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
不久前美國川普總統透過推特宣布,美軍即將撤離敘利亞,理由是美國已經成功擊敗伊斯蘭國(IS)。這項消息令許多人意外,不僅違背其內閣官員續留當地的承諾,更促使國防部長馬蒂斯辭職。撤兵固然符合川普的競選承諾,卻可能將造成美國在中東的不利影響。
美國國內政治氣氛對敘利亞問題充滿兩極化的觀點,民調顯示,有近一半的人支持軍事干預敘利亞,但同時有近四成的人不支持;談到敘利亞的難民,有近一半的人認為美國有責任接受,另外一半則認為沒有。這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共和黨與民主黨支持者的分歧,在川普任內更加明顯。[1]
自911以來,美國在中東投入大量軍事資源,國防部今年公布的戰爭成本算出,到2018年諸項軍事行動已經花了約1.5兆美元。耗資最多的當屬伊拉克自由行動,約7300億美元;至於以對抗IS為主、戰區包括敘利亞的堅定決心行動,也有230多億美元。[2]
再加上迄今美軍有近7千人在歷年的戰鬥中喪生、5萬2千多人受傷,部分傷者無法完全痊癒,終生都須接受醫療護理。金錢、人命等種種因素讓美國民心厭戰,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的教訓,使歐巴馬與川普兩屆政府盡量避免介入敘利亞。
目前美軍約有2000人駐紮敘利亞,數量少於俄國、伊朗、土耳其,不難看出美國在敘利亞的存在薄弱。由於美國的主要目標是擊敗IS,因此多採取空襲,並協助扶持當地盟軍—敘利亞民主力量(SDF)與IS戰鬥。同時,也在保護SDF的庫德族人民保護部隊(YPG)免受土耳其等攻擊,並非真正想干預敘利亞。
在川普一聲令下,敘利亞撤軍似乎木已成舟。當美國離開後,當地局勢會出現甚麼變化?其他行為者又會做何反應呢?
一個極大的可能是恐怖組織再起。根據美國國防部估計,IS的殘兵仍舊眾多,在伊拉克約有1萬7千人、敘利亞1萬4千人,[3]這些戰士潛伏於民間等待機會。伊拉克的經驗已告訴世人,由於2011年歐巴馬政府過早撤軍,結果就是不穩定的復甦,暴力和恐怖襲擊仍不時出現,而敘利亞的情勢只會更糟。
因為敘利亞內部已四分五裂,阿薩德政權靠著俄國、伊朗等外力支撐才免於倒台,其統治的合法性蕩然無存,也不像伊拉克能出現民選政府。國內不靖、經濟崩盤就是恐怖主義的搖籃,正如IS從基地組織衍生而出,將來必定還會有新的極端份子從IS的灰燼裡再生。
再者,即便美國不撤軍,光憑當下佈署的力量,無法與俄羅斯或伊朗競爭,而這早在歐巴馬政府就種下遠因。2015年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拯救了阿薩德政權,得到的回報是可長期使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包括海軍與空軍;伊朗則可藉借道敘利亞,援助黎巴嫩的真主黨對付以色列,並提升什葉派在中東的地位。
比較複雜的是,土耳其與YPG的恩怨。土耳其已將YPG視作恐怖組織庫德工人黨(PKK)的一部分,為了摧毀庫德族建國的計畫,土耳其不惜支持什葉派的伊朗,也與俄國化敵為友。過去一年間,土庫雙方多次交戰,目前庫德族佔有敘利亞北部領土,土耳其則在附近駐軍,打算以優勢武力解決。
但當美國撤軍、不再提供YPG庇護,YPG面對土耳其大軍進逼,為求生存將被迫與阿薩德政權妥協。也就是說,庫德族可能放棄建國,留在敘利亞內並承認阿薩德政權。這麼一來,土耳其等於入侵敘利亞,於法於理都站不住腳,勢必得退兵或是向敘利亞宣戰,而俄國絕不會坐視後者發生。
如此,俄國便可順利成章地成為敘利亞利益的調停人,進一步穩固在中東的地位。然而,談到現實的敘利亞重建問題,估計超過兩千億美元,無論俄國或伊朗,都沒有能力與意願承擔責任。美國已公開拒絕對敘利亞撥款,遜尼派阿拉伯國家有可能充當援助角色,若成真則代表中東權力平衡將進入新局面。
最新消息傳出,川普似乎在壓力與勸說下改變撤軍心意,外界霧裡看花。後來五角大廈出面證實了川普政策的朝三暮四,從30天期限延長到4個月,仍是確定會撤軍。
無論如何,敘利亞已進入後美國(post America)狀態。乍看之下,庫德族、以色列少了伙伴,俄羅斯、伊朗少了對手,土耳其則喚回盟友,但這不代表川普政府就此放棄敘利亞。相反地,美國正處於離岸平衡的位置,隨時可以視情勢介入,而俄國或伊朗則被迫留在當地,面對新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