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雜感國際觀

友善列印版本

最近跟朋友聊到「台灣人的國際觀」,我半開玩笑說,我只知道一點:人人都覺得其他人欠缺國際觀。

躍入我腦中的,是近年來網路上瘋傳的一張kuso地圖,諷刺台灣人的世界觀:整個世界草草切成幾大塊,附以很無厘頭的描述,例如非洲是「媽媽說飯沒吃完會被送到這裡」,中國是「黑心商品跟詐騙集團出口國」,日本則「到處都是A片」。(如下圖,註1)

這類地圖,國內外很多各種版本,原不稀奇,倒是它受歡迎的盛況耐人尋味。此圖似乎作於2008年,作者在2011年底重貼於其部落格後,該頁至今有近1萬3800個臉書按讚。被轉次數無法統計,我就看過好幾次,眾人紛紛笑讚「太中肯(台肯)了」。

可是我覺得很奇怪,至少我自己想不起有認識哪個人的世界觀如此,更別說會認為這是台灣人的典型了。

當然,這種圖是玩笑,必然誇張。可是我推測,會被逗樂的人們,多半覺得它嘲諷的是別人,自己不屬嘲諷的對象;而且他們對於被嘲諷的事情(缺乏世界知識或國際觀等)是不苟同的。

這似乎有點弔詭。如果他們是對的,那就表示台灣社會裡,對世界的無知與漠然確實非常嚴重。然而,既然為數龐大的人們不苟同、也不屬於這種無知與漠然,則問題倒應該不大;國際新聞被注目傳閱的熱度,照說也要經常比得上這張地圖。

實情是這樣嗎?投身國際新聞工作的人一定很希望是。

以上說到的只是對國外的興趣和認識,至於這是不是就叫國際觀,普遍的用法差不多如此。國內名家劉必榮教授則說,國際觀是「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事,並對這些事有觀點的能力」。(註2)也有論者強調要從本土出發、關懷公義、實際行動等。(註3)

如果採寬鬆一點的定義,其實,在長久為人詬病的主流媒體不重視國際新聞現象之外,在書市中,近年來已浮現值得注意的「國際觀」成長現象。去書店裡翻看一下世界知識類書籍的刷數,有時會讓你嚇一跳。

一位出版社總編輯朋友就對我說,他們這幾年陸續出版一些相關書籍,起初沒什麼把握,但漸漸發現相當規模的認真讀者群,「其實台灣有些讀者是很有興趣認識世界的,尤其透過言之有物的引領方式」。劉必榮也寫到他自己「出乎意料」獲得熱烈迴響。

至於國際觀有什麼好、為什麼需要,各方早已議論頗多,我只想補充一個較被忽略的面向,就是「避免被你自己的政府欺騙」。

這個問題,在台灣特別有種令人情何以堪的面貌。由於遭受中國打壓,被國際孤立已久,台灣人疏於國際事務,政府於是能屢屢透過曲解國際事務,來為自己的不當施政開脫,簡單說,就是欺負大家不懂。

舉個例子,去年3月,當要開放瘦肉精美牛進口時,馬政府聲稱,此舉是不得不執行扁政府2007年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但很淺顯明確的是:2007年那是個「通知」,而通知沒有承諾性質。馬政府卻不管這些,上下火力全開,對國人扯謊。(註4)

所以說,看清國內政府把戲,也是需要「國際觀」的一個理由。

 

(註1)http://www.onefunnyjoke.com/%E6%83%A1%E6%90%9E/%E5%8F%B0%E7%81%A3%E4%BA%BA%E7%9A%84%E4%B8%96%E7%95%8C%E8%A7%80/

(註2)劉必榮著,《世界真的變了!10個你必須知道的未來》,先覺出版社,2009年

(註3)http://blog.yam.com/santafair/article/14365488

(註4) http://tw.news.yahoo.com/%E5%B0%8Dwto%E9%80%9A%E7%9F%A5%E6%98%AF%E6%89%BF%E8%AB%BE-%E9%A6%AC%E6%94%BF%E5%BA%9C%E8%AA%AA%E8%AC%8A-032814540.html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