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想想】巨龍陰影下的嚇阻:越南國防概況

友善列印版本

近年來越南積極建軍的新聞時常出現於媒體報導,尤其六艘潛艦的軍購案堪稱東南亞最大。河內對國防的投資雖然無法完全抵銷來自北京的戰略壓力,但是形成相當程度的嚇阻。

後冷戰的掙扎

越南的軍力主要奠基於冷戰期間。越戰時,蘇中與其他共產國家大量援助各類軍火,但是面對優勢美軍所採取的不對稱戰術與可觀的戰損,使得其軍力發展得並不完整,如海軍的建設就僅限於海岸防衛。直到1975年統一後至冷戰結束,越南得以運用蘇援快速發展其三軍。鑑於1979年的越中戰爭、包圍北京與強化河內在東南亞影響力等戰略目標,莫斯科提供大量的軍援;從陸軍的T-62戰車、BMP-2步兵戰鬥車、BM-21多管火箭、Su-22M戰鬥轟炸機、P-35岸置反艦飛彈等,多數在1980年代都不算老舊,對未大幅現代化的解放軍形成可觀的嚇阻。

然而,蘇聯解體終止了軍援與經援。儘管越南從1986年即展開經濟開放等改革措施,斷絕蘇援與持續經濟轉型的震盪使其財務難以負擔軍事現代化,甚至連現有軍力的維護都出現挑戰,軍機的服役數目可觀地下降。隨著經濟改革逐漸產生效果,河內開始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少量的軍事採購,例如Su-27S戰機,但是主要的採購項目還是以來自前蘇聯與東歐國家的二手裝備為主,例如羅馬尼亞的Yak-52教練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開資訊指出河內在1997年向平壤引進迷你潛艇,對照十二年後採購俄國的636型(Project 636)潛艦,展現其長期國防規劃的能力。

儘管越南在冷戰結束後的頭十年逐漸重啟建軍,對照中國大幅度地現代化解放軍,整體軍力逐漸趨於劣勢甚為明顯。所幸河內與北京的關係相對和睦,雙方在陸上邊界與東京灣的海上劃界達成協議,減少爭端的起因。然而,從2000年代後期開始,部分受到台海關係緩和之故,中國在南海議題轉趨強硬,使得越南的戰略壓力上升。無獨有偶,河內對莫斯科的重大軍購也在同時期(2006-2012)定案。除非是越南政府的行政作業極端快速,這樣相近的時間點表示其事先具有洞見的國防規劃。

在六艘潛艦外,俄國輸出的六艘Gepard-3型巡防艦、36架Su-30MK2戰鬥轟炸機、八艘1241型(Project 1241)飛彈快艇、S-300PMU 1、K-300P岸置反艦飛彈等,加上來自以色列的EXTRA面對面導引火箭、Spyder防空飛彈等,皆屬海空防禦的裝備。不過越南幾乎沒有取得任何新的陸上裝備,與波蘭洽購的T-72戰車未能完成,僅有現代化其T-55戰車。同時期人民軍內部也強化三軍軍官的聯合訓練與交流,使得海空軍從附屬陸軍的角色轉型為等同重要的軍種。這些明顯的政策顯現河內對於其海疆的重視,畢竟若九段線成真的戰略後果殊為嚴重。多數越南採購的海空軍備都具有遏阻(Denial)的功能,及避免敵方使用特定的空域或水域,可視為對抗強敵的不對稱戰略。然而,越軍的操作與後勤能否跟上這些新進的裝備仍有待觀察,譬如空軍有多起墜機事故,甚至有一天兩機的情況。

嚇阻多於實戰

越南的建軍幅度其實規模有限,不到中國南方戰區兵力的一半。越中緊鄰的地理位置讓解放軍可以從廣西、廣東與海南島發動的空襲涵蓋大部分的越南領土,而有限的Su-30/27戰機可能迅速在交戰中消耗殆盡。若迴避空戰將戰機疏開到南方的位置以保存戰力,缺乏空優將會讓海軍陷入苦戰。毋須空優且配置3K54巡弋飛彈的潛艦將會是越南最具戰略價值的船艦,但是他們在金蘭灣的母港恐遭中方空襲。一旦基地內的設施被摧毀,柴電潛艦將難以持續作戰。科技而言,解放軍也有引進相似的俄製裝備,如Su-30MKK戰機與636型潛艦。儘管細節有差異,越南新進俄製武器的性能有可能被中國掌握。最後,由於河內將國防投資集中於海空,陸軍裝備老舊的問題明顯,甚至連二戰時期的火砲與車輛,如M30 122公釐榴彈砲與SU-85戰車驅逐車,都還在服役。若是北京從陸上邊境施壓,河內可能面臨不利的陸戰。

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河內的建軍對於北京巨大的軍事優勢恐怕效用有限,主要在於增加後者用兵的成本。惟對於中國有多條戰線的國際環境而言,增加的用兵成本可影響全面的對外關係。舉例而言,如果解放軍在對越作戰中損失一定數目的船艦,這些失去的船艦就會減低其對抗美日台等戰區的戰力。當北京得同時考慮這幾個方向時,能集中對付河內的資源自然減少。中方仍然可能具有優勢,但程度較不懸殊。另一方面,從近年的南海衝突的低強度方式來看,諸聲索國包括最強勢的中國都在衝突上有所節制,故擦槍走火可能導致強度較高的武裝衝突,但未必會成為全面戰爭。在有限度的武裝衝突中,越南強化的海空力量可以減少中國取得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的機會,而製造既成事實是後者過去多次取得菲律賓礁石的戰術。

展望

在多筆大型軍購案後,越南海空軍正在忙於接收與訓練操作各類裝備,後續更大規模引進武器的可能性不大。不過由於其海空偵測設施未臻完備,所以強化指管通情監偵(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能力的投資頗為合理。這些能力不僅可以增加現有戰力的效率,也可能向美國等其他潛在戰略伙伴的軍購來增進雙邊關係。然而,河內遲早得面臨一個兩難的抉擇:繼續強化海空或是轉移不分資源給裝備老化的陸軍。前者可以讓越南有更佳的能力來應付其東海(南海)的領土問題,但是更欠缺現代化的陸軍可能讓本土暴露於解放軍的陸上威脅。

 

 

關鍵字: 海軍南海俄羅斯國防越南

作者