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伊斯蘭國
全球脈動
徐子軒
1 月 03,2019
【時事想想】美軍離開敘利亞之後
不久前美國川普總統透過推特宣布,美軍即將撤離敘利亞,理由是美國已經成功擊敗伊斯蘭國(IS)。這項消息令許多人意外,不僅違背其內閣官員續留當地的承諾,更促使國防部長馬蒂斯辭職。撤兵固然符合川普的競選承諾,卻可能將造成美國在中東的不利影響。 美國國內政治氣氛對敘利亞問題充滿兩極化的觀點,民調顯示,有近一半的人支持軍事干預敘利亞,但同時有近四成的人不支持;談到敘利亞的難民,...
全球脈動
mlkj
12 月 17,2015
混亂時代的歐美民粹主義
席捲全球的恐怖主義,讓這個時代人心惶惶,無法定論現在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 敘利亞戰爭、伊斯蘭國的興起、連續恐怖攻擊事件,讓打著反移民、反伊斯蘭旗幟的歐美右翼民粹人士、政黨再度找到出頭機會。 參與美國共和黨總統初選的地產大亨川普,敵視移民、伊斯蘭教已不是新聞。但說出口的驚人篇章,還是常常成為頭條新聞。比如說他曾說,希望在美墨之間建立一道牆(且應該由墨西哥出資),...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蔡榮裕
12 月 01,2015
IS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我們「做自己」高興嗎?
這是我依據2015.11.26日英國媒體《獨立報》後續報導的一些想法。 這對於我們常說的「做自己」所帶來的衝擊是什麼?沒有民主的自由,是滋生暴力的溫床;沒有自由的民主,只是假象,卻是受制於暴力的陰影,難以對於創傷事件有真正的昇華和創造力。至少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做自己」,從來不是容易的事,這在精神分析的診療室裡是常見的困境,我以一般的語言來描述這些經驗的轉換。 「伊斯蘭國」(...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社會安全
廖千瑤
11 月 27,2015
勿恃伊斯蘭國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這一次美國和伊斯蘭國雙雙認證台灣是反恐成員國,在華語的網路世界自然上引起了一陣騷動。首先是美國教練宣布了他這次亞太區棒球比賽的棒次安排,台灣名列第八棒。接著伊斯蘭國釋出新的宣戰影片,明確點名到台灣和中國。在該影片的畫面上,台灣和中國被視為兩個不同的國家,台灣人對此不禁喜憂參半。 對筆者來說,伊斯蘭國對台灣的歷史認識顯然是不足的,我對此自然是非常地不滿意。怎麼可以把車輪旗當成台灣的國旗呢?...
Peter Enav 溫逸德
11 月 26,2015
中國、台灣和伊斯蘭恐怖主義
在14年前的美國911事件之後,中國迅速與當時正在西方蔓延的反恐風潮站在同一陣線,基於新疆問題,宣稱它也是無預警伊斯蘭暴力的受害者。儘管中國一再表示同情美國的恐攻受害者,它仍對新疆分離份子發動了屬於它自己的「反恐戰爭」,因為它對伊斯蘭恐攻有著第一手經驗。 本月稍早造成129人死亡的巴黎恐攻事件之後,相同的論調再起。上海(曾被稱為東方巴黎)...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張國城
11 月 26,2015
【時事想想】IS點名台灣,怎麼辦?
在美國總統歐巴馬點名台灣作為反恐夥伴之後,IS隨即公布影片反點名「反對伊斯蘭國的國家」,其中赫然有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引起國人的高度注意,台灣會是IS下一個目標嗎? 台灣唯一可能因為被美國點名而遭攻擊的可能,就是恐怖團體認為對付台灣足以改變美國的政策。因為台灣並不是美國人會大批從美國前來觀光或經商的地區(國際間一般很少有像台灣這樣,有許多持美國國籍的本國人),...
全球脈動
李中志
11 月 24,2015
全球恐怖活動指數裡的現實
繼年初位於巴黎的《查理周刊》遭到恐怖攻擊,11月13日花都再度灑血,這次規模更大,波及更多無辜,129人被行刑式的屠殺,沒有任何藉口可為此等冷血行徑辯護。正當全世界由主流媒體帶動的情緒為巴黎同感哀傷時,總部設於澳洲雪梨的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院 (Institute for Economic & Peace),剛好於巴黎屠殺三天後公布了年度的全球恐怖活動指數 GTI (Global...
全球脈動
林琮盛
11 月 19,2015
【中東想想】 恐怖主義的生存威脅,迫使以色列社會轉趨右傾
13日晚間,法國巴黎發生震驚全球的恐怖襲擊事件。這是繼今年2月《查理週刊》事件後,另一起重大恐怖攻擊。法國的穆斯林約有600萬,是歐洲各國中,穆斯林占比最高的國家。隨著該起恐怖攻擊事件,也激盪各界對歐洲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如何共存的深刻省思。 《查理週刊》事件落幕後,5月下旬,一個名為「政治─軍事小組」(Politico-Military Group,PMG)...
許有爲
11 月 16,2015
浪漫之都的惡夜屠殺:記一一一三巴黎恐怖攻擊事件
「大丈夫ですか。」走進店裡,進門灶台正在煮麵的店長抬頭朝我打招呼,淺淺的笑,不像以往的開朗。店內二十二個座位連我們在內剛好全滿。往日這個時刻門外大排的長龍今天並未出現,店內的氣氛也一改以往的鬧熱滾滾川流不息,一片安靜中只見大家低頭用餐。這是十一月十四日晚間,巴黎遭受恐怖攻擊之後的一天。整個白天,都忙著在網路上和電話線上回應分散在世界其他各地的家人好友的關懷,向他們報告狀況,讓他們安心。...
全球脈動
張國城
11 月 16,2015
為何是法國?──反恐制變首重情報能力
11月13日發生在法國巴黎的恐怖攻擊,震驚全世界。我們除了表達哀悼之意以外,有一個問題值得探究:何以是法國遭受攻擊?恐怖份子選擇目標的標準是什麼? 有些分析家會將問題的根源指向宗教衝突和伊斯蘭世界對西方的敵意。但是,這似乎無法完全解釋是法國、而非其他西方國家遭受恐怖攻擊的原因。事實上,倘若真的是IS所策動,則西方國家基本上對IS來說都是一丘之貉,法國並沒有表現得更加比美國、...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