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介】地圖底下的不同觀點─世界的中心,現在是哪裡?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世界的中心,現在是哪裡?:亞洲為中心的世界這樣運作,翻轉地圖你會看見真相

作者:尚.克利斯朵夫.維克多 (Jean-Christophe VICTOR)

譯者:周盈成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國際觀啊……好像已經被重複叮嚀到有點沉重了,現在台灣人似乎是普遍覺得這很重要,並認為媒體表現不好。我自己不久前也在「想想論壇」寫了一篇〈雜感國際觀〉。不過,在批評跟申論之外,我覺得更可以做的是提供較佳選項,這也是我譯《世界的中心,現在是哪裡?》這本書的想法。

這本書是直接譯自法文,原系列書名Le dessous des cartes,意思是「地圖底下」,顧名思義,它大量使用地圖來解說世事。其同名電視節目,在法、德兩國合作的歐洲電視協會(ARTE)頻道,以法德雙語每週播出,已超過20年。如果你覺得台灣人看天下太偏向美國、日本或英語世界觀點,那麼這本書應該很適合提供歐洲觀點。

但什麼是歐洲觀點,或者,該說是法德觀點、法國觀點?又代表歐洲的誰、法國的誰呢?這很難界定,絕大部分就讓讀者自己進入書中去發現體會,我在這裡只簡單說一兩點自己的感受。

在台灣看國際新聞,即使是嚴肅的國際新聞,都較著重在政治、財經、戰略等方面:哪國經濟崛起了,市場機會怎樣;世界強權爭霸,勢力消長如何。這些當然重要,這本書裡也談,但在這本書裡,我特別注意到的,是環境、健康、廢除死刑、兩性平等、文化、糧食、教育、難民等包羅萬象的議題,占了相當大的篇幅。而這些議題的重點,是它們直接關聯到「個人」的人權,而不僅是以國家為單位的權力運作。

就像書中指出的,「國際安全問題不能再簡化為國家的安全,反之,不論是戰爭或和平時期,都必須考量到組成社會的個人,留意他們的生活條件」(156頁)。

我駐日內瓦當記者時,有時戲言「錯覺日內瓦是一座非洲城市」。為什麼呢?因為雖然身處湖光山色、富裕閒適的瑞士,此間眾多國際組織所議所談,高度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尤其是發展最落後的非洲。

不同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焦點是聯合國大會跟安全理事會,政治與軍事性質濃厚;稱為聯合國歐洲總部的日內瓦機構群,主要則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人權理事會、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貿易暨發展會議等,比較偏向社會、民生、人權方面。而我觀察,歐洲國家也比較重視這些組織或機構的功能及參與。似乎這種取向也反映在這本書中。

這是一本國際事務的普及讀物,我還在思索該怎麼介紹時,一位新聞界前輩搶先讀了之後言簡意賅:「字體比較大,又很多圖,也不太難懂,很適合大人小孩!」嗯,確實。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