬政府正在走一條隱晦、曲折、不說出口,但實質上實踐「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路徑。(待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